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置机制
——以广东某高校为例

2020-03-03王世海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学生

王世海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高校是大学生青年群体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各种思潮和矛盾汇集的地方。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在校大学生的扩招,高校里的危机事件也时常发生。高校大学生由于年龄较轻涉世不深,判断是非的能力尚欠缺,自身容易冲动的特点,致使高校群体事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破坏力和杀伤力不断增强。因此,高校学生群体事件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和面对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内涵、特征和类型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大学生受高校管理、社会热点、国内外局势等诱因的影响而在心理或意识上产生不满与骚动,在较短时期内骤然发生的有悖于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大规模集会、游行、示威、请愿、罢餐、罢课、上访、静坐、绝食、聚众闹事,甚至对抗政府的活动和群体性行为。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高校很难能提前研判预警,事先有效防范难度增大,必然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秩序带来冲击,给高校安全稳定发展大局造成极大危害。

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即该类事件的主体只能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他们在各种诱因的刺激下,往往打着爱国、维权的旗号,倾刻间就能汇集成群体性事件的导演者和参与者。二是群体性,是指由许多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带有共性的事件,大学生具有普遍的从众心理,一般来讲“这些事件都由策划者、组织者、骨干力量和从众者等不同群体构成,是大学生群体性发泄,而不是指某一时间发生在某一大学生身上的某件事”[2]。三是突发性强,这是群体性事件的共同特点,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暴发,让人猝不及防。此类事件,大多是在高校管理视线范围以外秘密筹谋的,让高校难以提前有效防范。四是危害性大,高校的话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过激化的趋势,如在学生宿舍楼敲脸盘、砸酒瓶、砸玻璃、扔杂物等群体哄闹事件,在校内聚众持械斗殴等群体违法事件,尤其是重大政治问题和涉外事件引发的群体事件,极易成为诱发大学生学潮暴发的“导火线”,这不仅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也给党和政府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按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政治类突发事件。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关心时政和社会热点,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的重大事件,如美国军舰非法闯入南海、日本侵占钓鱼岛、“港独”乱港、“台独”分裂活动等事件而爆发的抗议、示威和游行活动。此类事件以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为目的,具有极强的政治倾向性,极易成为诱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2.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高校是大学生聚焦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人数众多,所以在高校内一旦发生的可能对学生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危害的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高校实验室危险物品爆炸、高校食堂集体中毒等事件,很容易引起群体恐慌而导致群体事件。3.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水火无情,高校面对突发自然灾害,很难进行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处置,如台风、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大学生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制造混乱和灾难而引起的突发事件。4.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高校并非净土一片,针对高校学生的犯罪和高校学生自己的犯罪大有上升之势,如学生被盗、学生被抢、校园伤害、电信诈骗、校园非法网贷、校园消防安全等突发事件。5.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即由学校内部管理如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后勤服务等存在问题,一旦高校敷衍答复而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引发学生大规模罢课或无理滋事的突发事件。

二、目前引起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分析

从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因大数据分析来看,当前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主要原因可概括归纳为社会热点事件、国内外形势、校园周边治安、高校内部管理和学生自身弱点等多种因素,为了更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就以广东某高校为例进行原因分析。目前,该广东高校在校学生的素质普遍相对较高,政治性比较强,听话、懂事,大部分学生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认同学校的管理,所以发生的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相对比较少,且主要以学校管理类和治安类事件居多,总体而言政治性不明显,规模不大,破坏性不强,但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诱发原因如下:

(一)学校学生管理问题

目前该校大学生普遍个性比较强,维权意识比较高,但是法治思维相对淡薄,因此在对待学校加强学生管理的一些举措时往往考虑自身方面多一些,抵触情绪有时会比较大,一旦感觉自身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或按自己的要求得到解决,则往往会发生正面直接对抗学校管理者、教师甚至学校领导的事件。如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求学生必须配戴校牌出入校园及宿舍;对晚归学生必须登记管理;学生宿舍晚上拉闸限电及学生宿舍查处大功率电器等。这些事件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学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二)学校后勤服务问题

