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蛋鸡产蛋率低主要原因分析及其关键应对措施
2020-03-04作者夏道伦黄晓苹
◆作者:夏道伦 黄晓苹
◆单位:1.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农村农业局;2.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蛋鸡产蛋率低现象将会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生产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遇到蛋鸡产蛋率低养户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通过调查走访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蛋鸡养殖场较为集中的古驿镇、朱集镇部分蛋鸡养殖场,一些有经验的蛋鸡养殖场则是针对蛋鸡产蛋率低的具体表现,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现不妨将这些经验介绍介绍,可供蛋鸡养殖场参考。
1 导致蛋鸡产蛋率低主要原因分析
据蛋鸡养殖场分析,导致蛋鸡产蛋率低主要原因有6点:
1.1 蛋鸡开产日龄推迟
蛋鸡一般是以产蛋群体达到5%产蛋率即可作为开产标志。蛋鸡群体在17周龄时即可见有零星产蛋,到19周龄时其产蛋群体即可达到5%,此时则可确定为蛋鸡群体开产日龄。但在养殖生产中,有的蛋鸡群体却推迟1-2周开产,其蛋鸡开产日龄推迟,不但会影响到蛋鸡群体单产水平,而且还会大大地增加蛋鸡养殖前期饲料消耗。
1.2 蛋鸡开产日龄提前
蛋鸡体重偏轻却提前开产,这也就是蛋鸡性成熟早于体成熟的具体表现,蛋鸡开产日龄提前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则主要在于:蛋鸡产蛋高峰生产性能难,且高峰期维持时间短,所产蛋重也偏轻,且蛋鸡在产蛋期死淘率也有增高趋势。
1.3 蛋鸡达到产蛋高峰需要时间较长或不出现产蛋高峰
有的蛋鸡开产后进入产蛋高峰时间推迟,大约推迟1-2周,有的蛋鸡进入产蛋高峰后却维持高峰期时间较短,有的蛋鸡甚至不出现产蛋高峰。无论是推迟进入产蛋高峰,还是维持高峰期时间较短,甚至不出现产蛋高峰,均是蛋鸡产蛋率低的具体表现。
1.4 蛋鸡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
一般蛋鸡正常开产3周后即可迅速达到产蛋高峰,90%以上产蛋率可持续在100天以上,而产蛋率低蛋鸡不仅产蛋高峰难以上去,而且产蛋高峰上去之后却维持高峰期时间较短,其产蛋曲线呈倒V形。
1.5 蛋鸡休产提前
正常商品蛋鸡产蛋期可维持到52周,但养鸡场由于前期对蛋鸡饲养管理不善,如日粮配合不当,光照不合理,疫病防控不当等,从而导致蛋鸡提前休产而被迫淘汰。
1.6 蛋鸡在产蛋期死淘率增高
蛋鸡在产蛋期饲养管理不善,一些常见疾病频发,甚至造成蛋鸡传染性疫病流行,这就会使得蛋鸡在产蛋期死淘率增高,有的蛋鸡在产蛋期死淘率超过12%,高的甚至达到30%以上。
2 提高蛋鸡产蛋率关键应对措施
2.1 育成合格蛋鸡
