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洋务运动》为例
2020-03-04王湘文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410000
王湘文(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410000)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既要研究传统,又要研究现代,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保证初中历史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梳理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理念,笔者发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依然可以发挥引导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教人求真”“教人创造”思想,是中学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话题进行了研究,现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洋务运动》为例,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陶行知思想觅影
毫无疑问,陶行知教育思想属于教育传统,而核心素养属于现代的教育理念与目标。将两者联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笔者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思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进行了研究,再将其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相联系,结果发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陶行知思想的踪迹是存在的,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可行的。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就是“生活即教育”。长期以来,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而历史知识的体系构建原本也是需要将历史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历史学科的知识有时候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需要教学和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才可以增强课堂的生活气息,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历史教学目标就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育历史核心素养
从上述理解可以发现,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抓住这个联系,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陶行知先生说:“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所以,在培育核心素养时,可以坚持“情文相生”的思想。初中历史课堂的建构倡导的正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习得“必需之知识技能”,培育“健全人格”。
人教版初中历史《洋务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而要支持这个观点,学生就必须了解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做出了哪些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通过分析以了解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本着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笔者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梳理、介绍晚清的社会政治局面,使其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进行初步了解。这是一个教学铺垫的过程,时间不用太长,梳理一下轮廓与框架即可。
其次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史料。这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史料;二是学生自己搜寻史料。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升。搜集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史料,并不只是以洋务运动为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而应当是本着权威的思路,搜寻真实史实以生成符合科学历史观的观点。第一个层次必须做真做实,要让学生在真实史料占有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观点。笔者在向学生呈现相关史料的时候,是以“人”作为主要线索进行的,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洋务派的代表,包括中央的恭亲王奕以及地方上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将他们在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军队建设、海防建设、教育等领域的努力,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呈现)。
这是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史料进行研究(实证),以形成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并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生成家国情怀——比较的对象主要是历史上洋务运动的挫败与当下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成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既能够认识到洋务运动在当时的进步性,又能认识到洋务运动挫败的必然性,从而认识到当下国家社会发展的进步性。
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的线索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加工了教师提供的史料,也自己搜寻了相关的史料,佐证了自己的观点。不少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教育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这是学生的自发选择,这说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历史学科的教学不只是历史知识的教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应当是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真正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5 个要素的落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建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不只是去学历史知识,更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加工历史资料,要本着“做”的思路去实现史料与史观的逻辑关系。
有人在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就是将真、善、美在人文关怀中有机结合,以广博的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为蓝本,构建正确的历史理解,形成准确深刻的历史解释;在各种理论和纷繁的社会现实中,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创新、灵活寻求适合的平衡点,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笔者看来,初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坚持生活化教学的思路,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超越表面上的联系,寻找不同时空之下、不同历史事件之中相同的东西,这种相同的东西往往就是比较朴素的历史观,这些历史观在经由严格的历史语言鉴定之后,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唯物史观。而在这个过程中,陶行知教育思想显然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无论是前面提到的生活教育,还是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度加工,都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某些观点相呼应,这说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是一致的,途径是吻合的。
当然,这样的引导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创新理解,不能墨守成规。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同时也属于历史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