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羽毛组成及影响鸡羽毛生长的营养因素

2020-03-04作者吴云鹏李孝伟付云娜耿旭张号杰秦江帆

广东饲料 2020年2期

◆作者:吴云鹏李孝伟付云娜耿旭张号杰秦江帆

◆单位:1.中粮饲料(佛山)有限公司;2.中粮饲料(茂名)有限公司;3.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家禽羽毛性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商品鸡而言,羽毛作为其品种和性别的重要表型特征之一,其形态、色泽、颜色等是反映鸡生长及健康状态,决定其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李莹等,2013)。众所周知,羽毛成熟推迟会影响鸡的生产性能,当鸡只羽毛覆盖减少时,饲料的消耗会增加(Hawkins等,2012;Glatz,2001)。鸡羽毛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栏舍、温度、鸡只健康状况、饲养管理等。但是,营养在羽毛的生长发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Van Krimpen等,2005)。因此,本文主要就营养对鸡羽毛生长的影响进行综述。

1 羽毛的组成

羽毛是着生在皮肤表面,起源于外胚层表皮细胞的皮肤附属物,是禽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其不仅是禽类的飞行工具,还具有保暖、防护、调控温度等功能(谢文燕等,2017)。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9%~97%,其中角蛋白的含量高达85%~90%。羽毛角蛋白合成中所需的氨基酸主要为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这表明家禽对这种氨基酸的饮食需求比较高(Leeson andWalsh,2004a)。另一个含硫氨基酸——蛋氨酸,主要通过在肝脏和毛囊中转化为胱氨酸,从而参与角蛋白的合成(Champe等,1984)。研究表明,肉鸡在生长期羽毛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营养干预可以导致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蛋氨酸的小幅变动。与肌肉组织相比,肉鸡羽毛中含有更多胱氨酸(7.5%vs.1%)、苯丙氨酸(4.7%vs.3.8%)、缬氨酸(6.2%vs.4.7%)和苏氨酸(4.8%vs.4.1%),但赖氨酸(2.0%vs.6.9%)、组氨酸(0.7%vs.2.5%)和蛋氨酸(0.7%vs.2.2%)(Stilborn等,2010)较低。

2 影响鸡羽毛生长的营养因素

2.1 粗蛋白

饲粮中粗蛋白的含量显著影响羽毛的质量,当饲粮中粗蛋白含量过低时,雏鸡羽毛质量变差(VanEmous等,2014)。Urdaneta-Rincon和Leeson(2004)在21日龄肉鸡上的研究表明,当饲粮粗蛋白水平从17%增加到25%时,鸡只羽毛重量从6.0g增加至9.3g,同时羽毛中氮沉积从0.95g增加至1.15g。但是当饲粮粗蛋白水平继续增加至29%时,鸡只羽毛重量及氮沉积并没有继续增加。另有研究表明,当给日龄小于10-15天的雏鸡饲喂低于16%粗蛋白水平的饲粮时,雏鸡羽毛较差,且通过在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Lessonand Walsh,2004b)。可能表明,饲粮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是羽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氨基酸是至关重要的(VanEmous,2015)。

2.2 氨基酸

关于赖氨酸对鸡羽毛生长影响的报道并不多。有报道认为,赖氨酸缺乏可能会导致有色羽毛鸡羽毛色素沉积增多(李蛟,2016)。Urdaneta-Rincon和Leeson(2004)的研究认为,饲粮中赖氨酸水平不低于0.86%时,不会影响0-21日龄鸡只的羽毛质量。

饲粮中含硫氨基酸与羽毛的生长密切相关(Ansari-renani,等,2011)。胱氨酸是角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而蛋氨酸可转化为胱氨酸(Xu等,2010)。席鹏彬等(2011)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研究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蛋氨酸水平0.25%),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5%~0.45%蛋氨酸可显著提高羽毛中干物质含量及蛋白质沉积。Morn(1981)研究了不同蛋氨酸和胱氨酸水平对肉鸡羽毛重量发育的影响,发现育成期饲粮中蛋氨酸水平的增加(+0.5g/kg或+1.0g/kg)并影响没有肉鸡羽毛的重量。但是,较高的胱氨酸水平(在0.5~1.8g/kg之间)使得母鸡和公鸡的羽毛重量分别增加了5%和3%。此外,Kalinowski等(2003)对快羽及慢羽肉鸡的研究发现,快羽和慢羽肉鸡所需的最佳蛋氨酸水平没有差异,基本都为0.5%,但是,慢羽肉鸡所需的最佳胱氨酸水平为0.39%,而快羽肉鸡所需的最佳胱氨酸水平为0.44%。这表明,胱氨酸比蛋氨酸在肉鸡羽毛的生长发育中更为重要(vanEmousandvanKrimpen,2019)。

