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医药类高职院校为例

2020-03-03莹,刘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吕 莹,刘 刚

(1.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2.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习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遵循“三全育人”的内涵,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三全育人”保障机制,对形成医药特色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有重要的意义。

一、遵循内涵,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高职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坚持育人为导向,坚持问题为导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高职院校要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为育人机制,立足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人力支撑。那么,如何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高职教育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宏观层面——制定高职“三全育人”的战略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我们党对教育事业规律的根本认识,这是我们党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对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立足全局,部署“三全育人”的战略方针,深入开展“十大育人体系”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从宏观层面,高职院校要根据“三全育人”的战略部署,制定“三全育人”相关政策,将“三全育人”贯通于教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充分统筹社会、企业、家庭、学校的育人资源,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爱国意识、工匠精神、创新能力、高尚品格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中观层面——构建高职“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

2019 年2 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经过5~10 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这标志着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国家首次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纳入高职招生范围,高职院校面临工学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挑战。除此之外,育人呈现学徒制、“1+X”证书培训等多样化,社会、企业以及个人都将成为育人主体,这与“三全育人”中“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理念相契合[3]。随着育人形式的转变和育人主体的多样,从中观层面看,高职院校需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企业实训基地各单位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为目标的高职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微观层面——落实高职“三全育人”的理念价值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 家庭;2 学校;3 儿童所在集体;4 儿童本人;5 书籍;6 偶然出现的因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育人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在微观层面中,高职院校各院系要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任课教师要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贯穿到教学内容和环节中,院系学工队伍要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到育人活动、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整体设计中,增加考核内容,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二、目前医药特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践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李克强总理强调:“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呈现出重技能轻育人、重教学轻思政、重智育轻德育、重管理轻育人的现象,使得“三全育人”理念流于形式,难以落实。高职院校育人意识不强、育人主体模糊、育人机制单一、育人保障缺失,使得育人资源、育人意识、育人机制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由此可见,医药特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重形式轻实践的问题,需要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

(二)重主体,轻协同

许多高职院校倡导“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但效果并不显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三全育人”的机制上存在短板,未构建集学校顶层规划、教学管理联动、各二级学院行动的同向育人体系,而是分离;未形成校内外,家校、校企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而是分力;未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而是各自为政;未形成“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而是停滞[4]。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应构建学校、教务、各二级学院有机统一的管理机制,制定各学科和思政课同心同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合力育人的模式,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三全育人”理念才能落地,“处处育人,人人育人,时时育人”才能见成效。尤其医药特色高职院校更肩负着培养医药人才的重任,在疫情中医学生的使命担当尤为体现。

(三)重管理,轻激励

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中重视整体推进,把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作为改革发展任务分支,这与“三全育人”的理念同向同行。高职院校要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教师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自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内涵,融会贯通,保障监督和激励机制运行,不能只重管理轻激励,而是强化监督评价,明确岗位职责,表彰正向激励,量化育人成果,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5]。医药特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理想信念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画好“三全育人”的同心圆非常必要。

三、医药特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

“三全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社会、企业、家长等各方的支持与配合;需要学校时时、处处、事事都体现着“思政”育人的思想;需要课堂和课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副阵地,同时融入、同时发力、同步育人;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价值引领,实现全员育人;需要教学、管理、服务的育人轨迹贯穿至学生入学到毕业,实现全过程育人[6]。“三全育人”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把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日常、做到个人,从固本、求新和保障三个方面,为探索医药特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固本:培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医药技能人才

“三全育人”理念与医药高职院校育人根本一脉相承,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首要问题。医药特色高职院校的育人根本是培育服务于国家卫生事业、服务于人民健康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医药技能人才,肩负着塑造医者仁心、品德高尚的医药卫生人才重任。所以唯有固育人之本,方得育才始终。

1.重师德建设,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期间能遇见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传道”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解惑”答疑解难,教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师德专题培训方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每学年开展全校教职工师资培训不少于10 次,师德师风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2019 年校级师德师风师资培训先后邀请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委党校等教师讲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容,深化教职工对师德师风入心入脑入行。在实践活动拓展方面,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升旗仪式,参观东北抗联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初心和使命。在激励保障方面,每年全校评选出10 名师德先进个人,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发展,言传与身教统一发展。

