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哲学困境及出路探析

2020-03-03袁光芹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伦理劳动机器人

袁光芹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作为新生事物,它不断地改变着世界,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测,在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及不确定性,给人类的认知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一、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

人工智能是人类意识的信息过程,是对人思维的模拟,它可以通过算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从目前来说人工智能还没有超过人类智能。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革命中,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克服了过去机器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缺陷,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组织和自我演化。人类已经研制出可以对人的精神活动进行模拟的人工智能芯片和系统,进行相关的更新换代后,将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带来更多更人性化的服务。对人工智能的研发虽然已使人工智能具备行动、储存、感知和创新功能,但它不能像人类那样自知、记忆、理解和创造。

目前哲学界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研究存在许多争议,人工智能也被分成了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本文立足于强人工智能的发展来进行论述。国内外学者对弱人工智能的大致观点是:能真正地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是不可能被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的价值仅体现为一种实验工具,不具备创造性和自主性,所以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国际普遍接受的强人工智能的观点是:真正能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并且这样的智能机器具备主动性、创造性和知觉。由于强人工智能具有无限接近于人行为的发展趋势,为了规避其带来的哲学困境,使人类健康、持续地生存下去,主动寻找方法变得重要。

二、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困境

(一)人工智能弱化和威胁人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1]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过程中,人具有主体性,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地位不断被弱化。大量含有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产品融入人类的生活,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超出工具的角色。大量人工智能产品的运用使人类对智能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步增强,而人工智能产品的过度使用也使人和他的产品(人工智能)相异化。人的隐私面临着暴露危险,创造性可能受到影响,主体性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人的创造性受到抑制。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智能设备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遇事就用手机查询的习惯使人的思考次数相对减少,思考的深度也逐步降低,人的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使人的创造性受到影响。人脑和人工智能在这些过程中使用次数的相对变化使人的创造能力不断弱化,智能设备变成了主体,人却成了智能设备的“附庸”。

(2)人的隐私面临暴露危险。人的隐私与自主性关系密切。隐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隐私一旦受到暴露,那么人的自身安全、人身自由等将会受到影响和限制,从而使人的自主性受到破坏。人工智能大数据中涉及很多人的隐私,这些数据最终被政府、企业等组织掌控,虽然这些数据不会轻易被泄露,但仍存在着泄露危险。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生活中,隐私数据泄露就犹如人身自由受到监视,人的自主性也会受到限制。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2]人的存在不过是为了数据服务,显然是将人定位在大数据的从属地位。为了使信息自由流动,人被异化成信息流,人的生命只是信息流之中的一个节点,忽视了人的隐私与自主性,虚化了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3)人的自我异化。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即劳动者与其产品、劳动者与劳动本身、人与人类本质、人与人的异化。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可以看出,劳动者主体性异化表现为劳动者与其产品互换了位置,成为劳动本身的奴隶,失去了人的主体性特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也许会沉迷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舒适环境之中,丧失斗志,沉迷享乐。为了暂时躲避生活给予的压力,人类在智能工具中寻找避风港,然而这样的方式缩小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带来的并不是压力的释放,而是更大的生存压力,暂时的享受背后是更多的空虚与寂寞。人可能在智能工具中丧失自我,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可能造成离开了智能工具而找不到自身归属感的严重后果。

(二)人工智能生产挑战人类劳动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那些高度重复、结构化以及可预测的工作看起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机器自动化。”[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以及不需要太多人类感情和人类灵感的工作将会被智能化的生产代替,将会有一部分人面临着失业的困扰。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类可以劳动生产,而现在却有一部分生产劳动不再为人类所独有。人工智能如果取代人类的某些劳动创造,那么将会对人的生存方式、财富分配、劳动价值观造成影响。

(1)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劳动,人类完成了进化,产生了语言,创造了财富。如果一部分人失去了劳动,那么他们的生存方式也面临着被改变的危险。由于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人类赖以生存的某些劳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将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发生改变。一部分人可能会因此而陷入享乐主义的漩涡,找不到人生的价值,生活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人生方向。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方式,也可能会随着劳动的减少和消失而发生变化。

(2)人类的财富分配方式发生变化。由于按需分配的财富分配方式是建立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如今社会的发展还远达不到共产主义的要求,所以更多的还是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伴随着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某些劳动,人类的这一财富分配方式就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变得不相适应。探索新的财富分配方式,成为人类需要考虑的因素。财富分配方式关乎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舍弃原有以人类劳动为基础的财富分配方式,进而探索以人工智能劳动为基础的财富分配方式,需要人类贡献自身智慧。

(3)人类的劳动价值观发生变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将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转变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财富。”[4]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存在价值。实践证明,劳动是人类找到自身价值的最好方式。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了劳动的重要性,财富创造源自劳动,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社会必要劳动,一切财富通过人的劳动创造而获得。这充分说明了人类财富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人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的最好方式就是劳动。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某些人类劳动者的角色,那么人类将可能变得无所事事,甚至被边缘化为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的角色,从而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在离开劳动后找不到其生存的价值。

(三)人工智能伦理道德问题凸显

马克思指出,“我们拒绝把任何道德教条当作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5]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果人的伦理道德没有与时俱进,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没有同步,那么将会在伦理道德方面带来问题。当今,人工智能在生态、战争、社会等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不断凸显,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

