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实效性探讨

2020-03-04夏璟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初级中学26640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师应道德法治

夏璟(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初级中学 266408)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4 个维度。其中,法治意识指的是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主动尊法、学法与守法的意识。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初中生理应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养成法治意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课堂打造为学生提升法律意识与养成现代法治素养的主阵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新课改响应了这一号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增加了法治部分的内容,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一味地将相关知识看作常规的教学内容,导致法治意识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缺失。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仍然以理论为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划分章节内容时,为法治相关的内容设定了不同的主题,为学生介绍了以宪法为主的各类法律的基础知识。然而,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即花费了大量时间带领学生记忆文字内容,只注重知识点的铺陈,没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法治的现实情境。于是,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法治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遥远又抽象的概念,法治意识的培养无法取得进展。

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仍然以讲授为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法治部分的内容大多具有一定深度,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点拨进行领悟。于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使用讲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烦躁情绪,同时由于缺乏实践的机会,对法治的理解只停留在课内知识点上,法治意识提升缓慢。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方法

1.精心选择课堂导入案例,要求学生在思想上尊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步加深与社会的接触,法治意识对其行为的约束作用也更加明显。因此,在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尊重法律的思想是第一步。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尊法的必要性,帮助学生主动提升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时,教师应精心选择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的案例,为学生展示“法律为我们护航”的实际含义,使学生明白法治的存在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继而在思想上尊法。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几个典型案件,让学生通过了解案件经过与法院判决结果,明白校园欺凌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欺凌者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随后,教师可以结合校园欺凌事件的内容,总结涉嫌校园欺凌的行为有哪几种,一方面警醒学生不要做出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鼓励可能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勇敢地寻求帮助,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案件的引入,教师带领学生真切地了解了法治的作用,使学生明白自身所处的和谐生活环境离不开法治。如此一来,学生对法治的观感就从“被迫遵守”转变为“主动遵守”,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热爱法治。

2.深挖课内知识的法治内涵,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大众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大众。‘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蓬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找到解读法治的最新方法,避免故步自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内知识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因此,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从中发掘新的内涵,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路,使其获得与法治有关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理解相应法律法规的意义与适用条件,在主观上乐于学法。在2020 年的两会期间,民法典草案的审议工作是一场重头戏,互联网中相关的讨论也收获了极高的热度,教师可从中选取热点问题与学生一同进行论证,使学生信服法律的正义性。近年来,“高空抛物”逐渐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选取造成过严重后果的高空抛物新闻于课堂上播放,并借助相应的科普视频向学生讲述高空抛物的危害。随后,教师再结合民法典草案中“有关机关及时调查,查重责任人”“物业公司采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条款,与学生讨论过去“一人抛物,全楼买单”的现象有何不妥,让学生在讨论中为该条法律条款投出“赞成票”或“反对票”,并思考该条款还可以怎样完善。当学生通过讨论信服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一观念后,教师可以继续结合教材中的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带领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责任,敞开心扉接纳法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既从理论角度明确了知识内涵,又从实际生活角度了解了法律保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方式,从而产生主动学法的动力,在法治意识的提升道路上不断向前。

3.开展特色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守法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守法是法治意识培养的目的之一,教师应具备指导生活实践的意识,通过开展特色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课堂上领悟的法治相关知识运用于生活。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独立实践,完成特定专题学习任务外,还可以联系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旁听庭审现场、志愿协警等活动机会,让学生接触日常生活中不常参与的社会活动,了解社会生活中相应机关如何践行法治,如何在打击违法犯罪时运用法律武器。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可以近距离体验法治的运行方式,使法治学习具有更强的真实感,从而帮助学生在自觉守法的过程中提升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4 个维度都可为学习与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法治意识的培养要求,以精选教学案例、深挖知识内涵与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自觉遵法、学法与守法,改变当前初中生法治意识缺失的状况,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师应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