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020-03-03

今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

曹 娜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 吉林 长春 130500)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背景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阐述中,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而且还包括“主观性知识”(即只有通过培养与经历方能获取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对学生而言,这类“主观性知识”更为有用,对其“客观性知识”的习得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终身受用。

对应于这两类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一方面设立了知识领域目标,另一方面还设立了发展领域目标。发展领域目标包括四个方面:1.对数学的认识;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4.情感体验(又称“数学观念”)

引导学生在兴趣、动机、自信、意志、态度、习惯及数学美欣赏与感受等方面获得发展。发展性目标的设立使“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实现有了明确的方向,并找到了可实现、可操作、可把握的支撑点。“数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近三年的高考数学题,在解斜三角形,函数应用,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的考察上,都着重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的观念“数学观念”从外形看几乎近于无形,而它又真实存在。不仅存在于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于数学学习中,也存在于把什么都归结为一个数学关系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尽管学生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受益终身。

2.实践自主学习的一般模式

传统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愈学愈困难,信心愈学愈差,有的干脆放弃通过理论学习,与学科领导探讨,同事合作,逐渐得到了实践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一合作交流——小组展示—课堂评价。

2.1 合作交流有必要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点上方可有效。即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处,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否则,小组合作要么是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唯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讨论流于形式。

2.2 分组讨论要有效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讨论讨论,分小组验证验证……”可实际上呢?

讨论的问题经常是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把手高高举起,可老师还在说:“你们商量商量。”小组合作明显成为一种累赘的形式。还有些合作,学生刚刚要进入交流状态,老师却宣布合作结束,因为下课的时间要到了。更有些讨论,学生分工不明,研究的问题不清,盲目的一哄而起,为的是有一片“热闹”的局面,其结果,只能是用个别优等生的回答代替小组讨论的结果……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根据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将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名,小组宣言,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分配组员学习任务。刚开始实行时,组长任务不明确确实讨论的结果参差不齐。我逐个给组长培训,明确任务,使得组员分工明确,讨论效果大大提高讨论可以分为课上讨论和课下讨论。讨论后,在课堂上,进行的是小组成果展示。到前面讲题的人最好是组内成绩一般的,这样更能体现小组讨论的水平。一个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挑错,改错。经过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非常的活跃了,学生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2.3 课堂评价要及时对于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发言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定及时地对其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为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一本小组成长记录。包括小组学习过程记录和成果记录。过程包括10个方面。有组织讨论,参与讨论,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回答问题,找题,写题,擦黑板,每个方面赋值1分,小组长不组织讨论,组员不参与讨论,不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每个方面赋值-1分。把个人得分计入小组成绩,每周评优秀小组。成果包括每次成绩,新的解题方法思路等。

实行这个方案后,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在九台联考中,及格率(除尖子班)名列第一第三。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开放性、探究性,它的课程内容,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方式方法。目前,不少学校已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应给以加倍的重视,让它成为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我学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课程改革的列车已经启动,我们必须在这场改革中积极主动,大胆探索,明确方向,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