2.抓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素质与提升育人质量并存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需要做实做细,久久为功。辽宁医药职业学院统一部署,组织动员,各系积极开展各类学风建设活动,经验分享,树榜样。护理系开展“无奋斗·不青春”护考宣讲活动,参与400余人次,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爱尔眼科学院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以沙龙的形式交流,达到育人育己的效果。药学系举办“树榜样正学风”校友交流会,以榜样的力量传递优良学风——表彰总结,树先锋。康复技术系召开优良学风班级、寝室表彰会,护理系开展“青春心向党”总结表彰大会,以典型做榜样,以模范做先锋——“一帮一”互助,展帮扶。护理系开展“一帮一”互助小组帮扶活动,助力学生学业提升——晒笔记活动,促学风。健康管理系组织优秀笔记评选活动,晒出一份份笔记,传承优良学风。

3.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并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对校企合作是这样表述的:“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7]截至目前,辽宁医药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300 余家。近年来,学院与德国ASG 公益教育集团合作开展的“中德护理人才培养项目”,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有限公司、沈阳博极医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新型产教融合型二级学院爱尔学院,与北京速康智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国际儿童康复创新基地,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做到人才供需、人才培养、文化育人“三个融合”,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无缝对接,更好地服务于辽宁健康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求新:构建“五维”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因此,构建“五维”人才培养体系对促进医药特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1.围绕一个主线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修德笃学、尚能济世”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其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努力培养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为地区卫生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2.突出“两个结合”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是医药特色的高职院校,侧重培育学生的医药人文精神,常年坚持开展融入医药专业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专业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我院医学技术系组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骨干参加口腔行业学术交流会,聆听行业专家的学术分享,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素养。护理系连续多年开展护理礼仪和技能大赛,推荐获奖选手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育人。深入开展融入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药学系举办“阅中药风采,展画笔芬芳”中药绘讲大赛,加深学生对专业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专业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3.实施“三项融合”

学校开展校园先锋工程活动,教职工与特殊学生群体结对子,实习期间专业教师为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的相关工作,新进教师要从事辅导员工作三年。这些政策使教师从讲台走向学生的身边,更加亲近学生,促进教师与学生融合[8]。学校辅导员与学生真正做到面对面、心贴心的育人工作,开展“三进四做”活动,进寝室、进教室、进内心。每天做课上监督,每周做晚点名,每月做家长沟通,每学期做家访,使育人有温度有实效,促进辅导员与学生融合。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为本为核心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管理服务部门以“敞开式”服务学生,规定学生问题有回音,有答复,有解决,有反馈,强化了管理育人的作用,促进管理人员与学生融合。

4.构建“四大课堂”品牌

第一课堂——课程思政。学校将课程思政写进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次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要求各系制定学科的课程思政方案并监督实施。护理系开学第一课中,连线援鄂校友于辉讲述爱与责任,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大作用,使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知交融

第二课堂——文化思政。学校团委部署开展每年3 月5 日开展学雷锋活动。护理系开展“学雷锋.志愿行”活动,康复技术系开展“我为雷锋代言”主题班会活动;药学系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奉献点亮青春”主题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文化生活,将雷锋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培育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课堂——实践思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各系发挥专业优势相继开展。药学系“爱心小药箱”社会实践团为抚顺新宾县当地村民发放《用药安全指导手册》,赠送“爱心小药箱”等医疗用品;护理系“科普下乡”社会实践团为铁岭县的五角湖村村民测量血压和血糖,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课堂——网络思政。学校及各系利用新媒体手段微信公众号及辅导员个人公众号“小吕说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网络思政育人阵地,唱响育人主旋律。

5.打造“五大”核心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组织党课团课班会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加强文化修养教育,用“金课”与“名师”共同打造;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心理育人和体育运动;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9]。

(三)保障:落实医药特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理念

医药特色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政策、队伍、机制的保障作用,强化功能,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1.政策保障

制定“三全育人”的政策是保障“三全育人”工作落地实施的根本。一方面,学校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工程实施纲要》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我校推动“三全育人”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建立与“三全育人”工作相结合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岗位教师的量化考核制度,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激励制度,聚焦育人内环,实现我校“三全育人”的大格局[10]。

2.队伍保障

学院建立学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党务工作者为核心的工作队伍;制定教师的师德专题培训计划和队伍能力培提升培训计划,每年都会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保障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不断推进班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实习带教老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建设;教师不断与学生建立联系,发挥教师育人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引领学生的思想,以崇高的师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机制保障

学校聚合各部门育人力量,形成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学生处、团委、教务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打通原有的岗位界限,加深职能互补,以育人为目标,形成育人合力,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