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与德育工作结合初探
2020-03-03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谢姚平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谢姚平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德育被放到了重要的教学地位,作为高中重要科目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标准指导德育实践可以塑造学生品德,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中数学与德育工作结合的内涵和重要性
高中数学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科目所占分值很大,充分融入德育升华了学科教育价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德育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内容理应得到重视。德育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得以不断发展,更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以新课改为依据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抽象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精确把握德育的切入点,实现有效德育。课堂是进行数学教学和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基础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推动互动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发掘数学知识结构背后的辩证思维、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进行指导,有利于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实现德育落实。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渗透也要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身心发育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引,使数学学科成为高中学生德育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把高中数学的德育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能力。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德育渗透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导引和心理辅导,从而塑造学生品质。充分利用探究性的话题进行互动思考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三,有利于塑造品质健全的人格。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使得数学学科的知识性和德育并重,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融合性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重视德育工作在高中数学学科中的渗透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高中数学与德育工作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数学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背景下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德育回归到生活和基础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感知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引导,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和个性的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思想对于学生数学兴趣激发和能力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德育挖掘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德育内容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从而借助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深度拓展,逐步开展全面的德育渗透,实现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想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功能,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专业化的教学水平,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德育内容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合到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强化德育引导,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关心国家现状。如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在拍照留念时要求甲站到正中间,乙、丙两位同学站在一起,一共10名同学,试问有多少排列方法( )。
A.240 B.192 C.96 D.48
这样符合高中学生理解和关注的德育素材应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二)重视数学课外实践,提升探究能力
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基础,教师应重视课堂内外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多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需要开设第二课堂,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践,把德育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解答和得出结论,在启迪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是持续性的教学,需要在整个学习阶段进行引导,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渗透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使高中学生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德育水平,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多角度启发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数列”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如,由数列an知道第一项a1和递推公式如何推导出通项公式?教师可以由浅入深进行规律的迁移。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进行兴趣引导可以融入德育内容,鼓励高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数列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占据重要的地位,依据数列知识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深度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针对数学课堂内容,培养爱国主义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具有良好的知识和民族自尊心及爱国情怀,具体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和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德育指导,通过对古今数学家伟大事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到从古至今我国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和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热爱数学学科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爱国素材进行德育可以发挥出预期的教学价值,把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主要阵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和责任意识,突出了德育的重要目的,能够真正践行德育的重要培养价值。爱国主义是德育内容的关键部分,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状态进行指导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我国古代数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将其引入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讲授“秦九韶算法”时,教师可以把《数学九章》中的内容引入课堂,帮助高中学生理解我国古代优秀数学家做出的巨大努力,从而使数学课堂产生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高中学生立志发奋学习,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近代中国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把科技和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使高中学生在内心树立远大理想,投入到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成长为德育素养和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德育渗透工作需要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懈努力。
(四)发展积极评价模式,融入德育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学习品质和思维的评价。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把积极评价融入德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发挥出德育的功能。高中数学教学具有专业性和引导性,丰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构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认识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突出德育的重要性,端正数学教学思想,逐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思想有追求的高素质人才。
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渗透环节,必须发展积极评价模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例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内容,使高中学生提升对知识感受程度。比如“二面角”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利用软件构建三维模型,使高中生对具体的图形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支点进行深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德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当得到重视和实践,真正把学生道德塑造和品质提升作为重要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德育水平挑选合适的时间进行德育渗透,能够逐步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