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德育创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20-03-31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究者德育工作德育

王 宇

(包头师范学院 《阴山学刊》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014030)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规范化的检索语言,主题词对文献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以及同一概念的不同书写形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这样使每个主题词都含义明确,以便阅览者准确检索,防止误检、漏检。因此,为了达到较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笔者在知网用“高校德育创新”主题词进行检索,以期了解近几年(确切地说是近五年)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然而搜索统计后的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见表1:

表1 近五年知网以“高校德育创新”为主题的文章发表篇数

由表1可以看出,2019年以“高校德育创新”为主题的文章发表数量下滑速度惊人,统计日期虽不是年底而是2019年9月22日,但时间已经过半载,即便我们以一整年进行推测,发文总量也是不容乐观的。(见图1)

图1 知网关于“高校德育创新”议题发文量总体趋势分析

是知网收录的期刊在逐年缩减吗?经调查,截至2015年3月知网累计收录国内期刊8050种,文献量达4290余万篇。2019年知网对外公布“至2019年3月18日”,累计收录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8684种,文献量达5393万余篇”[1]。很明显,知网收录的期刊并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增加的现实背景下,研究相关议题的论文篇目却日趋减少,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爬梳剔抉,笔者对这一现象有了渐趋明晰地认识。

二、地方高校德育创新研究的回顾

客观地说,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无论在研究广度上还是在研究深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研究对象上,既有面向中央部属或省属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研究(如李兆博的硕士论文《工科院校本科生成长路径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王呈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探讨》等),也有关于民办大学、独立院校的探讨(如李小红《民办高校德育实践的立体创新——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德育改革为例》、刘莎莎的研究生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德育评价的研究》等),研究对象可谓具体而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高校德育创新工作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研究内容上,研究者基于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既肯定成绩亦揭示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理念(如焦连志、黄一玲《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创新目标(如尤文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定位》)、创新内容(如叶磊《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创新路径(如陈昱《高校德育创新的现实要求与路径实施》)、创新模式(如谢爱莲《基于叙事德育视角的高校德育模式构建研究》)、创新机制(如殷莎莎《协同视域下高校德育机制创新研究》)、创新方法(如朱晓晖《浅论大数据对高校德育方法论的影响》)、创新载体(如卢秀平《导生制:引领高校德育生活化新载体》)、队伍建设(如何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如董优《关于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德育环境(如赵健《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为德育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与经验总结。

再次,研究视角上,注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这体现在:其一,融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儒家思想以及其他传统优秀文化中挖掘、汲取对高校德育创新工作有益的借鉴,古为今用,如唐浩《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周章明《我国高校德育中儒家德育思想的融入机制》等;其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如刘东锋、倪志刚、梁晴《廊坊好故事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郭晓月《新媒体视域下借沧州好人之力强化高校德育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等;其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创新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赵健《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谢丽婷《自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创新》等。

最后,研究方法上,根据既定的研究目的,采用适合的研究方法,而不拘泥于一种方式。有的研究者为了比较全面、快速地了解德育创新的历史与现状,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对德育创新的一般印象,从而形成对选题的认识及进一步研讨,如杨康艳所撰学位论文《我国师范大学校训德育功能研究》等。有的研究者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创新工作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以期为我国高校德育创新工作提供参考,如吴宁宁《高校主体性德育培养的新视域探索——基于日本高校德育发展的启示》等。还有个别研究者利用个案研究,通过收集某一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事,进行问题归纳与分析,并使之理论化,从而提升为经验总结,如刘学坤、孙其昂《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体系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等。

既然有如此多样、丰富的研究成果,我们为什么还要再探讨、还要一直探讨德育创新问题?缘由不言而喻,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使现有德育工作出现显著改善,德育创新缺乏实效性。加之知网近几年发文量下降的数据表明,不仅德育创新理论探讨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目前很难有深一层的突破,更说明德育创新研究的关注点应该有所转向。

三、新时代地方高校德育创新的反思

当我们在大踏步地追求创新之“新意”这一方时,渐渐远离与忘却了创新的最初本质与核心。创新,在哲学上解释为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这种实践为的是增加利益总量,需要对事物和发现的利用和再创造。[2]它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此说来,德育创新应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德育创新的动力和检验标准,反过来,德育创新应为实践服务。

共产党员网曾发表了一篇名为《尊重创新的规律,“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文章,其中讲到了“要尊重创新的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对工作中的一些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层面,然后反过来再指导实践”[3],因此,那种不接地气、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创新,对德育工作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

就目前而言,德育创新至少从两个维度上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

其一,德育创新工作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首先,德育目标的确立脱离实际。德育研究的文章多数为从事德育工作的任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所撰写,从这些研究文章可以看出,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或者没有区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未充分考虑不同受招地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在德育目标定位上存在目标过高、统一划齐的问题;或者过分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对象量身设计教育方案,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了解并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真正需求,从而对每个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教育”,这样的定位,虽关注到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却忽视了德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负荷与能力范围。因此,这些德育创新目标的设定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德育目标的确定,宜在结合受教者的认识觉悟水平和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群体分类,既要注意目标确定的层次性,又要讲求目标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其次,德育课堂讲授与实践展开结合不紧密。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但这些德育活动均可独立开展,与课堂授课内容关系不大。教师讲授道德理论是为了能给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提供更多的指导、参考,或者说为了他们能在现实生活中对其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定位和选择,这才是道德教育的本来面貌。有了这个思想,德育创新才能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

其二,德育创新研究缺乏与实践相结合,这里也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德育创新研究缺乏实践的前提,前期没有进行实践调查。研究者对创新原因的剖析,往往是借助回溯性资料来完成,即收集他人以往的研究资料,转引、借鉴他人的总结资料后于书斋中凝练而成。这些借鉴的研究资料,大多是学理性的探讨,虽偶有涉及实践调查的资料,但由于仅是针对某一高校得出的数据,其揭示的原因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因而研究者直接拿来作为自己的论据,是经不起考验的。

而诸如此类论文,又都有一个基本的写作套路,即先指出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或是剖析问题的成因,或是介绍域外的一些做法或经验,文章末尾提出德育创新工作的对策或建议,这样的写法放在任何一篇论文中都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也不会有多少实际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第二,德育创新研究成果没有运用于实践中,研究者提出不少措施,但我们再难看到研究者对其提出的措施进行后续跟踪研究,德育创新之论更多地是停留在设想和未实施阶段。究其原因,一则可能是因为追踪研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研究的整个周期所需要时间也往往较长,使得一般的研究项目常在其中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难以承受或无法达到;但更为主要的是缘于研究者前期问题的剖析立足点是回溯他人的资料,这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上,这种借助他人资料加主观定性分析和判断来达到因果关系的推断,是无法针对本院校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结论的试点实验,追踪调查与研究缺乏内在逻辑,“因”是他者的“因”,有关自己的“果”自然是结不出来的,这样的研究只能说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

“出千招,不如行一策”,期待效果并不等同于实际效果,因此,建议研究者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论文,并将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不管这些理论措施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于下一步的德育创新工作都将提供有益的参考,成功的,可以积极推广、借鉴;失败的,可以分析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在实践上避免走弯路,还可以成就一篇优秀的论文。这样的论文一出,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互动与交流。

猜你喜欢

研究者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