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探索
——以广州市海珠区儿童入学准备工作为例

2020-03-03赖卓华

教育观察 2020年28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幼儿园

赖卓华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30)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以使其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为儿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小衔接应在充分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以促进儿童进入小学及后续学段的学习为目的,实现儿童的持续健康发展。[1]

入学准备是幼小衔接中的重要内容,即帮助儿童在进入小学前达到适应新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状态,包括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如注意力、自控力、抗挫折力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倾听能力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家、园、校合作共育是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基本方向。基于家、园、校三方共同合作的入学准备,可全方位集合教育资源,为儿童正式进入小学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儿童更好、更快地适应日后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广州市海珠区幼儿园在儿童入学准备工作中通过构建适合生本、园本特色的课程,整合家、园、校的教育资源,创设有利条件,帮助儿童做好科学、充分的入学准备,实现了优质的幼小衔接。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的优势

一直以来,人们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承担对象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认为这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责任。事实上,幼儿园确实是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负责方,但在强调开放教育、共享资源的当今时代,幼小衔接还需要小学与家庭的共同参与及合作,构建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尤为重要。家庭、幼儿园及小学三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其中:幼儿园是主要执行者,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小学以其育人标准为幼儿园提供科学的工作指引;家长则与幼儿园有着共同的愿景,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可实现强大的育人合力。家、园、校三方犹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方的合作可以借助资源的整合及经验的交流促使幼小衔接工作稳固开展。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的应用

(一)以幼儿园为主阵地,构建课程体系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在幼小衔接中的入学准备工作方面肩负着主要的责任和重要的使命。在主阵地中构建“幼小一体化”课程体系,有利于站在儿童的角度培养其心理适应、社会适应与学习适应等能力。[2]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区域内课程资源共享,能够充分融合各园的优势与经验,为区域内儿童入学准备提供有力保障。

1.构建场景课程,培养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

儿童是入学准备的主体,强化儿童对于入学准备的认知,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研究发现,场景化课程能发挥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经验、为儿童提供有效支持的教育功能。儿童对于上小学,除有向往、好奇的情感外,还可能会有很多复杂的情绪感受,这需要教师采用场景化的课程实施策略,营造尊重、友爱的环境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聆听儿童内心的真实声音。教师可通过创设儿童喜爱的“树洞”场景,设置秘密树洞和私密小帐篷,提供心情贴纸、秘密小纸条、真心图画等丰富的活动材料,鼓励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入学前的喜、忧、惧等各种情绪和需求,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表达内心的真实声音。“树洞”可为儿童创造安全、宽松且充满尊重的精神环境,赋予儿童自由自主表达的机会,使其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培养心理适应能力。

2.构建生活课程,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小衔接必须与儿童当下的生活有明确的关联,将入学准备与儿童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儿童社会生活技能的有效发展。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儿童进行规则意识培养、自我整理规划能力及社交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平稳顺利地度过衔接期。比如,在实施“学做小学生”主题课程的过程中,面对儿童根据参观小学的认识和经验提出的开展“课间十分钟”小学模拟游戏的诉求,海珠区某幼儿园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适当调整一日作息制度,给予他们自主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权利与机会——在课间休息时间里,可以选择看图书、自由结伴游戏、到走廊晒太阳等,让其学会自主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或独处,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构建实践课程,培养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

培养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是儿童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是最核心的内容,因为积极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儿童的学习品质分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与习惯两方面。幼儿园应把儿童学习品质的各个维度贯穿于多样化的幼小衔接课程活动中,从而促进儿童学习适应能力的提升。教师可设计“我要上学了”主题实践课程,以多样化的活动准备,使儿童认识并逐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与兴趣,在强烈求知欲的推动下不断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教师也可设计“一分钟”实践课程,让儿童通过游戏体验感知一分钟有多久,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做事不拖拉的学习品质;或通过播放《奇妙的一分钟》视频,帮助儿童了解运动员和工人等人员一分钟可以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任务,培养儿童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认真专注等学习适应能力。

