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以多元文化背景为视角

2020-03-03马超俊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政治内容思想

马超俊,刘 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滨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改革开放40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等文化因素也纷至沓来,与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不断交流不断融合,在我国形成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这种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文化境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央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因此,在多元文化与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双重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挑战与机遇,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效果是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课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费孝通先生曾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而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2]这种相互共存、相互竞争、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文化场域也为高校改进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一)教育内容,得到丰富与拓展

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敞开了一条更加开放便捷的文化交流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秀文化的选择、理解的机会,有利于广大大学生挣脱单质文化思想的禁锢,从古今中外先贤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化修养和底蕴,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添了更多的参照和借鉴。多元文化背景除了丰富大学生思想内容外,还在了解与学习过程中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思维认知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汲取优质教育素材和资料,丰富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育方法,得到完善与升级

在多元文化洗礼下,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学生思想更加解放,高校文化环境也不再枯燥与单调。而其中多元文化传播载体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则进一步助推了多元文化在高校的发展。面对这一局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尽快转变工作思路,尽快占领最新信息传播媒介的有利地位,以新媒体将优质文化内容与学生精神生活、学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等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融合,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育人环境,有效促进教育方法的升级与完善。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的最前沿,多元文化除了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更个性化的精神追求外,还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再加上新兴媒体的加持,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各种思想文化能快速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和扩散。这些情况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应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情况,我国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面临较大的困境与压力。

(一)理念陈旧,缺乏时效性与社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强调教育者作为主体,大学生群体作为受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低。在多元文化氛围中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愈发表现出刻板和保守,不仅脱离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的思想现状,而且还与日益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脱钩。

(二)内容单一,缺乏开放性与多元性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大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再甘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意识形态的对象,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是教给学生既定的思想内容和规范,且不允许学生提出任何合理性的怀疑。其次,改革开放中形形色色的多元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高校如未能将其优质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任凭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去接触外来文化,易使部分学生因未能充分辨析外来文化的优劣导致思想出现偏颇,逐渐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进一步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权威。

(三)管理粗放,缺乏服务性与人文性

多元文化背景下,信息更新和传递的速度不断加快,大学生获取信息也日益便捷,导致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是信息发布的权威代表。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居高临下式的管理模式日益抵制。

在传统高校环境中,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规定的制定到校园环境的营造,都需要高校进行统筹管理。在以往的管理中,高校一直以管理者姿态自居,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一套标准统一要求所有学生,不注重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决定教育内容又把控着实施过程,但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急功近利,热衷于完成对上的任务,未能沉下心来从学生人格完善和人生发展等人文关怀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方法落伍,缺乏多层化与个性化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教育方法很关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出生、成长以及日常生活都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中,他们崇尚个性、思维活跃、思想状况复杂,内在的价值追求也呈现出多层化和个性化。

当前高校普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政治宣传工作,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灌输、先进榜样激励等传统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忽视当代大学生身处多元文化背景现实情况的教育方法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愈发难以适应具有鲜明个性的当代大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全面、科学、有力的回应,尤其是在教育方法方面所表现出保守、刻板、脱离学生生活,显然这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为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与实施者的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过程中既不能按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放任学生个性化发展,逐渐丧失高校在引导和塑造大学生思想领域的重要作用。这种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在继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迎合和理解多元文化背景,进而探索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理念,注重时代导向与社会导向相结合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描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中提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3]。因此,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如今多元文化不能阻挡的发展大势,解放思想,转变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高等学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意识上打破封闭保守的教育理念,以开放的姿态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不断汲取多元文化的营养,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从而实现由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理念向开放、包容且兼顾当今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特点的理念转变。因此,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通过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丰富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且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构建起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种多元文化下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文化和思想的辨析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目标,整体提升了思想认识水平。

(二)丰富内容,注重一元主体与多元兼容相结合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是向学生灌输概念性和教条性的内容,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这种僵化的内容很难达到吸引广大青年的目的,更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更新换代,除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不动摇外,还应吸收多方优质文化内容以及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

首先,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指导地位,是坚决不能动摇的,否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因此,在内容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地位,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统领其他内容。

其次,鼓励倡导多元兼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多元文化现状,除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元主体外,还应积极挖掘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多元文化中的精粹,如世界各国健康高雅的音乐、文学、绘画等文化作品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资源,尤其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各种极富时代特色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涵盖中西内外、古往今来,融时代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实现思想政治内容的与时俱进,更富时代气息,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

(三)提升管理,注重服务学生与引导学生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摒弃训导的观念,倡导服务与引导并重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教育环境,高校应从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巩固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在校园制度建设方面,倡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方面提升学生的话语权,还可借助新兴媒体畅通学生信息诉求渠道,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认同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是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净化校园中的腐朽落后文化价值理念,二是要优化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如在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楼等公共场所布置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标语;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加强指导,以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执行者,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实效性。有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提升综合素质,转变教育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与教育对象平等沟通。另外,还应熟练掌握现代高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尤其是熟练使用新兴媒体,便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入他们的生活,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良性互动。这种通过服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仅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

(四)改进方法,注重多层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处于多元文化激烈碰撞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思维尤为活跃,这种思想的多元和活跃进一步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高校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课堂内外不同教育场域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相互补充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崇尚个性、思维活跃,思想多元分层,个性之间差异明显的思想现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内在需求的层次性和个性特点,转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经验总结和说教,增加国内外时政热点、各国经验介绍以及学科理论前沿等生动活泼的内容吸引青年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育方法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专题讨论、主题演讲、师生对话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除此之外,在日常思想政治辅导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走访等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教育方法,在活动中将理论说教与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实现课堂内容与社会现实的有效统一。

四、结语

多元文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多元文化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提升管理和改进方法等角度继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开创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政治内容思想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