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会展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研究

2020-03-31梁文兵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会展山西省山西

梁文兵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太原 030031)

一、前言

会展业是会议业、展览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总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证实,会展业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1-2]。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下行压力较大的问题,对社会发展形成了阻碍。经济结构单一、居民收入偏低、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山西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3]。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4]。充分利用会展的带动效应,通过发展会展产业促进和助力山西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研究学者的中心问题之一。

通过会展支持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会展规模偏小、层次较低、对经济拉动效果没有预期明显等情况,通过会展支持山西经济发展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结论,对会展业与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分析大多起始于对会展发展与拉动经济发展的讨论。有些文献从宏观的角度认为山西省会展业的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进行品牌化战略(曹阳[5])。白国宝[6]则从市场分析的角度认为山西会展业需要去行政化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市场服务配套体系。部分文献已经重视专业会展人才培养对山西会展业发展的作用,付树林[7]借助分析模型,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太原市旅游会展做了分析,认为发展太原市会展业的途径之一是加强会展人才培养。韩帅[8]研究山西会展业现状后认为,山西省虽然每年举办不少展会,但其中相当多的展会由于低水平、规模小,没有专业特色,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造成山西省会展业对经济拉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会展人才的缺乏,导致在会展的设计、策划、实施等方面存在层次不高、效率低下、专业性较差的问题。部分文献从学生创新课堂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通过课堂改革的措施来提升会展人才教学培养成果(廖文芳[9])。还有一些研究会展业的学者从培养会展人才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会展业发展瓶颈的意见,杜艳红[10]研究了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认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会展人才瓶颈的关键。孟祥敏[11]研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认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将会展专家请入校园定期讲座和职业培训来解决。大多数文献在研究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时没突出会展专业特色。少数文献虽强调了具有会展专业的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并未深入分析会展企业需求、会展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总体上,既有文献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对促进山西会展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些文献还提出了培养会展人才的模式。但对于如何进行校企融合缺乏一个现实的调查,诸多对校企合作的设想也是建立在经验之上,对会展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也较少关注。文章以山西省会展人才的培养为研究内容,抽样统计了山西省5所院校开展的会展专业课程数据和20家会展企业的能力需求统计数据,建立了对会展教学课堂改革数据依据,分析了二元结构下山西省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现实与高职院校对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模式的偏差,以会展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了通过融合校企合作的会展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来充实山西会展人才缺口,为山西会展业持续高水平发展、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建议。

二、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与会展企业融合现状

2010年我国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肖凤翔[12])。在2015年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实现人才技术技能积累和培养人才质量的提升,为祖国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产生各种偏差,以山西省会展人才培养为例,山西省会展类专业主要有会展策划与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但由于开设会展专业的各院校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人才培养与《行动计划》不同程度的偏差,以及会展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偏离,即企业找不到满意会展人才、会展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等情况,反映了会展专业教学、会展毕业生、会展企业人才需求不能很好地融合的实现,教学改革压力突出。虽然近几年通过各院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距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会展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完成,但通过院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习仍然是目前培养会展人才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式。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角度看,企业对会展人才的被动接受和院校的课程教学的二元结构性质,造成了会展企业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的不匹配,从而降低了山西会展人才的培养效果。研究此二元结构供需偏差并找到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而从根本融合校企发展,促成共同发展,对于找到一条符合山西会展人才培养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展企业需求和对会展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方面,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目标性,对在毕业生中招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会展人才存在较大期望。另一方面,院校希望通过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与社会需求匹配度高的会展专业人才,但目前看,此二元结构体系融合程度并不太高。为配合《山西省会展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需要,文章以山西省会展企业人才能力需求和开设会展专业院校的会展人才能力培养现状为对象做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中研究了山西省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能力的需求,调查采取拜访和电话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组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整理,从中筛选出20份具有较高质量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据分析。从山西省20家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看(见表1),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对各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同,调查组将企业对人才的每项能力需求强烈程度分类为“很强、较强、一般、不做要求”,整理归类统计调查数据后,得到山西省会展企业需要的会展人才各项能力要求表(表2)。

