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传播交流战略及对策

2020-03-03罗娅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原一带一路文化

罗娅娜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东亚、中亚、西亚与欧洲等沿线国家进行连接,世界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亚欧时代”。中原文化在海外传播是推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肯定了中原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以探讨合适的提升中原海外形象的途径,进而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原文化涵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因素和精神文化因素,内容涵盖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政治、思想、文化、音乐、戏曲、宗教、艺术等传统文化。中原文化主要由汴梁文化、河洛文化、宛洛文化、陈蔡文化、宋文化、怀庆文化和淮西文化等部分组成。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基础性等五大显著特点。[1]

(二)中原文化的历史地位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核心区,中原文化根植于中原地区,是一种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华文化之根。[2]

二、中原文化交流传播的现状

(一)搭建文化传播平台,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

中原文化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电视台、报刊和图书出版公司等传统媒体仍居主要地位。如河南影视集团在毛里求斯设立“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向全球在线播出,成为河南走向世界的窗口。河南省杂技集团迈出了濮阳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步伐,在加拿大举行上市启动仪式,增强了中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中原文化海外发展中亚分中心”“国际媒体河南行”“国际旅游小姐巡游”等文化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宣传中原文化。[4]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更能加强中原文化的传播。

(二)提高文化认同感,以文化为载体促进经济贸易往来

文化认同是中原文化快速传播的先决条件,促使人们遵循或使用共同的语言符号、生活理念以及道德规范准则。中原文化的传播是通过举办寻根节会、拜祖大典、姓氏文化节和民间庙会等文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的,以唤起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加强中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三、中原文化海外交流传播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原文化海外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中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还有欠缺。

(一)对中原文化内涵的认知不够

中原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哲学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活动中体现出的文化精髓;精神文化是人们在艺术作品、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体现出的精神特征;哲学文化是价值观念与意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5]中原文化内容丰富,但多侧重于物质文化方面的传播,缺乏习俗、艺术、意识等方面的传播,因此需拓宽中原文化认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如嵩山少林寺、豫剧、殷墟、龙门石窟等文化资源在世界广为流传,而作为中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淮阳杂技、朱仙镇版画、马街书会等民俗文化却鲜为人知,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宣传,需要加强挖掘与开发。

(二)当地文化品牌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欠缺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中原文化知名符号,是提升中原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能够有力推动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杂技、版画、书会、牡丹、豫剧等,都是中原文化符号的精心提炼。可是中原地区有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牌推广力度较小,导致国际影响力较低,如开封的宋都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安阳的殷墟文化等,都没有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许昌作为“烟叶之都”“瓷器之都”“魏都”(三国时期),其三国文化在世界上却鲜为人知。因此,需要在国际上大力开展文化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知名度,为中原文化“走出去”搭建桥梁。

(三)文化传播渠道单一,缺乏机制保障

中原文化传播需要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新旧媒体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目前中原文化的传播渠道却仍以报纸、广播、电视宣传为主,缺乏网络、电影、国外社交媒体平台、艺术活动等。而且中原文化的传播活动主要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推介活动,政府层面缺乏详细的海外文化传播计划,不利于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海外传播战略

(一)深挖中原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方面,河南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文物古迹,如唐朝古都洛阳、宋朝古都开封、三国魏都许昌等历史文化古城;精神文化方面,伏羲文化、黄帝文化、殷墟文化等体现了古代的艺术理念、科学文化和风俗习惯;哲学文化方面,悠久的中原文化塑造了中原人的精神和品格,孕育了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文化多样化方面,历史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古代雕塑、饮食文化、绘画书法作品及传统工艺作品等,都需要广泛深入挖掘。[6]随着“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建设的逐步开展,如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郑欧班列等,使古老的中原文化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打开了中原文化走向世界之路。[7]

(二)通过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当地国际品牌形象

与沿线各国开展旅游合作,可以增进双方人民的友谊,促进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并打造国际品牌形象。首先,以丝绸之路为主题,打造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等黄金旅游点,研究沿丝绸之路的自驾旅游、古代文化旅游、中国功夫旅游、中原茶乡旅游等文化旅游;其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历史名城旅游联盟建设,借机推动这些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根据沿线国家的传统风俗、宗教文化,策划文化旅游线路;最后通过整合文化资源,设计文化旅游商品,逐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产业贸易活动,促进中原文化的海外传播交流,增强中原文化品牌的国际认可度。

(三)完善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保障机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仍在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但是不容忽视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对文化传播的推动和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所以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将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融合,使中原文化精髓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中原文化的交流传播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来传播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首先,各级政府应完善相关文化传播政策,通过强化落实,使资金、人才、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领域聚集;其次,文化传播机制应以政府组织和宣传为主导,强化民间团体的辅助作用,鼓励民间组织或团体广泛参与,加大对中原文化传播的资金投入,并为积极参与中原文化传播者提供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最后,政府应扶持新媒体平台,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网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教育合作交流

教育和学术交流是有效、快捷的文化传播渠道,可以迅速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海外,并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一些大学在政府协助下实施“留学河南计划”,使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到河南高校学习交流,目前河南有大约3000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部分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次,中原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著名大学开展系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中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再次,利用中原文化底蕴吸引沿线国家人士开展人文交流,同时中国学者也可以到沿线各国进行访学、合作研究或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以文化学术交流为媒介,促进中原文化的海外传播。最后,在沿线国家建立孔子学院,传播交流中华文化,目前孔子学院已经在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8]

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原文化海外传播应抓住当前中国在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机遇,开拓多种传播交流平台和方式,向世界传播和交流中原特色文化。加速中原特色商品的海外销售,整合中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感人故事,打造丝绸之路文化特色旅游线路,以文化促发展,通过人文交流平台与沟通机制,促进中原文化海外传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文化为媒介和交流工具,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原的认识,实现文化认同感,进而增加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共筑友好合作、共赢的世界共同体。

猜你喜欢

中原一带一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谁远谁近?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