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索
2020-03-03何江西
何江西
(贵州省金沙县安底中学 贵州 金沙 551802)
1.课前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活动要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设。课前准备应着重于情境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情境设计的重要性在于设定目标、激发兴趣、问题设计、组织活动、引导、选材等,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前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措施。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和时间。比如,在黄土高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从目标、学生学习情况、课堂工作和课后工作等各个环节入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成因观,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以身体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它还可以设计朗朗上口的歌谣,增强学生思维的激情碰撞,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设计问题,运用启发和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法国著名剧作家贝克曾说过:“悬念是一种急迫的需要,它需要不断地向前冲,紧张并渴望知道会发生什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树立悬置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种满足感是学生努力获取回报的必然结果。通过建立悬置疑,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提问,深化知识的内涵,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我们在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悬置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日本”国家的知识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那么这个小国如何充分利用其地理条件?”在美国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美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地理优势。这些优势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形成一个问题链,不仅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奇心,这就是悬念的力量。
3.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选择,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队员。首先,要合理分组,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在与我竞争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要注意问题的选择。问题的难度不能太简单,否则就会失去讨论的价值和必要性,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耽误了时间。同时,也不要太难,否则大多数学生会失去演讲的机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选择要来源于生活,要开放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和动机。比如,在学习国家地理位置时,不仅要用仪器直接讲,还可以利用竞争性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两个人一起工作,一个学生负责地理位置,另一个学生比另一个更快地从地图册中找到它。这样,学生就可以享受到竞争性学习的乐趣,加强对地理位置的把握。另外,为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可以把地理位置和气候结合起来,让学生把所学的气候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地理位置的气候特征,达到理解和渗透的目的,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效果。
4.图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教师要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各种知识的充分展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提高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密不可分。在地理形象的教学中,可以将其与联想、比较法等教学方法相比较,将同一范畴、具有关联性的图像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直观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某一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正确读图和大量积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如果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就无法顺利完成。例如,在讲授含有大量地理图像的世界地形图时,如何学习和记忆这些图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分类的方法,将土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五种类型。分类后,老师问:“平原和高原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表面形态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总结以上问题。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根据这种方法自主探索山地、盆地、丘陵等地形的内容,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5.环境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地理教科书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其中环境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等,教师可以将这部分教学整合起来,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生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国家环保总局近几年公布的与环境有关的数据,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目前的大气环境、城市环境、地理环境等,感受其中蕴含的问题,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授全球变暖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有关温室效应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效应的具体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发现我们周围的温室效应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其他哪些人类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然后回顾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缓解地球环境的压力,减少温室效应,实现环境教育的预期目标。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