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20-03-03李继红

教育观察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数码艺术设计摄影

李继红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随着“5G”时代信息化浪潮迭起,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最新下发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重点工作中提出: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引领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与课堂革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也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因此,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有理由也有必要开展融合信息技术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数码摄影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动漫设计等都开设相关的数码摄影课程。这门课程通常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与摄影教学深度融合不够。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基本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在面对摄影理论的光学、机械、审美等较难的部分时理解、接受程度差,造成部分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学生在上完理论课后对摄影原理、摄影鉴赏理论还是一知半解,对数码相机功能掌握不到位,无法尽快投入接下来的摄影实践课程。摄影实践课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如下。首先,摄影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经常跟不上教学实践的需求。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建立专业的摄影摄像实验室投入高,设备管理和维护费用大。同时,数码摄影摄像设备更新换代极快,大多数院校摄影实验室由于经费、场地的限制无法及时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其次,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赶不上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对新设备、新技术不能有效掌握从而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实验教师队伍因基本上是一岗一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实验教学人员、摄影实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更新、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不强、步子不大。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根据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补充知识,无法把摄影实验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对接,在辅导学生实习时显得能力不足。最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习范围狭窄,教学评价标准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拍出清晰、曝光基本准确、构图基本合理的照片,学生对数码摄影实践应用能力和利用摄影技术创新创业意识都没有得到有意识的锻炼和提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社会需求,偏离培养合格的、适应新的信息化时代的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目标。[1]

二、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目的与目标

鉴于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一是顺应信息时代要求和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需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是国家和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况且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如此迅速,不紧跟时代必会被时代抛弃。国家近期出台的相关教育改革政策正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的必要调整。二是应对大环境下对线上教学的急迫需求。千万学校停学停课凸显了教育系统一些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基于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三是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兴职业的出现,包括全媒体运营师等,这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理应以此为契机,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模式,为新经济的发展培养高质量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类专业大都开设数码摄影课程,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课程内核及实践内容、标准基本相同。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搜集素材、进行数字化艺术创造、呈现设计成果的重要课程。因此,探索基于融合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实现专业互融,对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改革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方法的目标就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果,构建出适合信息化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方法。高校要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学习整合,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师生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师生内生学习动力,培养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帮助师生在网络和虚拟环境中共同学习。

三、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措施

基于融合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走过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研究和发展历程。混合式教学方法也称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入教育学习领域而出现的新兴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方法首先在美国得到研究和实践,最初的研究方向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模式研究,即网上学习(E-Learning),后来过渡到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将网络学习融入传统教学中,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网上完成。随着这一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在21世纪初被国内教育工作者关注,开始了大量研究和实践。[2]国内研究主题热点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出发,对 MOOC、翻转课堂、在线学习、SPOC、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法进行了广泛研究,对这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更新、不断推广的状况。[3]按照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及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理论认知,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实践应设定为课程总体为线上线下教学过程混合、评价方式混合,线上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混合[4],线下将数码摄影课程与相关多专业混合,具体措施如下。

(一)引入线上教学

高校要彻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简单的禁锢,将线上教学引入课程设计,将线上微展引入课程评价设计。在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方面,高校要拓展网络学习空间,根据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细化和甄别。对于可以线上学习的内容例如摄影发展史这样的课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网络搜集资料或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人像摄影的影棚布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前进行线上课程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具体实拍练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引入智慧实验室建设,例如希沃授课助手等。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验室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及时量化、及时反馈,使实验室真正成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智慧实验室。

教学评价方面同样贯穿线上线下两种操作方式。线上可以利用多种App进行摄影作业点评、微展,接受公众和学生共同评价,让投票、点赞等方式占一定的评分比例;线下则可以在美术馆进行作业课程展,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培养其严肃性。

(二)丰富线上教学手段

1.开发和应用数码摄影虚拟仿真系统

为解决数码摄影教学中学生理论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并解决场地、设备不足的困境,高校可以利用当今最先进的VR技术,在数码摄影教学中推广使用虚拟仿真系统。首先,教师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让学生观察了解相机模型,掌握相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并仿真调节焦距以学会对焦,仿真调节测光以学会测光,学会快门使用、光圈调节。学生无须借助相机实物就可以先行掌握相关摄影器材的保养、拍摄知识和技能。高校还可以建立虚拟仿真室内摄影棚,不论是人像摄影还是静物摄影,都通过仿真的三维场景让学生自主尝试设计光线、景别,移动人物、静物的位置和角度,并通过不同的效果让学生掌握理论和操作要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虚拟仿真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变性还可以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艺术创造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虚拟仿真平台的学习环节实现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数码摄影技术知识的掌握更扎实、更有针对性,对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2.利用网络共享资源

