依托数字教材,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素养
2020-03-04陈海锋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201805
陈海锋(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201805)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培养具有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真善美”的创新型人才。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迭,需要现代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上海市教委积极推进的数字教材项目的应用,恰好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环境,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一、依托数字教材,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学习氛围比较紧张和拘束。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陶行知先生认为“环境是创造教育产生的土壤”,主张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转变传统课堂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材的使用为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便利。上海市教委正在推广使用的中小学数字教材,以PDF 等软件为内容呈现形式,通过阅读软件及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发挥学习功能。数字教材除了可用于阅读外,还具备做笔记、流转笔记、完成练习、插入资源等基本功能。利用这些功能,能够将视频、音频、PPT、文字、图片等不同媒体的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出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或仿真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媒体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高昂的学习兴趣,自主、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自我适应与自我发展。
二、依托数字教材,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教材、辅导练习等文本资源以及学具等实物资源。这些资源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
数字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了学习资源的变革。数字教材可以存储众多的流媒体资源,是一个数字化资源库平台。数字教材的使用将学习资源从原来单一、静态的文本资源变成了形式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形式丰富、更新速度快、共享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有利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完全让学生去搜索学习资源是不现实而且是低效的。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动设计、开发适合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数字资源。在开发学习的过程资源中,教师应该突出资源的开放性、情境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征。笔者归纳了适合数字教材学习的资源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类:(1)视频类资源:围绕某个知识点创作的微视频,以及其他各种为教学服务的视频资源;(2)评价类资源:主要是在线检测题资源,包括课前自学检测题、课中检测题、数字教材自身携带的检测题等;(3)文本类资源:便于插入数字教材中的文本性材料,如注释、批注等;(4)辅助类资源:支持学习的各种图片资源、音频资源等;(5)教育APP 资源:支持自主学习的教育类APP,可以和数字教材配合使用。
三、依托数字教材,确定适合的学习方式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学生以自由,从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正好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优化学习的流程,提高学习效率。
1.基于自学任务单的前置学习方式
课前,教师利用数字教材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并通过“流转笔记”功能将相关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学生在家利用平台下载学生任务和学习资源,在了解自学任务后,根据自学任务单中的学习要求,选择数字平台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自学完成后,利用数字教材配套练习题进行在线评测。必要时,还需要上传部分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利用数字教材开展的前置学习方式,是学生借助数字教材平台,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开展的自主学习活动。
小学阶段学习设计中,教师要围绕某一单一知识点进行设计。学习资源一定要有趣味性,微视频要短小精悍,3~5 分钟为宜,学习内容不宜过难。对自主检测练习题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这里可以借助数字教材自带的练习资源,它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权利得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合作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情感态度进行培养。
利用数字教材平台在课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更能帮助学生解决前置学习中未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在数字教材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1)核心问题的设计原则
①在知识生长点设计核心问题
知识生成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应在此时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要求学生剪出轴对称图形。在这个任务驱动下,提出问题:“该怎么剪,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②在矛盾冲突处设计核心问题
在学习中,碰到与自己已有知识相冲突的观点,学生才更有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的创设情境环节,PPT 出示了两块草坪(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面对草坪,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观察它们的特征,比较它们的大小。提出第一个问题: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了。那么,你觉得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什么?该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猜测。
③在疑惑困难处设计核心问题
在困惑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因此,学习中需要有困难情境,让学生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例如,在《点图与数——平方数》这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两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至少几个相同的平方数相加,能得到一个新的平方数?从1 开始连续奇数的和是平方数吗?整堂课围绕这两个难点问题,猜一猜、拼一拼、说一说,学生一直在积极面对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数字学习资源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和运用,具体组织如下:
①创设问题: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②提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或是怎样思考?
③主动参与: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利用数字教材中提供的各种资源,主动参与学习。
④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可以借助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⑤交流反思: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法,合作交流,提高效率。
小组成员利用学习资源开展合作学习。对在前置学习阶段产生的疑问,在讨论环节,先组内讨论解决;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则提交教师。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个性化指导。反馈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基于小组的合作、任务的完成、成果的展示、检测的结果等进行适时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在于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优秀生进行表扬,不断激励、引导。
3.基于实践运用的分层学习方式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是检验学生知识内化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同质分组。利用数字教材,教师将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分在一组,教师推送针对性学习资源,在小组中着重对共性问题再次进行学习,讨论解决、交流分享。
(1)巩固难点——数字教材能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现课堂教学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很多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只在课堂上学习一次,无法马上被接受。此时,运用数字教材中的资源,学生能有效地查漏补缺,这一功能在操作性知识学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在《用量角器量角》一课中,在实际操作环节,有个别学生还是不会画角,不能找到重合的点和线。这时,他们可以从数字教材中打开教师云笔记微视频,再学习一遍。
(2)拓展提升——数字教材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思维的机会
课堂教学需要依照课程标准,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因此,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提升空间不大。但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课后利用数字平台布置一些具有发散性的、实践性的拓展作业,让这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课后使用数字教材应该具备深化、拓展的作用,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深刻化,能起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的作用。例如,在《点图与数——平方数》中,教师在最后阶段布置了一道拓展题:“用三角形点图能不能拼成正方形点图?”利用数字教材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家里探究,并提交自己的想法。
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期望。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平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数字教材,教师将枯燥的知识利用数字化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大程度地靠自己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并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探究知识的空间和时间。我们相信,随着数字教材和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一定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