表1 山西省会展人才需求层次调查统计表

对表2中横向数据分析发现会展企业对人才各项能力的需求并不相同,较多的企业对“项目组织管理、协调能力、项目设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要求比较强烈,但对“理论知识宽广、服务能力”需求呈现分散状态,表明企业对这些能力要求不高。从表2中还可以看到,对“电脑操作能力”只有20%的企业具有“很强”要求,需求更多的表现为“较强”,显示企业对会展人才电脑操作能力要求比较低,说明企业对会展人才的利用电脑进行信息化处理应用要求不高。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外语沟通能力也不高,只有30%的企业具有“很强”要求,显现了山西省会展业与国外客户交流程度相对较低的现实。企业对“市场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宽广”的“很强”需求分别为45%和35%,反映了企业提供较多的岗位是企业运用具体执行岗,而非中高层管理岗位。

表2 山西省会展企业需要的会展人才各项能力要求

为了较好地体现行业需求特点,将最能反映企业各项能力需求的“很强”一项统计数据样本除以20的总样本,得到会展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比例分布图(见图1)。图1中显示,企业对“项目组织管理、协调能力”需求最高,对“项目设计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策划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需求也比较高,反映了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更对的是会展人才的核心专业能力,对其理论知识的宽广度和附加能力要求不高。

图1 会展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比例分布图

(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分析

院校会展专业的课程体系反映了院校对会展人才的综合教育体系和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院校会展课程体系,对于分析会展人才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教育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山西省会展人才培养层次分析

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仅体现在对会展人才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还有培养层次方面的要求。目前山西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仅有5家,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只有1家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提供了80%的会展人才院校培养比例,本科的会展人才培养占20%。通过对企业调查统计发现,山西省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基本与院校会展人才培养层次相符合(见表3)。

表3 山西省会展人才需求层次调查反馈表

2.会展企业需求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分析

通过研究院校会展专业的开设课程,可以了解院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方向。为了分析研究山西省院校开设会展课程对人才能力培养供给与企业对会展人才能力需求的供需关系,文章以课程主要培养目标能力为依据,将开设课程按课程主要培养目标能力进行了分类(见表4),发现不同院校(文章以ABCDE代替相应院校)的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体系呈现两个现象,一方面体现为各个院校基本上开设了会展项目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议策划与管理课程,反映了各个院校对这几门专业课程的认知度比较一致。另一方面体现为对开设的其它会展课程的一致性不高,甚至有一些课程是各个院校单设,反映了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专业培养方向。

表4 按课程主要培养能力划分的课程分类表

在院校核心课程中,某一门或几门课程所占全部核心课程的比例越大就意味这些课程学习时长更多,该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能力就会越强。文章以某门核心课程占总核心课程的比例系数为研究对象,将课程除以该校核心课程总量得到该门课程的比例系数,如表4中,将课程按主要培养能力归类就得到该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某种能力的供应系数(见表5),各个院校根据表4中各个比例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各课程主要培养能力的供应系数值(图2),该值反映了山西省院校会展专业为社会提供会展人才的培养供应能力。

表5 院校能力供应总量

图2 课程主要培养能力的供应系数平均值

(三)山西省会展人才供需培养匹配程度分析

会展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会展人才,从而服务社会。院校培养出的会展人才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才能真正发挥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主要来源,也是院校对会展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方向的体现。

文章对山西省院校会展专业核心课程按照课程培养主要目标并对照企业能力需求做了统计分类,把企业需求和院校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作为整体,将企业和院校对会展人才的要求和培养情况进行了比较(数据对照表2中数据B和表5中数据A)(见图3)。

图3显示,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和院校对人才能力培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需求较大而供给较小的课程比值,反映的是企业对该项能力的需求大于院校对应能力的培养供应,反应该项能力对应的课程开设的占较少;而一些需求较小而供给较大的课程比值,反映的是企业对该项能力的需求小于院校对应能力的培养供应,反映该项能力对应的课程开设的占比较大。具体到每项能力要求与课程占比上,“理论知识宽广”和“服务能力”要求在课程占比中远远超出了企业需求,而其它能力要求所对应的课程则低于企业期望值,尤其是在“市场分析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项目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方面相差较大,“项目设计能力”“策划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基本与企业需求相差不大。

图3 会展人才供需比例分析图

1.校企对会展人才需求各项能力培养偏差分析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院校人才能力培养的匹配程度是衡量院校人才培养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将山西省会展院校各项人才能力培养系数除以企业各项能力需求系数,得到了会展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能力要求的比值,即校企会展人才供需能力培养匹配程度(见图4),图中数值为1的横线是企业需求系数,曲线为院校培养能力供应系数。