高校要充分利用知名摄影网站和全国省市各摄影协会网站进行学习,比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蜂鸟网、色影无忌、中国摄影在线等网站。这些网站办站历史较长,有大量的网贴介绍相关摄影知识,也有大量优秀作品可供学习借鉴。其他各地摄影协会及摄影俱乐部网站也有大量图片和视频、微课可以学习。

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公开课和相关大学MOOC课程,例如浙江工商大学陈寿灿教授的“专题摄影的文化呈现”,北京工业大学杨晓利老师的“摄影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漫谈”等。这些视频公开课在赏析经典摄影作品的同时,详细教授了拍摄技法。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 MOOC也有很多优秀摄影MOOC课程,比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王欢老师的“商业摄影”MOOC,通过商业摄影实践的拍摄训练,提升学员的实际拍摄能力。该课程内容细致丰富,对学习商业摄影有很大帮助。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王真副教授的“人像摄影”MOOC、电子科技大学张秋雯老师的“摄影基础”MOOC,都对观看的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学堂在线的清华大学慕课平台也有梁君健老师的“新闻摄影”MOOC可供学生网上学习。[5]

此外,学生也可以在相关平台搜集和自己制作摄影课程微课。比如,学生可以自主在互联网上搜集到诸如“如何用PS通道三步调出黑金城市风格”等信息,各地市摄影俱乐部也有如“春季花卉摄影及后期处理”等短小实用的微课视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到相关微课资料,让其不花费太多时间随时学习、随时实践。同时,除了借鉴网上资源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制作微课视频,方便学生反复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到微课制作过程中,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增强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

(三)线下教学融入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线下教学要将数码摄影课程与相关多专业混合起来,培养复合式艺术设计人才,加强和促进数码摄影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以实现混合式教学理念。虽然数码摄影课程有完整的教学系统,摄影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和专业,但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数码摄影课程更应该注重与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艺术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摄影是最精确地搜集素材的工具。许多中外艺术家,不论是创作国画、西画还是设计插画,采风时都会拍摄照片作为素材,与写生结合起来创作作品。更重要的是摄影课程与设计课程充满共性,比如:摄影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摄影艺术讲究的色调、影调,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色彩构成”有共通之处;摄影课程的构图知识、透视知识也和设计构成课程有密切关系。此外,数码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也与计算机辅助图像设计、版式设计等设计专业课程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应打通这些相关课程教学界限,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意将相关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讲授设计构成的教师在进行色彩、构图方面知识讲解时,可以融入对摄影作品的分析;摄影课程涉及色彩、构图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回顾设计构成、色彩构成课程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知识从理性到感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在摄影实践课程中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摄影,比如结合某件商品的包装设计来搜集、拍摄素材,让学生仔细思考符合包装设计要求的素材拍摄方法与拍摄对象。又如,教师可以将摄影课程与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融合起来,让学生从风光摄影作品中提取颜色色卡来设计服装和首饰。此外,设计专业必修的PhotoShop软件教学课程被分为版式设计、平面设计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也应该和摄影后期修图教学融合起来,因为版式设计中经常会涉及摄影图片的处理技术,摄影作品的最终出图也经常会运用到版式设计的知识。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数码摄影课程与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混合式教学理念应融合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习计划等各个教学环节。

(四)增加实践环节

线下培育和支持学生摄影社团活动和摄影工作室,线上组织参加各种竞赛、展览,以检验混合式教学效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工作。学生自主组织和领导的摄影协会、摄影兴趣小组、摄影工作室等是非正式学习的最好载体。学生大多因为兴趣而加入摄影社团,所以学习的动力是原生的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的输入性更强。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摄影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通过培育和支持学生摄影协会等社团组织,依托社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甚至可以帮助部分高水平学生实现成果转化,从而检验和展现混合式教学效果。在具体做法上,一是鼓励支持摄影社团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摄影知识讲座、摄影技能培训,帮助社团与本地摄影协会取得联系,聘请资深摄影师为学生带来最新摄影资讯和摄影技艺。二是鼓励和支持摄影协会举办摄影比赛,并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创新。三是鼓励和支持有较高摄影水平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例如建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推动成果转化,体现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果。

总之,在信息化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利用融合信息技术下的艺术设计类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可以构建全方位、模块细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提升数码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数码艺术设计摄影
《星.云.海》
《花月夜》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数码暗房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