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病毒性关节炎及其综合防控

2020-03-04作者陈文俊范迪付新亮黄运茂

广东饲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鸡雏鸡病毒性

◆作者:陈文俊 范迪 付新亮 黄运茂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1 病原学及致病机理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感染引起的一种运动障碍性传染病,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的双层衣壳结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75nm,无囊膜结构。ARV对热有抵抗力,能在56度条件下存活24h。75%酒精和5%过氧化氢溶液可有效杀灭病毒。该病毒是一种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相关却又不同的RNA病毒。病毒毒株的毒力各异,既有能引起关节炎和死亡的毒株,又有在肠道中正常存在的毒株。ARV有多种抗原型,不同毒株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反应能力。鸡感染病毒后,先侵入呼吸道和消化道大量复制,接着侵入血液,经过24~48h就会发生病毒血症,接着扩散至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其中含病毒量较高的是消化道以及关节腱鞘,主要通过消化道排出病毒。致病性病毒定植于跗关节,引起关节炎,偶有感染其他器官,引起心外膜炎、肝脾坏死等。

2 流行病学

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呼肠孤病毒,从多种鸟类体内都可分离得到,但目前只明确该病毒可使家鸡和火鸡发生关节炎。易感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鸡都会导致该病的传播,病鸡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出病毒,其中粪便是主要的接触性传染源。该病还可通过垂直传播,即病鸡会产出带毒的种蛋,由此孵出的雏鸡就会出现发病。对于鸡感染日龄、感染途径以及病毒致病型不同,会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冬季易发。各个日龄的鸡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小于15日龄的雏鸡,随着日龄的增大,易感性逐渐降低。自然感染情况下,25-50日龄的鸡易发,且15-20周龄的种鸡和蛋鸡也比较容易出现发病。肉鸡一般是发生腱鞘炎,成年蛋鸡或者种鸡还会出现败血症。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

病鸡发生急性感染时,通常是发生败血型,表现出跛行,精神不振,明显脱水,全身皮肤发绀。随着病程的进展,鸡冠变成紫色,最终发生死亡。急性型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关节炎症状,但如果变成慢性型,则主要发生腱鞘炎型。

3.2 慢性型

雏鸡通常在感染病毒3-4周后出现发病,主要是发生关节炎、腱鞘炎。发病初期,病鸡食欲不振,拒绝走动,往往蹲伏不动,接着发生跛行,趾关节、胫关节以及连接的肌腱都发生肿胀,病鸡喜坐于关节上,人为驱赶时会用趾关节着地支撑向前跳动,而掌心离地。发病后期,病鸡的足、趾关节发生扭转弯曲,严重时会发生瘫痪,不能站立,阻碍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降低。商品肉鸡发病后通常在17-18日龄逐渐发生瘫痪,无法站立,腿部外翻,呈明显的八字形,淘汰率、死亡率都较高。部分商品肉鸡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增多,跗关节变形、发紫。少数产蛋鸡群也可出现发病,通常在140-250日龄发生,病鸡无法稳定走动,发生瘫痪,关节弯曲、扭转等,但鸡群的采食量、产蛋量以及蛋壳质量等没有明显变化。

4 病理变化

剖检发现病鸡全身脱水,皮肤发绀,肉髯和鸡冠呈紫黑色,主要是足部和胫部发生病变,趾关节囊、跗关节囊、趾屈肌腱以及腱鞘内存在淡黄色或混杂血液的渗出物,少数存在脓性渗出物,这可能是由于继发感染某些细菌导致;滑膜内发生充血或存在出血点,急性期的腱鞘和关节囊发生充血。大龄雏鸡和成年鸡通常是单侧或双侧腓肠肌腱发生断裂,关节软骨出现溃烂,关节腔存在较多草黄色或混有血色的滑液,其中混杂纤维素性絮片。少数耐过的病鸡会变成慢性症状,其关节腔内存在较少的渗出物,关节出现变形、硬化,腱鞘发生粘连和硬化,趾向后弯曲,跗关节皮肤呈茶褐色,且其远端关节软骨上存在点状溃烂,部分在切面发现肌和腱相交处发生不完全的断裂,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另外,还伴有心外膜炎、卡他性肠炎,肝脏、肾脏、脾脏发生肿大,并存在细小的坏死灶。

5 综合防控措施

5.1疫情处理

确诊发病后,要尽快将病鸡淘汰,并对鸡舍内外坏境以及各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一般来说,鸡舍用具可使用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鸡舍外坏境常用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坚持每天进行1次带鸡消毒,连续消毒4-5天。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维生素C,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健康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可肌肉注射病毒性关节炎活疫苗ZJS株或S1133株,预防疫情扩散。

5.2加强饲养管理

鸡群要供给高品质的饲料,确保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增强机体抗病力。保持舍内干燥和通风良好,舍内外的粪便以及各种异物要及时清扫,且粪便要运送至指定地点堆放,并进行消毒和发酵处理。定期观察鸡群,只要发现病鸡,要立即挑出。

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消毒制度,栏舍清扫后要进行全面消毒,一般交替使用20%石灰乳、4%来苏儿、3%氢氧化钠溶液、百毒杀等对地面和过道进行消毒,还要使用碘伏以及百毒杀进行带鸡喷雾消毒,并使用3%氢氧化钠溶液对进出场区的车辆进行喷雾消毒,切断病毒的水平传播途径。

禁止到疫区购买雏鸡或者种鸡,引种前必须了解和调查原产地的疫情发生情况,到场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正常饲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鸡出栏后都要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再经过2-3周的空置才可考虑进新鸡。

5.3免疫接种

肉用雏鸡,在5-7日龄免疫接种鸡病毒性关节炎活疫苗ZJS株或者S1133株,每只接种0.2mL。蛋鸡或蛋种鸡,在5-7日龄皮下注射病毒性关节炎活苗ZJS株或者S1133株,每只接种0.2mL。8-10周龄第二次活苗加强免疫,开产前2-3周再次进行免疫,使后代获得母源抗体,以提高后代的抵抗力。

5.4治疗措施

患病鸡无论属于急性或慢性感染,大多数病鸡均会出现跛行、无法正常行走、足趾关节肿胀、发热等症状。部分病鸡还会出现迅速消瘦、长时间卧地、发育迟滞等临床症状。因此,在对患病鸡进行治疗时,需要充分结合病鸡具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病鸡,可于每日早晚各对病鸡进行一次浓度为2.5%的普沙坪注射液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5d即可有效缓解病鸡症状。而为了能进一步加快病鸡机体康复,也可以通过将适量乳酸环丙沙星粉加入到鸡饲料中,帮助病鸡恢复健康。一般情况下,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10g乳酸环丙沙星粉,连续使用7d以上就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成效。另外,可以选用土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有效控制葡萄球菌等病原继发感染。

6 结束语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危害鸡群健康生长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会严重影响鸡正常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效益,且增加养殖成本。因此,需要当地兽医切实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的整体发病情况,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采取综合措施,切实防控好鸡病毒性关节炎,降低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病鸡雏鸡病毒性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优选雏鸡四法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