后勤服务问题是直接关系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学校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目前主要有:学生扩招导致学校基建住宿条件不能满足而在校外承租部分民房作学生宿舍;学生饭堂太小,用餐拥挤;饭菜价格与质量问题;规定学生宿舍统一使用学校规定网络服务;学生宿舍统一供应直饮水问题等。这些都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基本物质条件保障问题,而学校面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硬件条件改善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各种不方便、不稳定因素会长时间存在,很容易引发学生不满闹事。

(三)学校周边复杂治安环境和校园治安案件

该高校主校区处于广州城乡结合部,周边治安环境比较复杂,校园被大片工厂和出租屋包围,外来人员特别多,学校周围兴起了大批以学校大学生为消费群体的小吃铺及无证经营的小摊点,使学校所处的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受周围复杂环境的影响,在与这些校外人员打交道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冲突。一些非法的外来人员也会溜进校园作案,造成了学生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如学生自行车被盗和学生宿舍被盗案件,还有个别学生陷入传销组织和被电信诈骗的案件。这些治安案件处理不好,也会引起学生集体抗议。

(四)学校办学条件及多校区管理问题

因学院2005年刚刚从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所以学校的校园基础建设一时无法跟上学校每年学生扩招的速度,使学校目前办学条件根本无法适应在校学生的规模,造成了课室紧张、宿舍不够、学生文体活动场所少等突出矛盾,学生对这些抱怨很大。为了正常教学和学习,学校最近几年都是租用了附近几所中职学校的校区临时使用,在临时租用分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对学校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不强,特别是今年将起用清远新校区,距广州主校区有上百公里,且又不属同一个城市,校区相互之间的交通往来也不方便,增加了学生的交通成本及许多等车坐车的麻烦,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所以,这些问题如果提前不做好解释工作,也会成为学生闹事的导火索。

(五)直接服务学生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

从事学生日常生活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是学校聘用的一些临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对待学生的一些问题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甚至与学生发生言语或身体冲突,这样不仅与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相违背,往往也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使事情越搞越糟。因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在宿舍里使用电磁炉、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该校某学院一名学生在周末从宿舍携带电饭煲要交给在学校大门口等待的家长拿回家,在出宿舍区的过程中,遭到值班宿管员的盘查阻挡,并发生言语冲突,学生硬闯宿舍区,值班宿管员在没有说明原因的情况下打电话给校门口校卫,让校卫关门拦截这个学生,校卫从各值勤点一下就聚集到校门口,把这个学生团团围住,这一幕正好让站在大门外的家长看到,家长与校卫和宿管员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许多出入校门口的大学生围观评论,多亏此事,相关值班领导和辅导员及时到达现场处理,才使事态平息。总之,如果一线从事服务学生工作的人员在处事方面不妥当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

(六)关系学生切身权益的事件

随着高校改革深入,特别是交钱上大学后,高校大学生法治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利益诉求逐年上升,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教学质量问题、学生转专业问题、推优评先进问题、评奖助学金问题、入党问题、就业问题、食宿质量、学校收费、自主招生考试、职业资格证考试费用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多方诉求问题等,一旦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有所怠慢,答复敷衍,极易升级群体性突发事件。如某学院发生了一起因职业资格证考试收费比同类其他院校收费高而引发该学院学生集体联名上告学校领导的事件,经学校调查证实学生反映情况属实,严肃处理了该学院涉事违规教师,才使事件平息。这类事件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极易引起学生群体性闹事。

(七)其他引起学生群体事件的诱因

如周末图书馆是否按时开门关门、贫困学生问题、老乡会问题、粤东与粤西学生冲突问题、外省学生与广东省学生冲突问题、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冲突问题、不同高校大学生串联问题、H1N1问题、学生课余校外兼职、学生统一外出实训、学生晚上登山问题、学生擅自到水库游泳发生意外事件,还有一些社会热点及政治事件也不容忽视。

三、妥善处理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置机制

(一)处理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注意的几个要素

1.应急理念: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棘手问题,不能仅仅当成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或某一个部门的职责,而应该树立大校园的应急管理意识,要求学校各部门都行动起来相互配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2.体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专门立法,从而做到“有法可依”。

