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实践
2020-03-03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徐素梅
■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徐素梅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是坚持教书育人还是要贯彻立德树人,都要求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指导,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机会逐步增多,同时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有所增加。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与复杂环境下,怎样利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与研究课题。大量的课程教育实践表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途径,在引导学生海量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熏陶,还能促进品德教育和语文素质培养的互融共生,突出语文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同时又用德育促进语文教学长效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必要性
一篇优质文章中必定包含深刻的思想与引人深思的内涵,因为文本利用了最为真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反映社会现象、揭示人生真谛,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感知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德育的开展需要通过人与人的心灵沟通互动来完成,语文阅读则能促使学生和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在思想以及心灵上进行碰撞与交流,阅读和德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包含诸多德育的契机,能为学生优良品德的塑造创造条件和提供动力。要进一步促进德育与小学语文阅读的结合,必须正确认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点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品德素质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小学教师应该积极调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德育途径,因为阅读材料以及阅读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德育契机,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德育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促进语文阅读教育功能的升华。第二,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求把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时代日新月异和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标准也大幅度提高。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除了要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优良品德。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当前的现代人才培养大背景,积极借助语文阅读活动促进德育渗透,为优秀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利用德育弥补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缺陷。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方法
(一)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德育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思想态度和精神很容易塑造,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天性,积极落实自然教育原则,利用教材中丰富的阅读资源,抓住时机开展德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关键。语文教材选文有着文质兼美的特征,蕴藏着极大的教育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的活教材。教师需要在教材阅读指导中做好优化设计,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拥有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要求学生积极分析与理解故事,挖掘其中的典型道德品质,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将其内化成为个人的优良品德。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完文本之后,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并在学完故事后认真思考文章所涉及的这两种动物的性格特点,并由此做出点评:狐狸非常狡猾,而乌鸦非常虚荣。在学生获得这样的结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这两种行为的看法,表明自己今后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阅读,和故事之中的人物进行互动,让学生了解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无形中受到品德教育,塑造学生优良品德。
(二)把握教材特征渗透德育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性深入,小学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整体编排上删繁就简,增加了内容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给师生剖析文本内容留下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创新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者,需要对教材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注意结合教材特征与内容选择品德教育的主题,由此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便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点滴渗透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降低道德教育的开展难度。教师在主题挖掘上需要坚持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以便利用恰当的德育引导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例如,在教学《提灯女神》时,本课的重点内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以及伟大事迹,并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触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整个课堂教学安排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这一主题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逐层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主人公的精神。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南丁格尔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了解南丁格尔的坚定信念,知道南丁格尔将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放在了用自己的劳动减轻他人的痛苦,让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对这一人物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也会主动学习该人物身上的优秀品德。
(三)提升速度海量阅读强化德育
阅读是学生吸收文学精华和受到思想熏陶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心灵旅行和精神塑造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塑造学生优良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发挥语文阅读的德育价值,延伸阅读教学的功能,教师需要从海量阅读着手,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各种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在和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熏陶,弥补学生在经验体验和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海量阅读就不能再局限于课内阅读,而是要着眼于课外,而海量阅读的实现又需要通过从提升阅读速度着手,因为假如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不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海量阅读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无法让他们对其中的道德内涵进行认真体会。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需要在阅读方法上加大指导力度,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境界,收获愉悦感和自信心。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目的是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鼓励学生对日常的阅读方法进行交流分享,利用这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四)拓展课外阅读延伸德育
优秀品质的学习除了要通过课堂阅读这一途径,还需要把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拓展点。德育的基础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公平、正直、诚实、勇敢等优良品德都应该成为小学生品格素养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给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就在这一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优势。首先,课外阅读当中涉及的经典作品均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中先进人物的优良美德能为学生提供为人处世的楷模,让他们学习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其次,课外文学作品中,除了描绘了英雄人物,还有与之对立的邪恶势力,而在正邪较量当中会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以及分辨能力,让他们学会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积极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撰写阅读报告,在交流读书体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品德收获表达出来。比如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整体性目标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根据这样的课程标准与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放在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找到一个突破口,让德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关联,从而实现课程目标,培养优秀人才。事实证明,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平台,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到各种作品,了解不同类别的作者,也可以在品味文字中被其中的情感和优秀的品德感染。对此,语文教师要抓好阅读教学机会,把阅读指导和学生优良品德培养结合起来,在促进德育和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促进语文教育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