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

2020-03-03陈媛媛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人文

陈媛媛

(徐州开放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实践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在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中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作为大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当中,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其仅仅将工具性与思想性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这就造成我国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此如何在新课改视域下,通过提高大学阅读教学效率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为了目前高校语文教育者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概述

在研究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对策之前,有必要深刻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意义,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些内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我国最早出现“人文”二字的书籍是《易经》,《易经》中说道“文明以止,人文也”,在这句话里“人文”指的是:当时社会的礼乐典章制度以及其对社会个体行为的规范教化作用。后来的北宋思想家程颐将“人文”视为人之道,认为它具有教育作用。由此可见,“人文”其实最原始的意义是关乎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在现代语境中,“人文”通常会被理解为人类所有文化知识中的优秀部分、科学部分以及核心部分,即进步的人文科学知识。事实上,这种对“人文”的理解还包含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即强调“人文”作为一种优秀、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内容及其规划对人的教化功能[1]。

那么,何谓素养?素养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例如素养既指人们的涵养、气质,又指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综合“人文”与“素养”,就可以深刻理解“人文素养”的含义,它主要是指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吸收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以及接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状态和内在涵养、气质。而在当前高校教学中,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课改标准已经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专业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广大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吸收人文科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义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按照新课改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我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身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质。那么,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阅读教学材料等等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由继承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其次,再从学生的个体发展角度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涵养、优秀的文化传统陶冶、高雅的文化氛围熏陶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其思想品德和审美趣味。另外,这还有利于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并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很多高校与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家长都将关注点集中到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大学生未来就业上,这就使得他们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完全违背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规划。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给予了较高重视,尤其是不断加强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的研究,并指导语文教育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虽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高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了阅读教学的方法并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这些高校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内在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根据相关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为两点: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仅仅凭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当前的情况下,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需要的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核心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语文学科当中既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大学生内在修养的重要举措。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功利化的教学目标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违背了新课改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古板、陈旧,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唯一因素,这种错误的思维使得教师在制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过于功利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提升。第二,教学方式单一化。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各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稳步推进大学生语文课程改革[2]。通过改革,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在修养、思想品德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依旧有一部分大学教师忽视了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即使意识到了,但是他们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是阅读材料过于陈旧,要么就是阅读教学方式过于老套,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实现。

三、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措施

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思考:阅读经典,加强人文阅读指导;重视阅读教学“现代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实现资源整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大学人文教育实效;开展延伸性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阅读经典,加强人文阅读指导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所谓的经典,它主要是指世界各个民族历经上千年历史所留下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引起持续震撼力的文艺巨著,这些巨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蕴藏了丰富、科学、先进的人文思想知识。而通过积极有效地阅读这些经典,大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到一个民族思想变迁、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学习到广博的思想文化内容来培育自身的人文价值观,提升人文道德涵养。因而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务必要积极鼓励和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经典,以提升其人文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鼓励阅读,广闻博见,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当局限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更应当跳出教材的束缚,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使学生广闻博见。例如,大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例如《论语》《孟子》等等,然后引导他们去细细体味《论语》《孟子》中的儒家人文气质和道德伦理观,这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当然也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的人文经典书籍,如欧洲启蒙主义时代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德国哲学大师马克思的《资本论》,大学生通过对其阅读,能够深切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人文先锋精神,这对于确立他们科学、理性的人文价值观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 掌握正确的经典阅读方法。世界文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淀,全世界保存下来的文化经典卷帙浩繁,经典之门虽厚重,但并非无法开启,如何在这些书籍中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想要在经典书籍的海洋中遨游,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教会学生正确阅读经典的方法。例如,以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为例,当学生在阅读这本书籍的时候,他们应当直接阅读原文,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采取大声诵读或者吟诵的方式[3]。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思想特点,例如白嘉轩的光明磊落、以德报怨;仙草的忠贞不渝、不离不弃;鹿兆鹏的足智多谋、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等等,而抓住了小说中这些主要人物的精神特质,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小说中心思想。当然,阅读经典不仅仅需要用心、用眼,还需要用手,学生可以边阅读边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于文中独特之处,学生可以做好记号,如此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总之,阅读经典的方法非常多,例如还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切己体察等,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应当既要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还要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重视阅读教学“现代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特别重视现代性。所谓现代性就是指,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用现代教育的眼光和当下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来审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让其实现与时俱进和最大程度上提升其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大学语文阅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以及成为有效传承中西方文明、文化思想的重要媒介,故而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理应将“现代性”放在关键位置。

重视阅读教学“现代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要求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追求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视域下,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他们不愿意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阅读文章,这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面对该问题,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使学生自主去探究、品味、分析文章,从而提高自身内在素养[4]。第二,阅读思想应当“现代化”。阅读思想的“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多元解读实践,深入落实多元解读,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以外,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还应当追求“绿色阅读”。“绿色阅读”是阅读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使大学生真正走进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实现资源整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

被选进大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通常情况下,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由四个系统构成的,其中的范文系统是大学语文教材的重点内容,里面涉及许多知识,例如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等,这些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大学语文教材中《为政以德》(《论语》)、《大学》(《大学》)、《大同》(《礼记》)、《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等,这些文章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养,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认真研究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多搜集相关资料,以从多个视角进一步挖掘其中的人文意义。而只有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完全掌握和深入体会到了这些教材内容中的人文内涵,而后才能有效灵活应用多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大学人文教育实效

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一般来说,大学生的阅历不足,他们难以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思想以及情感,所以多数大学生都比较依赖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感染。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视域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必然会要求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然后他们才能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不断确立和巩固科学、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例如认真研读语文教材和经典人文书籍,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有效学习来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充满人格魅力,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取学生的信任,俘获学生的内心,真正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以及灵魂深处的人文启迪,从而助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5]。总之,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开展延伸性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开始实施延伸性语文阅读,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延伸性语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谓延伸性阅读,主要是指让学生在研读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基础知识和理解文本的手段,然后以此为基础阅读其他相关作品。例如,当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讲解完大学语文教材中《马蹄》(《庄子》)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应当教会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去阅读其他相关文章,如《秋水》(《庄子》)、《晏子对齐候问》(《左转》)、《孟子》四章,这几篇文章在思想主题上基本一致,既有关于读书明理,也有关于立志修身,所以学生掌握了其中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方法,就能独立地去有效阅读其他的文章。总之,延伸性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和掌握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有效挖掘文章中的人文营养,从而来滋养自身的精神素养。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人文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