饲粮中色氨酸含量较高时,鸡只啄羽的现象较少(Savory等,1999)。VanHierden等(2004)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发现饲喂含色氨酸水平很高(2.1%)的饲粮的小鸡比饲喂正常色氨酸水平(0.16%)饲粮的小鸡啄羽现象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因为色氨酸是5-羟色胺合成(serotonin,5-HT)的前体,而啄羽的鸡通常5-HT的转化水平通常比较低(VanHierden等,2004)。

此外,有报道称,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精氨酸或蛋氨酸可显著改善2-6周龄火鸡羽毛的重量(Wylie等,2003)。生长鸡日粮中缺乏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时,都会使鸡只羽毛出现不正常(vanEmousandvan Krimpen,2019)。

2.3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羽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LessonandWalsh.,2004b)。维生素是毛囊发育及羽毛生长过程中相关酶的辅酶,因此与羽毛的发育密切相关。饲粮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肉鸡上皮组织干燥和皮肤过度角质化,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羽毛蓬松无光泽。缺乏核黄素、泛酸、叶酸、生物素或烟酸的饲粮,均可能导致鸡产生羽毛稀疏、粗糙、易脱落的症状,而饲粮中适量补充上述维生素,羽毛光泽会更鲜亮(谢文燕,等2017)。当然,饲粮中一般都会添加上述维生素,但受贮存环境及时间的影响,维生素易失活。此外,鸡只在疾病及应激的状态下,维生素的需求会大量增加,也可能出现上述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羽毛出现问题的症状。

饲粮中钙磷比例不当可导致鸡只出现啄羽现象,钙磷过量也会影响羽毛生长(叶敬礼,2013)。鸡只缺钠时也会出现羽毛生长缓慢及啄羽现象的发生(YangandCotsarelis,2010)。饲粮缺乏锌、锡、钒、铬和镍等矿物质元素,均会导致羽毛生长异常,其中缺锌时,会导致鸡只羽毛卷曲、无光泽、易断(Drew等,2007),而饲粮中添加硫酸锌或蛋氨酸锌均可防止鸡只羽毛发育不良(郭锋等,2010)。饲粮缺硒会使羽毛生长不佳,但含量超标会导致羽毛蓬松。铜含量不足会导致羽毛蓬乱无光泽,但铜含量过高会导致肉鸡对含硫氨基酸的需求增加,进而出现饲粮缺乏含硫氨基酸现象并导致羽毛生长不良(叶敬礼,2013)。此外,饲粮缺乏碘时,鸡只甲状腺肿,会导致雏鸡不长羽毛或成鸡不能正常换羽(李蛟,2016)。

2.4 能量

鸡具有“为能而食”的特点,一般能适应比较宽的能量范围。因此,能量对羽毛生长的影响比较小。但是饲粮能量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鸡的啄羽行为。Van derLee等(2001)研究发现,与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水平为11.55MJ/kg)的母鸡相比,饲喂低能量水平(能量水平为11.05MJ/kg)的母鸡羽毛覆盖度更好,且不影响母鸡的生产性能。这与VanKrimpen等(2005)的研究相一致,表明饲喂低能量饲粮时,鸡采食量会更高,采食时间增加,啄羽时间显著减少。

2.5 其他与营养相关的因素

除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影响羽毛的生长发育外,饲粮中霉菌毒素也可以影响鸡只羽毛的覆盖度(LessonandWalsh,2004b)。维生素或氨基酸的缺乏可能是引起特定部位的羽毛生长异常,而霉菌毒素则会导致整只鸡羽毛的生长异常,如由镰刀菌属产生的T-2毒素在低至4-16ppm时就会导致鸡羽毛覆盖问题,且严重程度与毒素剂量相关(Wyatt等,1975)。

饲粮中非淀粉多糖(NSP)也会影响鸡只羽毛覆盖情况。Van Krimpen(2008)研究NSP含量(以燕麦作为非淀粉多糖)对鸡只饮食行为及啄羽行为的影响,发现通过增加饲粮中NSP含量来增加鸡只饱腹感,可以有效预防鸡只啄羽行为。

另有研究表明,棉籽粕中抗营养因子棉酚、菜籽粕中的葡萄苷酸内酯盐,均可能通过抑制或破坏甲状腺机能,从而影响禽类羽毛的生长速度(刘伟,2016)。

3 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鸡羽毛生长的营养因素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能量及霉菌毒素等。现有的研究表明,充足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供应对羽毛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会导致羽毛生长迟缓、易断等羽毛异常情况,而饲粮中霉菌毒素可导致羽毛整体稀疏。NSP会增加饲粮在前肠中保留时间,通过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鸡只啄羽行为。总之,提供营养均衡的饲粮对于鸡羽毛生长发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