3.参与力量:在应急处置上形成高校、政府、社区、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

4.应急模式:由大多数采用“事后动员型”,重在事后的处置和总结转向采用“事前主动预测型”,重在事前的预防。

5.心理干预:注重对大学生采取谈话和心理疏导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6.信息发布:塑造信息开放的组织系统,使高校由传统的在处理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总会有意无意地掩盖真实,封闭信息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公开信息,让师生、家长、社会、公众和媒体了解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以降低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恐慌和震荡。

(二)广东某高校处置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做法

1.制定安全预案,提前预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化解高校群体性事件危机的前提。高校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学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依法治校,依规管理,做到有备无患。在预案中要明确高校各职能部门具体职责范围和权限,要充分预测群体性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类型、诱发原因、发展态势和运行轨迹,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提前防范,泰然处之。加强预案,提前预防是化解危机最有效的途径,该校结合多校区管理的实际,先后制定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校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预案》《校内群体性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等三十多个安全预案,并且经常对预案组织应急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对预案修改完善,力争把前期工作做扎实。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树立大校园应急管理意识,形成学校各部门共同处置机制。高校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大、传播快等特点,一旦发生,高校必须快速反应,积极应对,要调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来尽快“灭火”,形成合力,防止事态蔓延。该高校确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为直接安全责任人的责任体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学校领导和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学校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工作。各职能部门成立以学校办公室和保卫处牵头的,学生工作部、总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共同处置工作机制。各教学院系也成立了以院长或系主任为小组长,成员包括院系书记、副书记、副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的院系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基本形成了学校各方相互配合处置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联动机制。

3.开设心理咨询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高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学,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得失观、成败观,消除心理问题,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学校成立了挂靠学生工作部的心理咨询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教学活动,并且每年都会邀请校外的一些心理学专家向学生作心理报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从而尽量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4.加强信息收集,提前预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及早防范和化解高校群体事件危机的第一步,高校应设立信息收集和监控机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信息的采集、监测、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群体中苗头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提前预警,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学校成立了信息网络监控平台,做到了对学校网络上发出的信息自动过滤,有效杜绝有害信息传播。学校各部门成立以安全员为主的信息收集队伍,各信息员每月向保卫处提交安全自查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在学生里设立学生安全信息员,定期提供所掌握的学生动态信息。学校保卫处每月汇总并通报这些安全信息,做到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提前预警,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5.严格落实总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学校领导带班,学校中层干部驻校过夜值班的领导值班制度,保证学校值班领导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安全事故现场。学校形成了学校领导值周,中层领导、辅导员、校卫队员、宿舍管理员全天值班的总值班制度,成立值班室,各值班领导和人员必须晚上留宿学校,按时巡查校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认真填写巡查值班登记表,保留证据材料,以作备查。这一值班制度,保证了学校全年24小时,都会有领导在岗,负起领导职责,有效保障了学校安全稳定。

6.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积极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学校团委和保卫处加强了对学校各学生社团的备案管理工作,对各社团开展的活动加强监控,及时制止违反校规校纪的活动。同时,也积极发挥学校学生会、校学生团总支及各系学生会、团总支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彰显同辈群体教育功能,及时消除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并能积极配合学校处理一些学生群体性事件。实践证明,学生管理学生是非常好的一种管理方法。

7.加强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的联系,形成多方联动机制。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发因素复杂,处置工作难度大,“单凭高校自身力量是难以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的”[3]。因此,学校积极加强与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街道、社区、派出所的联系,相互及时沟通信息,基本确保能使国家政府机关第一时间参与处理学校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学校保卫部门积极加强与派出所的合作,派出所在校园建立了两个警务室,并且社区民警每周定期来学校警务室办公,平时民警也经常到学校指导工作,并积极参与学校一些治安案件的处理工作。当有警察参与处理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时,就能较好的控制事态,减轻学校的工作压力,并且也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8.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作用,从深层次解决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根源问题。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要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的。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大学生中开设的两门主干课程《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我校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法治信仰素质的培养,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教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不至于走极端的道路,对学生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总之,加强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论研究,对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预防和正确处理此类事件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及时化解矛盾,维护高校的稳定和谐,保证高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突发事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