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创新

2020-03-03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孙 俊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就是完成中国化进程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持,中国革命就无法成功,真正实现科学的理论创新也不可能。从概念上讲,希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保持高度的学术意识,致力于方法的总结和建设,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是以中国化为前提进行创新的。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李大钊先生,使中国革命运动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成功。马克思的两个精神是陈独秀在1922年提出的,并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本着实践精神去对待各种社会问题。蔡和森强调,在激烈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理论武器,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制度来制定适合客观情况的战略和组织。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一个符合我们的国情和共产主义的国家政策。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没有明确的中国化制度,但仍然寻求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融合。毛泽东同志1938年提出的《论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打下了基础,这也让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提升了一大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的含义

中国化方法就是对世界的认知与改造的过程采用的手段或方法,是从客观规律出发,对主观的形式与客观的内容进行总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种方法。毛泽东谈到了关注群众工作的方法:“必须提出任务,解决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梁或船只,我们就不能过河。如果没有解决桥或者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谈;没有解决办法,这项任务只能是忙碌。不仅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还要注意关于如何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解决方案,需要中国的历史和分析的条件来翻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的建立与实践方法。”笔者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从表面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理论和实践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互相替代,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如果没有基本的理论方法,就没有指导和方向,没有实际的方法,理论原则就成了一个空洞的词,因此,两者应是相辅相成。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1.理论上具有导向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经验,掌握规律,结果具有理论取向风险。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教人们科学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不是对书的描述,也不是教条的解释。相反,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时间的内涵来解释社会的需要,塑造人们的心态。其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可以捕捉和总结规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不是一条完整的道路,必须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正确指导我们党和人民的未来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实相对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在总结实践规律的基础上,为推动更好的实践提供预测性指导。马克思主义将继续与时俱进,为中国的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

2.途径上具有结合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方法有组合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即中国特色在解释马克思主义中的应用。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每一种方法都有相容性。它们越接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导和作用就越强大、越有效。这不仅需要深化和改进两者的内容,而且需要在方法的组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起源于欧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盛行时,第一批救世主刚刚开始向西方学习。这个时间差距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紧迫性和独特性。1949年前的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施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其基本原理,并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具有更深刻的整合特征。

3.效果上具有群众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在效果上具有群众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且是一种长期的耐心教育。如果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团结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取决于党的性质和群众的历史观。在这个方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遵循这一方法,实现了大众化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动员人们意识和热情的重要途径。只有人民群众掌握了正确的中国化方法,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理论,忽视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各个方面的建设与改革相结合,才能明白其中深远的意义。随着国际形势和时代发展的不断变化,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实践相适应,从本质上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在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所创新,加深对实践的理解,实现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指导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只重意识、忽视学术,影响中国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国情去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党的领导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完成中国化的创新,首先是因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每一代领导人都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界和学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促进了党的理论创新,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再次,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三李”和“二陈”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着重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假设”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三)比较缺乏当下视野和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深刻的矛盾和改革问题。例如,党内腐败,对“官方标准”的高度理解,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都影响和限制了科学的发展。只有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立场,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预测中国化进程的问题,确保其能够顺利进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

要逐步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空间,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笔者认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方法,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拓展研究范围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是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当代,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纳入全球化进程,并将其置于中西部地区文化交流和现代化运动的冲突条件下,可以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就历史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不仅仅是一个输入过程。只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族化的统一过程,才能更快、更全面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更新中国化的研究方向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经历重构的历程,使我们更真实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全面地把握理论创新的成果。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应该更加注重规律性的把握。从理论发展过程的角度看,实现从“实践”到“求实”、从“程序”到常规研究的飞跃,是理论发展的升华和必然性。

(三)多学科参与研究

学术界已经开始从多学科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党的政治权威,从更广泛的审视角度提出新主题和发展方向。运用文化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贡献中国思维,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在整合中实现不断创新。

(四)多向度展开研究

从多方面、多层次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深对我国现实问题的认识。一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微观研究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不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与辩别,就会影响宏观判断与决策。二是将国家民族立场与世界观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背景,充分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应该更多地关注世界,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是对文本的忠诚与尊重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必须认真研究、领悟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以及重要文献,才能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历史研究和现实观察来实现现代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

(五)提升学术品格

根据学术规范和要求,应该更多地使用学术术语进行令人信服的详细解释。众所周知,资源和社会因素中的合作行为导致“准确无声”效应。科学家们已经在理论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和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要遵循科学规范和要求,运用更多的学术话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令人信服的详细解释。在学术研究中,要注意利用平淡的话语和历史背景、理论资源和社会因素,使公众能够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意识。

四、结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伟大国家。理论创新也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从多学科、多个角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只有不断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主义认识等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