育成合格蛋鸡必须在提高蛋鸡成活率基础上,促进蛋鸡体重、胫长和均匀度统一。其具体要求是:一是5周龄蛋鸡要求其体重相对较大。一般蛋鸡5周龄时体重大小可决定其蛋鸡一生产蛋生产性能,5周龄蛋鸡体重相对较大,其育成期和产蛋期成活率就会相对增高,且蛋鸡开产日龄也就会相对集中,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也相对较长。二是两月龄蛋鸡生长发育要求达到双重标准,即蛋鸡生长发育要求达到体重和体型双重标准。处于育成期蛋鸡体重和体型均要求达到蛋鸡品种应具有标准,其体重高于或低于蛋鸡品种开产标准,一般蛋鸡开产后就很难达到产蛋高峰。其蛋鸡体型通常是用蛋鸡胫长来衡量的,蛋鸡胫长是由脚底向上量到跗关节顶部长度,如迪卡蛋鸡胫长应达到83厘米,如果到9周龄仍然达不到应有胫长,则在喂养上可暂不更换饲喂鸡群育雏料,以有利于胫长生长发育。三是蛋鸡生长发育均匀度要求达标。包括体重、体型、体成熟和性成熟等四个方面均匀度达标,如蛋鸡群体之间个体体重相差越大,性成熟早于体成熟,则表明蛋鸡生长发育均匀度较差,则将有可能造成蛋鸡产蛋生产性能降低,且蛋鸡产蛋率也不会稳定。
2.2 蛋鸡在开产前要求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
蛋鸡性成熟主要标志是脸红、冠红并开胯,而蛋鸡是否体成熟一要看体重是否达到了蛋鸡品种标准,二要看主翼羽更换情况,一般有1~3对主翼羽未更换就可见蛋鸡开产即为正常体成熟。因此,应视蛋鸡体重达到品种标准情况而适时更换育成料,不宜以蛋鸡喂养时间(8周龄)来确定换料。蛋鸡体重过轻,主翼羽更换较少、胫长不达标、初产蛋重个体偏轻等,均是蛋鸡未达到体成熟重要标志。只有蛋鸡在开产前性成熟和体成熟同步达到标准,才能使得蛋鸡开产后迅速地达到产蛋高峰。
2.3 应视蛋鸡生长发育状况合理地使用饲料
为使蛋鸡在5周龄时体重相对较大,蛋鸡在3周龄前可使用肉用仔鸡料给予饲喂,3周龄后也提倡使用营养水平较高育雏料给予饲喂,并直到蛋鸡胫长达到标准(如迪卡蛋鸡达到83厘米),才能给予更换育成料饲喂。蛋鸡开产并更换产蛋料饲喂之后,如对蛋鸡饲养管理正常,但蛋鸡产蛋率仍然较低,且个体蛋重也较小,则首先应考虑是否是饲喂饲料质量出了问题,应及时检查饲喂饲料质量,一般饲料中能量含量不够则容易导致蛋鸡产蛋率低,蛋白质含量不足则容易导致蛋重偏小。应视蛋鸡具体产蛋情况,及时调整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以提高蛋鸡产蛋率和个体蛋重。
2.4 合理控制蛋鸡光照时间
一般蛋鸡80日龄后性器官就开始发育了,此时应开始控制鸡群的光照,尤其是对100日龄以后蛋鸡光照时间更应达标(每天光照时间不得少于12~14小时),不可随意缩短或加长对蛋鸡光照时间,且光照强度也不可随意减弱或加长,否则将会使得蛋鸡性成熟延迟或提前,从而将会影响到蛋鸡进入产蛋期后产蛋量。
2.5 及时淘汰低产蛋鸡
低产蛋鸡会严重影响蛋鸡产蛋率,因此,平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检查鸡群,发现低产蛋鸡应及时予以淘汰,尤其是对于育成蛋鸡体重和体型(胫长)不达标的,蛋鸡在开产鸡前后鸡冠不红或不开胯的,产蛋中后期蛋鸡的鸡喙、鸡腿和羽毛鲜黄光亮,且体重超重的,有提前换羽低产蛋鸡等,则应及时挑选出来予以淘汰,以免影响蛋鸡产蛋率。
2.6 预防蛋鸡传染性疫病危害
应根据蛋鸡预防接种免疫程序适时做好各个时期蛋鸡疫苗免疫接种,以预防蛋鸡传染性疫病危害,如蛋鸡在饲喂饲料、饲养环境条件等均没有多大变化情况下,却突然出现产蛋量下降或出现有产异常蛋现象等,则首先应警惕是否是蛋鸡传染性疫病危害,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鸡的临床症状、病死鸡解剖病理变化和兽医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对病鸡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以有效地预防蛋鸡疫病危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