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实践分析

2020-03-04黄锦珠福建省南平市建瓯第二小学353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竹节主线深度

黄锦珠(福建省南平市建瓯第二小学 35310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深度学习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学习理念是相吻合的。深度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需要对教材展开整合处理,围绕单元整体切入设计、投放主线问题、组织主题活动、进行经典鉴赏,为深度学习创造更多契机。

一、单元整体切入设计,建立深度学习基础

设计单元整体切入时,教师需要深潜教材,展开针对性研读,对文本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度发掘,以提升学科教学契合性。教材以单元形式构建,体现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为群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组建单元的课文有共同的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时,需要从单元主题展开切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体现观照性,教师在教学组织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收集多方面信息,形成崭新的教学切入点。

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有《草原》《丁香结》《花之歌》。这3 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自然感受,“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在阅读时,教师提出整合性阅读任务:对3 篇课文进行梳理性阅读,选择最喜欢的一篇进行重点阅读,说说阅读感受以及这些景色是如何描写的。学生接受阅读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观察,给学生以具体的阅读指导,确保整体阅读的顺利推进。课堂展示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课堂学习气氛热烈。

教师让学生对3 篇课文进行梳理性阅读,挑选其中一篇重点阅读,从一个角度展开阅读分析,给学生做出明确的阅读规划,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自然形成阅读认知。由面到点,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单元主题梳理至关重要,确保深度学习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主线问题导学设计,启动深度学习思维

单元主题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阅读单元导读内容,把握学习的基本方向。在自主预习每一篇课文时,要从整体构建方面展开主线问题设计,让学生围绕主线问题展开阅读思考,在互动交流中形成阅读共识。深度学习与单元主题相契合,这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启动学生的深度思维,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投放主线问题,还要做好引导和规划,让学生建立阅读方法体系,以提升深度学习效率。

《竹节人》是一篇记叙文,写童年回忆,重点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富有童趣。学生对这类文本有比较强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导入阶段为学生投放了主线阅读问题:什么是竹节人?制作竹节人需要哪些材料?竹节人如何操作?作者写竹节人的目的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学生接收问题后,开始深入阅读文本,展开集体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为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回忆,介绍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说说对哪一种玩具最感兴趣。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最为熟悉,自然有话要说。

教师为学生投放主线问题,让学生围绕竹节人展开研读,并结合自身经历谈童年,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这说明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比较准确的,成功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了崭新的学习动力。

三、主题活动组织设计,提升深度学习品质

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推出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主题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出整合优化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主题发言、主题调研、主题宣传等,都属于主题活动范畴,教师要结合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属于科学小品文,从科普角度展开知识介绍,让学生在接受自然知识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时,为学生布置了建议征集任务:保护地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如何才能有效保护地球?你有哪些创新的想法?展示你的创意设计。学生听说要征集保护地球的好方法,顿时兴奋起来。他们平时对这样大的问题没有过多关注,现在要参与这样的话题讨论,自然有更多感触。有学生说,要遵守法律规定,将环保纳入法律,用法治手段保护地球;也有的学生说需要做好宣传。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对学生的创意想法给予肯定。

从学生的积极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活动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能够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契机,而且贴近单元主题,其调度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大多有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学生参与热情的高低,决定活动质量的优劣。

四、经典片段鉴赏设计,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片段鉴赏引导中,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小学生关于经典片段鉴赏的认知积累较少,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识,在学法传授时,要提升针对性。典词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方法、描写角度、语体色彩等,都可以成就语言鉴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针对性引导。在单元主题教学大背景下,教师要借助对比阅读激活鉴赏学习,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经典片段赏析中,教师要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确保学生的深度学习顺利启动。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画出典型的描写片段,然后对这些经典片段内容进行深度解析,说说这些片段描写的特点以及特殊的表达效果。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片段,并尝试进行赏析操作。例如,“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话是描写少年闰土的,有肖像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将闰土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灵动鲜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典型的动词,并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学生开始阅读和思考这些词语,很快就找到了阅读的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动词展开体会和学习,让学生顺利构建思维路线。通过对这些典型的词语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小学生大多对语言鉴赏存在畏惧感,教师做出具体提示,让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自然进入鉴赏环节,顺利展开深度学习,学生从中得到的学习收获更为丰富。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学生深入生活之中展开学科学习,这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入深度学习的理念,在教学操作中要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主线问题探究、主题活动组织、经典片段鉴赏等学习实践,自然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并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形成学科能力。教材内容以单元形式构建,教师围绕单元教学启动深度学习机制,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单元构建体现新课改的主体诉求,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猜你喜欢

竹节主线深度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竹节人”中说“趣味”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数字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