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分析
2020-03-04罗雁安宁李晓琴何欣康雅琼宋丽娟
罗雁 安宁 李晓琴 何欣 康雅琼 宋丽娟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r,HTT)是一类非常罕见的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具有小梁状生长方式及典型的透明变性为特征的滤泡性肿瘤[1],由Carney[2]等于1987年首次报道。目前[3]认为是一种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趋向于良性的肿瘤,具有很好的预后,但极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等恶性肿瘤相混淆,尤其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中,故认识并掌握其细胞学及组织学特征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4例HT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结合相关文献,以增强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过度诊断及误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HTT患者的病例资料,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所有切片经两位高年资病理诊断医师重新阅片、复核。4例患者平均年龄50.3岁(43~67岁),均为女性,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为1.76cm(1~2.5cm),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例,右侧3例。4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症状,2例因触及颈部肿块,2例因体检异常而就诊。4例患者均无放射线接触史及甲状腺疾病的既往史。专科情况提示肿物质中,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4例均行超声检查,超声提示为境界清楚的孤立的低回声占位性结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非常丰富。TI-RADS分级:3例为Ⅲ级,1例为ⅣA级。4例患者术前血生化检查FT3、FT4、TSH均未见异常。见表1。
表1 4例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1.2 免疫组化及BRAFV600E突变检测 送检组织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所用抗体包括Tg、CT、TTF-1、CK19、CD56、MC、Syn、CgA、Ki-67均购自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免疫组化根据不同抗体阳性部位和强度进行判读,其中Ki-67(MIB-1)按细胞膜阳性进行辨认和判读。所有标本均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厦门艾德人类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试剂盒。
2 结果
2.1 眼观 4例肿瘤呈实性结节状,最大径为1~2.5cm,切面灰白、灰黄,实性,质中,边界清楚,包膜较完整,无出血及坏死,其中2例周围伴胶冻样结节,1例周围见直径0.5cm的灰白钙化结节。
2.2 镜检 低倍镜下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界限清楚,肿瘤组织呈腺泡状、梁索状生长(图1A),梁索之间有薄壁血管,呈器官样结构,小梁间可见嗜红染的玻璃样透明变物质(图1B),周围甲状腺呈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改变。高倍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或柱状,垂直于小梁排列,细胞核卵圆形或长梭形,呈毛玻璃状,核沟易见(图1C),可见核仁,部分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胞质嗜酸或透明状,未见砂粒体及病理性核分裂象,未见血管或被膜侵犯。
2.3 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 肿瘤细胞TTF-1、Tg、CD56(图2A)及CK19(+),CT、MC、Syn、CgA均(-),Ki-67呈弥漫膜阳性(图2B)。特殊染色:玻璃样透明变区PAS染色(+)(图2C),刚果红染色(-);BRAFV600E基因检测:1例发现突变。
2.4 随访 4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
图1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镜检结果(HE染色)
图2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及病理特征 HTT是一种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相对非常少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4]。目前国内关于HTT的报道非常少,大多都是个案报道,因极其少见,故对其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认识不足。我们收集4例HTT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①HTT好发于中年女性,多见于40~70岁人群,罕见于青年人[5],本组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67岁,与文献报道一致。目前认为HTT男性少见,30岁以下罕见,但也有报道30岁以下发生于男性的HTT[6],提示30岁以下的HTT似乎多见于男性。②HTT多为颈部单发的肿块,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或以颈部无痛性的包块就诊。