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意识从哪里来
2020-03-03李论章
李论章
(贵州省威宁县第五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学校将确保校园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预防结合。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成,必须以学生的安全为基础。在师范教育工作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随时提醒学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安全管理者,熟悉学校的安全环境,有责任心和责任心,贯彻落实安全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安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
校园安全体系是学生安全行为的规范,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保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小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注重员工培训和教学管理的同时,坚持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并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校的安全体系,包括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疾病防治、集体活动等,形成了一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手。
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岗位,认真学习安全保卫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签订安全保卫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开展考核,奖惩落实。一次抓一个层面,层层落实。每个人都会安全,确保一切安全。全面督促小学生养成习惯的安全行为。
2.制定安全计划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区介绍,为有效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积极预防在校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在校师生的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蒂凡尼早餐》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校安办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安全计划,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种安全预案,模拟安全事故,启动相应的安全预案,使学生熟悉学校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技能,聘请地震局、消防大队的专家,交通运输部门和卫生系统全面指导学校安全疏散演练,提出宝贵意见,及时总结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修改安全预案,提高安全疏散演练的实用性,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
3.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微妙的教育过程。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政教处每年举行的班主任例会上,政教处精心策划并制定了实践培训计划,让所有班主任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年级,以及在行为和习惯上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便了解。
通过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学校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从早上入学开始,值班师生就督促学生养成“两人一组,三人成行”的习惯。学生相互提醒,使学生改变意识,逐渐内化为有意识的行为。为了配合交通安全整治,我校在闲置操场的地面上画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志。课余时间,校安办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班主任利用小组学习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从而使《红灯停、绿灯行》这条交通规则深入人心,促进了学生交通素养的提高。为确保学生课间休息期间的安全,我校加强了走廊安全文化建设。以中间的黄线为比例尺,我们在楼梯上写下了一些温馨提示语,时刻提醒大家“脚步慢行,心静西行”,以保持楼梯右侧,减少休息期间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
利用安全教育日、防震减灾日、安全宣传月、药品安全教育日、心理安全教育日、消防安全日、交通安全宣传月。在这些特殊教育日,根据教育主题,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组织安全疏散演练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课本和课堂上实践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更加有效意义。
每学期,学校根据教师办公室的距离,设置一名教师安全员,负责每一层学生的日常安全行为。
每班设立一名班级安全员,学校为其出具聘任书。每周一,学校都会召开一次安全保卫培训会,总结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就安全事项对周中进行规划,要用鹰眼洞察班级安全,负责班级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配合随着学校安全精神的贯彻和传播,树立了自幼安全第一、生命最宝贵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心,巩固生活技能,培养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安全教育体系
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结合达成共识是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的最高层次。我们敞开心扉,邀请社区、班级家长代表召开“三位一体”家长会,倾听各界代表的心声,认真梳理提出宝贵意见,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安全教育话题。充分利用学校开放周、安全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安全宣传材料,编辑安全简报,通过社会监督部门加强周边环境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利用寒暑假,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综合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过程。全校师生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全面提高安全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