图4 会展人才供需匹配程度

图4显示,总体上山西省院校会展人才培养中,“项目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电脑操作能力”三种能力所对应课程在开设量上与企业需求完全吻合,而其它能力方面数据呈现离散分布。其中,“理论知识宽广”和“服务能力”两种能力所对应课程在开设量上已经超过了企业需求,这也反映了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侧重点存在一定的不同,相比较而言,院校更侧重理论教学。而其它能力所对应的课程在开设量上均显示不足。

2.校企对会展人才需求培养总体偏差分析

总体上看,院校对会展人才能力培养总体情况与企业对会展人才能力要求是否匹配,是考察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其匹配效率η等于院校会展人才能力培养系数总和在会展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占比,将表2中“数据B”一列占比系数和除以表5中院校能力供应系数和“数据A”(1)因在“理论知识宽广”和“服务能力”中,供给多于需求,多出的部分属于无效供给,故在计算供给比例时将多余部分去除。,即匹配效率=供给比例/需求比例,

以上结果显示,山西省会展专业在校企人才能力培养和能力需求方面存在匹配效率不高的情况。大多数会展能力培养对应课程比例少于企业需求,部分则超出企业需求。山西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象牙塔”内的教学与社会经济实践的脱节必然降低学校教学成果(王书华[13])。

三、山西省会展专业基于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的思路

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质要求需要翔实的培养计划、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予以支撑,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杨有振[14])。会展专业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在山西省内的会展专业发展又迟于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专业发展模式主要借鉴于其它省份会展教学模式或相似专业的发展经验,导致山西会展人才培养进程比较落后。从目前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上看,主要有“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弹性培养模式”,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多地体现在基本层面(邱雪峰[15]),没有系统性、长效性建立会展企业、会展专业教学、会展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文章针对数据分析发现的山西会展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从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课程建设理念创新

山西会展专业与其它发展比较成熟的专业相比发展历史较短、教学经验不足,其发展更多地是借鉴会展发达地区会展专业经验或其它发展成熟的学科经验,专业特色不明显[8]。山西会展专业课程建设要走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专业建设之路,即借鉴会展发达区域专业教学经验,并将之与山西实际经济、社会、文化大环境联系起来,立足政府、企事业对山西会展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各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及现有专业的发展方向,优化符合本校的校企合作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用市场来指导专业办学、用市场来调节课程设计,为市场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会展人才(见图5)。

图5 会展专业课程建设理念

(二)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课程建设思路创新

山西高校会展专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院校拥有资源以及合作企业发展愿景确定课程建设发展目标,该目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和院校课程建设需求,并根据目标建立课程建设体系、目标计划实施体制、目标评价体系、目标调整和纠偏体制,以及确定课程调整机制,将企业融合、课程目标建立、课程建设和纠偏机制形成双向反馈模式(见图6)。

图6 会展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三)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课程运作体系创新

山西会展专业课程改革直接受益者包含院校、企业和会展专业学生,科学、前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校企双方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收益的合作结构具有基础性作用。做到三者有效融合,建立企业和院校的沟通机制后成立校企合作运营机构,根据校企双方制定的发展愿景,形成发展目标,统筹安排院校、企业课程学习和实习,形成理论加实践的无缝对接;在人力资源上,由校企实现师资互输,发挥各自教学优势。

同时,成立的合作机构在学生实习时,根据理论学习情况和企业实践现实,将实习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实习基地、不同岗位进行实习,锻炼学生较强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和不同岗位技能的提升、兴趣爱好的培养,为将来从事的岗位和学习侧重点打好基础。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共同建设科研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并建立院校、企业和学生技能的成果转化机制,培养会展专业学生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研究创新的综合新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见图7)。

图7 校企合作体系

(四)课程教学上创新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建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首先要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由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为主的课程开发团队,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养,用能力培养带动课程建设,结合会展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进行调整,并通过对会展专业能力要求的分析,确定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制定出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见图8)。

图8 会展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体系

四、结语

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和进一步创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的通过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的目标背景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院校办学的人才培养互动体系,完善和优化校企合作下的院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高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的匹配程度,才能真正发挥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会展山西省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