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模式探索

2020-03-03

教育观察 2020年26期
关键词:泰语农业院校国际化

赵 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广西南宁,530007)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基于这一背景,我国需充分挖掘自身农业优势,扩大农业发展领域。因此,农业要想获得更快更好发展,就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走出国门,向国际化迈进。然而,在农业发展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为了顺利实现农业国际化,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国内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另一方面则需要打通语言方面的障碍,培养一批既熟悉农业相关知识,又精通农业专业外语的农业翻译人才。[1]

一、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要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与世界各国建立农业领域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解决语言障碍和文化不同带来的地域差异,实现无障碍交流。尤其是一些小语种,比如泰语的人才需求很大。培养国际化外语农业翻译人才不仅能够使我国农业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还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当前,农业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需要更多农业翻译人来打通走向国际的道路。

(一)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走向国际化与实现现代化最现实的问题之一。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必须逐渐向国际化迈进,农业领域也不例外。在高校中,以往农业专业受到的重视程度就不足,大部分学校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新兴科技发展方面,对于农业专业在课程设置与各方投入上力度较小,严重影响了高校农业专业发展,更不利于农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而新时期,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当前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国际化提供人才支撑。[2]

(二)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中一些翻译人才仅涉及大众使用较多的语言,比如英语,而泰语农业翻译人才还较为缺乏。同时,农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对于农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拓宽农业翻译领域才能有效培养复合型农业翻译人才。此外,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对人才要求也愈加严苛。运用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能优化教学效果,加深对学生农业翻译领域的全面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成为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有利于带动国家经济建设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强大的经济,而农业产业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当前,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培养泰语农业翻译人才是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与发展仍然离不开农业产业的支撑。因此,农业院校需要在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将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农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添砖加瓦。[3]

二、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现状

在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农业外语翻译人才紧缺。为此,高校需要培养大量农业知识丰富、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翻译人才,重点培养外语特别是泰语等小语种的农业翻译人才,将农业院校自身教学优势充分展现出来。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市场虽然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是还未充分受到农业院校关注。大多数农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仍然以理论为主,走向国际化的农业专业培养更是寥寥无几,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在农业领域中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为避免今后阻碍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我国农业院校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客观对待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之后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策略。

(一)农业翻译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在泰语农业翻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初级翻译水平是大多农业院校对农业翻译人员的基本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仅仅只是安排了农业翻译专业基本理论课程,供学生锻炼的实践活动很少,使得学生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农业翻译专业课程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市场对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有一定的滞后性,农业专业翻译课时安排不够充足导致课程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说明翻译课程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农业院校必须改善自身课程设置,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优化策略。[4]

(二)农业翻译人才针对性培养力度不足

泰语农业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的国家已经不仅局限于使用泰语的国家。这种频繁与各个国家打交道的岗位要求农业翻译人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足够的农业专业知识储备。然而相比于其他专业,农业专业一直是国内高等院校中重视程度较低的一门学科,更不用说将泰语等小语种融入农业翻译专业教学了。一直以来,高等农业院校将主要教育精力放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对于泰语农业翻译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泰语农业翻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在培养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对翻译人才的监控力度也远远不够,加之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也造成了部分农业院校开展泰语人才培养不够顺畅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培养理念过于单一且陈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发展闭门造车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业的需求,越来越多农业公司随着市场的变化已经在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本土企业也开始涉及国际贸易,这就要求农业领域翻译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及快速应变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采用以传统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还未能做到个性发展与实践性培养,这种陈旧的单一灌输式发展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严重阻碍了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培养。[5]

(四)泰语农业翻译课程教学形式有待创新

早在2016年,教育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方针》方案,提出构建沿线国家多领域合作机制,构建语言互通发展机制的方针。以泰语农业翻译专业为例,“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泰语专业翻译人才能够推动沿线国家农业互通交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这一倡议的推进需要大量外语翻译人才,而我国当前泰语农业翻译课程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理论多于实际的现状使农业翻译人才缺乏实践能力,高校也并未为学生创建专业化实训基地,只是单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于实习情况与实习进展学校并未做实际考量,使得院校中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复合性不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放映音频与视频、跟读练习等较为传统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泰语农业翻译人才质量不高。

三、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泰语农业翻译人才模式探索

当前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农业经济也逐渐向国际化发展。因此,农业领域的翻译人才需要更多地参与我国与他国的合作。以泰语为例,对于农业院校而言,要想培养复合型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就必须开设相关泰语农业翻译课程,建立农业知识与泰语语言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从品德、技能及职业知识等方面全面培养农业翻译人才,为国家农业领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农业翻译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农业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农业翻译人才。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农业院校可以在开设农业文化相关课程中适当融入泰语文化内容,营造泰语农业翻译课堂环境。首先,农业院校可以针对不同学期学生接受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泰语文化课程,利用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教师可借助线上学习软件提前录制课程内容,打破学生课堂学习限制,为学生随时学习提供便利。其次,农业院校可以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师教学情况列入教学评价规划项目,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提升。

(二)加大农业翻译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农业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农业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只有师资力量不断提升,才能有效培养农业翻译人才。具体来说,农业院校可以提升师资待遇等客观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校参与农业人才培养,也可聘请专业泰语翻译人才到校为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翻译训练,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其次,为加大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农业院校可以在坚持夯实工作基础内容、强化农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泰语农业翻译实践操作,具体可设置理论课程与实务训练两方面内容,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人才培养。[6]

(三)更新农业翻译人才培养理念

针对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理念过于陈旧的问题,农业院校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首先,农业院校需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将先进的泰语农业翻译理念引入校园,给广大师生普及培养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使其从思想上客观认识泰语农业翻译知识,重视涉农翻译人才培养。其次,农业院校还可在农业专业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如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新媒体在农业专业课堂上普及农业翻译教学理念,为广大师生学习泰语农业翻译相关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四)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为培养国际化泰语复合型人才,提升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师需要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功能,在放映教学视频、播放音频的基础上,为学生穿插放映经典泰语影片以及泰语学习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截取电影经典片段,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反复跟读,培养语感。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中设置不同教学情境,比如商场销售员与买家的对话、街边行人与行人的对话等,以小品或者相声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泰语农业翻译人才教学效果。

在当今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农业国际化进程逐步推进,只有将传统泰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现代应用型模式,才能突破农业人才培养局限,实现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因此,针对泰语农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农业院校在开设农业相关专业时应将泰语农业翻译纳入农业课程体系,立足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业领域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多方探索和研究农业院校对于泰语农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为更多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和农业院校提供有效借鉴,为促进国家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泰语农业院校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