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问题及策略

2020-03-03李思译

教育观察 2020年28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经验区域

李思译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游戏形式之一,具有注重自主性、兴趣性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帮助幼儿发展爱探索、勤学习、乐社交等良好个性品质。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成人,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其教育意图在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幼儿也可以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接受成人的教育和影响。[1]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还未意识到关注幼儿游戏过程的重要性,基本不会对幼儿的游戏做过多指导,还有一些教师虽然给予幼儿游戏充分的关注,但在指导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未使幼儿游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规则是区域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幼儿不仅是游戏规则的执行者,也应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树立让幼儿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意识,而是仅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设置游戏规则,幼儿变成了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失去了参与制订规则的机会,自主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游戏中,幼儿有权选择自己想要探索的游戏内容。但在区域游戏中,一些深得幼儿喜爱的区域常常会出现拥挤现象,而一些教师会为了保障各区域人数适宜,在进区前就替幼儿安排好所要进的区域,或是在发现某些区域超过上限人数后就将几名幼儿随意地安排到其他区域中,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

(二)未较好地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且介入方式不恰当

教师介入区域游戏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式,否则会打断幼儿的游戏思路,破坏幼儿的游戏体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有效介入对于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游戏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有效介入幼儿游戏的作用,但未能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常常在幼儿游戏兴趣正浓时频繁介入,采用的介入方式也不适宜,未能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效果。此外,一些教师没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扮演纪律维持者与游戏操控者的角色。

(三)未能较好地保障幼儿区域游戏的时间

区域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之一,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教师给予幼儿区域游戏的时间不多。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安排其他活动,常常缩短幼儿区域游戏的时间,导致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还未尽兴就被匆匆叫停。另外,区域游戏时间容易被占用。当其他活动超时导致区域游戏时间不够时,区域游戏就会被取消,幼儿当天就没有了进行区域游戏的机会。区域游戏时间的不足或区域游戏被临时取消,会导致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机会减少,教师也就难以判断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适宜、自己的指导工作是否有效等。

(四)未及时引导幼儿整理零散经验

及时开展讨论评价,能有效帮助幼儿整理新经验,丰富已有经验。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虽然组织幼儿开展了讨论评价,但未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有一些教师在幼儿结束区域游戏后直接让幼儿洗手、喝水,未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讨论评价,忽视了评价游戏的重要作用。以上情况不仅剥夺了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所获经验的机会,也未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整理新经验,而对于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没有与幼儿共同讨论解决方案,为下一次区域游戏做好准备。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幼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

为了保证游戏真正作为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充分享有,成人在指导儿童游戏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儿童游戏的自主性。[2]每个区域都需要制订不同的游戏规则,但这些规则不应只由教师一人制订,幼儿不仅仅是游戏规则的执行者与遵守者,他们还应是游戏规则的参与者。在开放新的区域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讨论,初步为新开放的游戏区制订规则。待幼儿进区体验几次后,他们会发现最初制订的规则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戏的开展。这时,教师便可再次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将该区域的游戏规则补充完善。这样不仅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而且在规则制订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而不应替幼儿决定他要玩什么以及怎么玩,如果出现了某一区域人数较多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环境暗示法调节这一现象,提示幼儿该区域能容纳的人数,在幼儿发现人满后,也应由他们自由选择其他区域进行游戏。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设置一些较为机动的区域,适当拓宽热门区域的空间,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例如,在区域游戏“快乐餐厅”中,教师发现餐厅里有一名小男孩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过了好一会儿,这名男孩突然吆喝起来,为他们的“小餐厅”邀请“客人”,口中还不停地说着广告标语。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发现这名男孩在一旁无所事事后,并没有直接给他安排其他的游戏内容,而是在一旁耐心观察,看他是否能够自己找到要扮演的角色。过了没多久,这名男孩自己找到了愿意扮演的职位,当起了负责邀请“客人”的“服务员”,并且还为自己的角色创编了广告标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

(二)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选择适宜的介入方式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学会判断介入幼儿游戏的良好时机,而不宜在幼儿游戏兴趣正浓时介入。当幼儿遇到因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将要失去游戏兴趣时,教师方可介入,“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介入与指导才是积极有效的”[3]。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应及时介入,防止幼儿遭受不必要的伤害。此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有许多种,如语言介入、角色介入、平行介入等,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介入,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例如,在一次区域游戏中,教师看到“餐馆”里的“厨师”和“小助手们”不断地在重复手头的工作,且发现幼儿游戏兴趣在逐渐减弱,于是教师扮演起了“小客人”的角色向餐馆点菜,幼儿看到有新顾客光临,马上积极了起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发觉幼儿游戏兴趣开始减弱后,以角色身份介入幼儿游戏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还提升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三)保障区域游戏时间,给予教师充足的观察机会

现场观察发现,随着区域游戏时间的增加,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专注,教师的指导也更专心。[4]教师应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保障幼儿的区域游戏时间,这样,幼儿不仅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游戏计划,还能够利用剩余时间进行更多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在区域游戏时间充足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观察到更多幼儿的游戏行为,可以判断新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还可以借此机会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此外,区域游戏时间的保障能够让教师观察到更多的现象,教师可以把握机会,积累丰富的观察指导经验,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以更好地为引导幼儿游戏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做好反思工作,可以把每次区域游戏活动后所观察到的案例与自己的引导方法都记录下来,以便在下一次区域游戏中进一步观察指导成效,从而不断获得进步。

例如,一天下午,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开展区域游戏。教师发现建构区的幼儿搭起了各式各样的富有创意的小型城堡、高楼大厦等,幼儿在完成了自己的搭建计划后还兴奋地向教师介绍了他们的建筑以及设计理念。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充足的区域游戏时间让建构区的幼儿完成了自己的搭建计划,还有机会向他人介绍一番,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观察幼儿的建构水平,了解幼儿建构材料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引导幼儿提升搭建水平以及进一步投放建构材料做好准备。

(四)及时开展讨论评价,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通过探索会获得多种经验,但这些经验对幼儿而言是不系统的、零散的,教师需要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评价,以帮助幼儿整理新经验,拓展已有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幼儿会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一些幼儿会在游戏中产生新的疑惑,还有一些幼儿会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或是助人的快乐。教师在区域游戏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评价,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合作经验等。这样可以让幼儿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个体;还可以让有新疑惑的幼儿提出问题,大家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此外,区域游戏开展前的讨论环节也十分重要,教师不应忽视游戏前的讨论环节。教师回顾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适当赞扬上一次游戏中幼儿的良好行为,有助于强化该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讨论评价。教师在屏幕上放出了一张损坏了的绘本照片,原来阅读区里一些绘本的页面掉出来了。教师想请幼儿共同讨论保护绘本的办法,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说看书的时候要轻轻翻页,有的幼儿说看完绘本后要尽快把它放回书架上,还有的幼儿说要用透明胶把坏掉的页面贴好。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评价,并且把讨论的主场交给了幼儿,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此次讨论不仅能让幼儿知道保护绘本的方法,还培养了幼儿爱惜物品的好习惯。

总之,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直接感知的游戏形式,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幼儿区域游戏有重要价值。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游戏环境,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耐心地观察记录,注意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最佳时机,给予幼儿适宜的引导,真正促进每位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经验区域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游戏规则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游戏规则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