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胰岛素注射现状及护理干预
2020-03-04刘小娟
刘小娟
(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觉功能,甚至会造成失明。一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会出现不确定感,丧失接受治疗的信心,导致治疗依从性显著下滑[1]。本研究深入探讨特殊护理手段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以及胰岛素注射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在2019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33~81岁,平均(55.3±7.2)岁,病程2~8年;观察组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龄34~80岁,平均(55.7±7.3)岁,病程3~7年。纳入指标: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排除指标:存在认知障碍以及精神障碍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例如:分析病情、正确用药引导、血糖控制护理等。以及胰岛素强化治疗,3~4次/d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剂量控制在36~72 u。观察组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2次/d皮下注射,剂量控制在12~30 u,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①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患者交流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讲解,加深患者对疾病的基础认知和临床认知度。②特殊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发生后,患者视力快速下降,以及长期的糖尿病影响,使得患者心理负担较大,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以及相关症状,对患者进行合理鼓励及安慰,对治疗积极配合。③特定的眼科护理。引导患者按时接受眼科检查,3个月1次散瞳、眼底血管以及各方面检查,对患者的用眼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减少长时间用眼和熬夜,切勿用手揉搓眼部,应当使用干净清洁的毛巾对眼部进行擦拭,在患者身处户外的时候,尽量使用防护眼镜,规范使用眼药水,预防病情恶化情况。④特定的饮食和运动指导。给予患者合理的糖尿病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多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合理设定三餐配置,引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疾病不确定量表评估,量表分值在于32~160分,分数越高,不确定感越严重。对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收集对比,对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以及体重增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确定感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不确定感,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确定感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不确定感对比[n(±s)]
组别 例数 不确定感评分观察组 31 (78.93±3.73)对照组 31 (89.72±5.64)t(8.885)P(0.000)
2.2 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视觉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绝大部分患者都严重缺少认知,对疾病产生了较高的不确定感,无法对治疗配合,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情况,所以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知识引导、心理干预、眼科护理以及饮食运动指导,在这些方面当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患者不确定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患者如果使用中效胰岛素或者长效胰岛素,会使得患者肾上腺素反应迟缓,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是如果表现出来,则是较为严重情况,寻常胰岛素不良反应会出现在患者注射后3 h之内,长效胰岛素会发生在注射后12 h,在这个特殊时间段当中,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足够的重视和观察,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应当进行糖皮质激素干预。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患者不确定感,对于胰岛素的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应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提升胰岛素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