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视听课教改探究
——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
2020-03-03林文华
林文华
(福州理工学院英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506)
为响应教育部号召,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院校纷纷转型为应用型院校。而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加之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不断渗入,英语教改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大范围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依托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资源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绝佳解决方案。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需求。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哑巴英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民办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生源相对欠佳,英语视听课教改迫在眉睫。文章聚焦福州理工学院,旨在管中窥豹分析原因,探究其视听课教改可行方案。
一、大学英语视听课重要性
视听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以四六级考试为例,历经多次改革后,听力分值依然占据35%之多,命题趋向于“内容更丰富……体裁范围也更加广泛,语音更加多元化,语速也较过去稍快”[1]。四六级考试作为当前检测大学生英文水平最权威的英语考试,足以反映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高要求。英语视听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在部分民办本科院校中,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视听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率不高;外语交际语境严重缺失;口语考试没有科学的评分标准等”[2]。福州理工学院不外如是。
二、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视听课教学困境
无论在教育资源、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各方面,多数民办院校与公立院校存在明显差距。在英语视听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下: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专科院校。201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应用型高校。抽查该校18级非英语专业100名学生,共计23人在大一下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究其原因,参加调查的学生中86%认为自身英语基础差,无法达到四级水平。其中仅5名学生通过四级笔试,最高分为483,听力最高分为187。英语基础薄弱束缚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高达62%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并不重要,很难提高英语水平。
(二)课时分配严重不足
“民办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机制 ,是通过风云变幻的市场来调节办学的”[3]。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增加了更多应用型、实训类课程;相对应的,大学英语类通识类公共课程的课时一再压缩。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大学英语课程(课程内容包含大学英语精读与视听说)为一学期48课时,平均一周3小节课,甚至部分专业缩减至32课时。除此之外并未单独开设视听课程。
(三)大班授课,难以有效互动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民办院校的班级人数往往超过公办院校。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在课时紧缩的情况下,有效的师生互动就成了一大难题,多数的视听课程成了“播放听力——核对答案——教师答疑”的枯燥循环。长此以往,视听课程早已背离其课程初衷,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收,机械地听材料对答案,极少有演练的机会。
(四)缺乏良好的英语交际语境,学生极少自主学习
良好开放的英语交际语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提升自身视听能力至关重要。该民办本科院校并无外教,也没有足够多的英语视听说课外活动,依靠寥寥几堂课不足以形成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少了外部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难调动。
(五)部分教师安于现状,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
教学上的创新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也需要院校方在政策上引导,在资金上扶持,然而民办本科院校在这方面的反应远远落后于公办院校。此次疫情的爆发,各地各校纷纷开设线上课程,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内各高校在线课程目录,公办院校能提供的线上课程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不乏众多精品课程。总体而言,民办院校所能提供的线上课程数量偏少,质量也略逊一筹。福州理工学院此前未有任何线上课程,为应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教师临危受命学习制作线上课程。差距之大应引起校方和教师的重视和反思。院校和教师决不能安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视听课教改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结合民办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质,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一)因材施教,分级授课
2007 年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4]因材施教的分级教学模式在国内许多高校中得到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5]考虑到民办院校的性质,在不改变现有课时设置、班级人数规模的前提下,分级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同水平学生课堂积极性,满足学生英语视听学习需求。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师当与时俱进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多种交流模式,通过语言、图像、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6]英语视听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使用单一语言模态,偶尔使用非语言模态,如体态等),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在视听教学中更应当注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主动了解新兴教学模式,重视英语视听的交际需求,增强师生互动,积极投身教改浪潮中。
(三)借助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依托于网络技术,将传统线下授课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7]视听教学必然涉及大量听力技巧与视听练习,尤其针对民办院校课时紧,练习不足;学生多,互动不够等问题,将线上课程融入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最佳解决方案。线上以学生练习为主、线下由教师讲解答疑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上专注于讲授听力技巧,增加互动问答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相比于传统的纸质作业批阅模式,当前的线上课程有更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便于教师跟进学生的练习情况,更直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与遇到的问题。
(四)智能手机英语学习平台
在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媒介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110名学生,100%选择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平台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了视听APP(每日英语听力等)以及交互式口语练习 APP(英语流利说、趣配音等),学生也能利用智能手机登陆慕课、超星之类的线上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此类学习平台,课程多样,时间灵活,极大满足学生视听学习需求。
四、结语
民办院校应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更有效推进英语视听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期待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注重视听教学的多模态特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线上课程、智能手机学习平台等,为英语视听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学习语境,结合更新奇有趣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加强大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符合社会期待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