(1)生态伦理问题。随着人类对自然干预的增强,生态问题衍生的伦理问题不断阻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加剧对资源的开发和滥用,进而加速资源的枯竭。生态伦理问题还体现在人类的浪费主义思想上,在人工智能的研制上,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都可能在无形之中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2)战争伦理问题。战争本身就是有违伦理道德的社会冲突,它直接侵害的是人的生命权。由于人工智能在军事作战中具有作战时间长、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所以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经常被运用。根据最新军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来看,军用机器人进行自主决策变得可能,因为为了提高作战效率,需要提高军用机器人的自主性。当人工智能具备自主决策时,不一定可以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如可能存在敌我双方辨认不清、攻击目标判断失误等风险。当今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依然存在,试想若机器人也演化成恐怖主义,人类该如何应对。甚至有英国专家称,20年内“自动杀人机器”技术将可能被广泛应用。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战争伦理问题。

(3)社会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社会伦理就是人工智能与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涉及最多的就是人工智能在某些情况下的道德选择问题。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摩尔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程序具备成年人的平均道德水平就可能拥有道德自主权。由于人工智能的价值观的植入取决于程序员、设计者,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价值观是程序员价值观的代言。当面对突发情况时,人工智能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待考究。比如,当面对老人摔跤时扶与不扶的问题,人类存在道德选择困难,所以让人工智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存在一定难度。甚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可能出现一些有违伦理的反社会行为,比如人与智能机器人结婚、智能机器人操纵人等。

三、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困境出路探析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人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指出,“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6]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始终要记住,人工智能的诞生是为了人类服务,方便人类的生活。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这是发展和运用人工智能的第一原则。

(1)重视教育,提升人类的创造性。将人工智能的教育运用到基础教学课堂之中,让人类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用人类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学习,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使人工智能的发展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品,使其清楚地意识到人工智能的产生不是让我们去依赖它、互换角色,而是要运用人工智能为我们自身服务。当人类具备了较高的创造能力时,人工智能的发展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为人类服务。

(2)尊重个人隐私,提升个人隐私保护力度。在大数据背景下保护个人隐私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人类成为数据的工具,避免人的主体性被弱化,我们可以成立公约组织,对人的隐私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对隐私的使用进行监督,避免被滥用。国家可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强制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隐私,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的主体性,始终维护人类的主导地位不受影响。

(3)充分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的主体性提升结合起来,有助于找到人工智能与人类角色之间的契合点,避免两者间异化现象的产生。把人工智能当作人类全面发展的工具,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功能,有助于人视野的开拓、个性的显现和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人工智能载体与人的现实生活的融合,有助于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避免出现空虚寂寞、找不到人生定位等异化现象。

(二)坚持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冲击,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保持乐观心态。何云峰认为,人工智能大量替代人类劳动将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人工智能影响人类劳动进而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应该抱有积极的心态,主动改变自己来应对新生活、新情况,提高适应能力。只有自身适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我们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在新情况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伺机而动,永远处于主动地位。人工智能的产生是人类器官的延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保持乐观心态,主动采取措施,是应对人工智能可能性影响的最好方式。

(2)提高社会福利,改变分配方式。如果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那我们必须对这一分配方式进行新的构建。可以将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造成的资本集中,通过捐赠的方式还富于民,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将资本以福利的方式发放给人民群众。迈克斯·泰格马克说:“人工智能驱动的经济不仅可以消除忧愁和苦差,创造出富足的物质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它还能提供许多美妙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今天的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需求。”[3]将劳动与财富进行分离,使人类获得更多技术红利。财富的增长与福利的增加可以弥补人类失去劳动所带来的损失。

(3)重新定位劳动的地位。恩格斯曾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劳动是人类财富的源泉。因此,人类需要在劳动中寻找自身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劳动从本质上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成为人生活的目的。当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在某些领域进行劳动后,人类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在其中寻求自己的价值。没有了劳动的束缚,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自身,从而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建立伦理规制,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观

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而形成的有关道德的科学理论。将社会的生存、发展与人类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观对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进行指导,将有助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发展。

(1)为人工智能注入生态保护意识。根据最新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拥有情感成为可能,所以对人工智能注入生态意识具有可操作性。程序员在编写人工智能程序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编入环境保护意识程序。同时人类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现在环境的恶化问题,摒弃浪费,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2)坚持军用机器人不被滥用。徐英瑾从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为了“减少附带伤害“的角度论证了人工智能可以增加未来战争的伦理关怀。[9]军用机器人不应被赋予可以滥杀无辜的权力,而应该坚持有选择地使用武力。使用军用机器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应该是通过军用机器人来保护人类更长远地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军用机器人能够自主地进行选择成为可能,所以必须对军用机器人的使用进行规制,不能让军用机器人演变成有违人道主义、有违伦理的反社会的工具。

(3)坚持以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设计人工智能时应充分考虑公平正义元素,融入设计前的思考和设计后的使用中去。制定人工智能使用的相应伦理规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人工智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将有助于人工智能为人类的发展发挥最大作用。

正如孙伟平所说,“科技可以帮助我们,赋予我们解放自身的巨大潜能,可以帮助我们自我完善。但是这一切绝不会自动到来。主动权、决定权和行动的自由操在我们自己手中。”[10]人工智能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解放人类,使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人类的主体性,避免人工智能走入伦理和劳动的哲学困境,这将有助于人工智能健康地发展,也有助于整个世界的和谐。

猜你喜欢

伦理劳动机器人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