4.重构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实现各校(园)的互惠互利,还能大幅度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以海珠区幼小衔接工作为例,第一,相关部门制订了区域幼小衔接工作制度,明确幼小衔接的核心工作和实施标准。第二,以“主题探究式幼小衔接课程”等课题研究为引领,各片区幼儿园融合各自的优势,形成区域合力,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目标;研究儿童对入学准备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发出幼小衔接系列课程活动;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成果集《主题探究式幼小衔接整合课程》和《“三位一体”(家、园、校)幼小衔接联动工作手册》,此成果集成为区域内各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参考文本。第三,相关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幼小衔接主题论坛,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平台。第四,相关教育部门建立了幼小衔接资源库,共享各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手拉手”工作协议、《孩子入小学的四个准备》、《学生在校一日礼仪行为规范指南》等资料,为区域内幼儿园提供了科学做好儿童入学准备工作的有效指引与技术支持。

(二)以小学为实践场景,实现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视角下入学准备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其核心任务是挖掘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通道,使儿童自然而然地实现由学前玩耍状态到正式学习状态的身心跨越,达到小学阶段的发展标准。故此,需要小学参与进来,与幼儿园实现双向衔接,交流彼此的教育工作标准。

1.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双向交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的互相连接而非单一的碰触,需要二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其中,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便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引导幼儿园与周边小学“手拉手”,共同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比如,组织儿童参加小学少先队活动和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常规;幼儿园与小学共建“幼小衔接”科研课题,形成相互沟通、支持和学习的经常性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幼小衔接交流与学习论坛,以“开学第一课”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开展合作教研,促使双方同步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与要求等。

2.科学指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协同准备

信息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信息化平台,进行双向的互动联络,交流与传递入学准备的相关信息。信息化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而且能随时查看历史记录,可以为幼小衔接提供一个大容量的资源平台。小学教师可提供各种与小学校园生活相关的指引,如儿童入学前的建议和要求、儿童入学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感悟等;幼儿园教师则可结合本园儿童的特点,向小学教师咨询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等。

(三)以家庭为合作依托,做好家园共育

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成长,该过程承载着众多家庭的美好希望与殷切期盼。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成长的主要场所,对儿童思想、个性与行为等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幼儿园需要时常“聆听”来自家庭的声音。升学是儿童学习阶段的大事,入学准备更是重中之重,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家庭的育儿氛围都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3]幼儿园需要与儿童家庭建立家园合作关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创设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与儿童家庭共同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

1.利用家长学校,强化家长的教育观念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尤为重要。[4]家长学校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平台,可以让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形成系统的了解与科学的认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可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时间轴上非常接近的两个点,但对儿童心理、行为的要求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作息时间的变化、教学标准的不同等,幼小衔接的目的之一便是减少甚至消除这些差异可能给儿童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家长学校可督促家长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站在儿童未来发展的立场上,以尊重儿童为基础,逐步积累应对儿童成长变化的经验,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扮演好最重要的角色。

2.传递民主理念,帮助家庭创设学习场景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学习环境,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不少家长认为,只要为儿童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便等于尽了全部责任。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梯”的实验说明,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为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成长条件。人的成长并不能通过“抢跑”来解决,同样,入学准备也不意味着要通过物质的积累为儿童画下一条整齐统一的“起跑线”。[5]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才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家长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与儿童共同创设家庭学习场景“我的学习小天地”。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小书房、小书柜或小书桌等家庭学习场景的布置,还是学习用品的选择,家长都应给予儿童的喜好及意愿以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同时,在创设及使用家庭学习场景的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了解儿童个体的优势与劣势;尊重儿童独有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使儿童乐于尝试,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及时关注并肯定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

幼小衔接的重要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尽快适应正式的学校教育。幼小衔接既是儿童迈向新阶段的转折点,也是家长与儿童共同成长的重要经历,入学准备工作并非一件独立存在于幼儿园的事情,只有幼儿园、小学、家庭合作共育,才能使儿童的入学过程更加顺利,从而实现幼小衔接的“零距离”。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我爱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跳绳训练:为幼小衔接做好体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