本组4例患者中2例于体检超声检查中发现甲状腺肿块,超声显示为境界清楚的孤立的低回声占位性结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非常丰富。4例患者术前血生化检查FT3、FT4、TSH均未见异常。③组织学特征: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有纤维性包膜包绕,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巢状、腺泡样结构,间质富含血窦,形成器官样结构,小梁间可见红染的透明变性物质。研究认为透明变性物质是由Ⅳ型胶原纤维阳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所构成的[7],其来源于小梁内的上皮细胞,PAS染色(+)。文献报道HTT的发生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相关[8],本组4例中2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乳头状微小癌。HTT常发生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背景上,而桥本氏甲状腺炎与乳头状癌密切相关,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的突变率可高达70%,而HTT中未检测到BRAFV600E突变,故HTT是否与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例乳头状微小癌考虑是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础上恶变而来的,故其发生BRAFV600E突变。④细胞学特点: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垂直于小梁排列,细胞核卵圆形或长梭形,呈毛玻璃状,核沟易见,可见核仁,部分细胞可见核内假包涵体,胞质细颗粒状,嗜酸性或透明状,未见砂粒体及病理性核分裂象,未见血管或被膜侵犯。⑤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TTF-1、Tg、CD56及CK19,不表达CT、MC、Syn、CgA,Ki-67(MIB-1)呈膜阳性。Ki-67在甲状腺其他肿瘤中均呈细胞核阳性,只有HTT中呈特征性的细胞膜或细胞浆的弥漫阳性,但是必须使用克隆号MIB-1的Ki-67并在室温下孵化才能出现[9],因此Ki-67(MIB-1)可以作为HTT诊断中的一个最具特征性标志物。CD56一般在正常滤泡上皮中表达,在乳头状癌中不表达,本组4例标本中CD56呈弥漫阳性,可与乳头状癌进行鉴别,但是副神经节瘤和髓样癌中同样CD56也呈阳性表达,可以通过加做降钙素、刚果红染色及PAS染色进行鉴别,同时Ki-67(MIB-1)膜浆阳性可以进一步证实为HTT。⑥遗传学特征:HTT中存在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的RET/PTC基因突变,且其突变率较高(21%~62%),但RET/PTC基因突变也发生于甲状腺其他病变中,并不是所有的HTT均发生RET/PTC基因突变,且其并无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故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明显不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肿瘤。
3.2 鉴别诊断 HTT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甲状腺乳头状癌:HTT具有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的核的特征,具有核沟、核内假包涵体,有时可见砂粒体,但乳头状癌通常乳头状结构明显并有复杂的分支,间质缺乏玻璃样变的透明物质,且常向周围正常甲状腺内浸润性生长并侵犯被膜。HTT特征性的Ki-67弥漫性的膜阳性可与之鉴别,且无BRAFV600E基因突变,提示并非乳头状癌。另有研究表明CD56在HTT中呈阳性表达,但在乳头状癌中不表达[10],故有助于鉴别诊断。②甲状腺髓样癌:HTT具有与髓样癌相似的形态学特点,都可呈巢状、腺泡状等器官样结构生长,且髓样癌有时与周围组织界限非常清楚,无浸润性的生长模式,髓样癌内特征性的淀粉样物有时与HTT小梁间的玻璃样的透明变物质很难区分,故采用刚果红染色可以区分,淀粉样物刚果红呈阳性。髓样癌起源与甲状腺的C细胞,故免疫组化降钙素(CT)呈阳性,Tg阴性,而HTT起源于滤泡上皮,故Tg呈阳性,而CT呈阴性。③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同HTT一样呈梁状、滤泡状的生长方式,但是不具有HTT细胞核的形态特征,间质缺乏玻璃样变的透明物质,Ki-67弥漫性的膜阳性可以进行鉴别。④原发性甲状腺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的组织结构同HTT非常相似,也呈巢状、器官样结构,但是不具有HTT细胞核的形态特征,它是一种神经内分泌的肿瘤,免疫组化表达Syn、CgA、NSE等神经内分泌的标志,支持细胞S-100阳性,不表达CT、Tg等标志,且Ki-67弥漫性的膜阳性可以进行鉴别。
3.3 治疗及预后 HTT的良恶性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争议,新版WHO将HTT归入到交界性病变中,是一种恶性潜能不确定的肿瘤。绝大多数HTT都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好,但是偶尔也会出现血管浸润或包膜侵犯。Carney等[11]在对119例HTT病例的统计及随访研究中发现,仅1例发生血管浸润、包膜侵犯及肺转移。本组4例患者均随访1年及以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临床治疗多以单纯性的手术切除病变腺叶为主,术后密切观察及随访。因此,病理医师因对HTT病例进行广泛取材,仔细观察有无包膜及血管浸润,以排除恶性的可能,提供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医师可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以避免过度治疗和准确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