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爱心,多拯救一个孩子
——德育渗透下的学困生转变策略
2020-03-03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中学陈晓龙
■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中学 陈晓龙
一、差一点我就成了网络授课的“笑话”
疫情期间,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学生大闹课堂,辱骂老师的事件迅速传遍网络,没想到我差一点就成了那位老师。
当天,在等待还未进入视频会议的同学时,我让一年级七班姜同学读一下上节课讲过的字词,结果错字连篇。我让他分析一下错误原因,他不吱声,散漫的态度让我对他失去了耐心,我质问他为什么写对了却读得不对,为什么在讲课的时候没有把拼音记好,为什么大家都在记录的时候你却不记。我连续发问,最后他用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说:“我就是蒙的!我就是没记!”听了他理直气壮的回答,我内心五味杂陈,真想把他臭骂一顿,但是骂他有用吗?天天不交作业的是他,上课不跟着记笔记的是他,考试不及格的是他,找他谈话痛哭流涕的还是他,可是他有改变吗?
一天下来,他的那句话总是盘旋在我耳边。我想起曾经跟他谈话的时候他说他住在姑姑家,姑姑辅导他学习,我又记起班主任赵老师在每天的总结时问他怎么不交作业,家长在家没,他说没人在家,就他自己。我跟班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父亲逃债不见踪影,母亲怕逃债的找上门不敢露面,把他一个人扔在亲戚家里。听了这个情况,我顿时了解了缘由。
二、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一种理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因其个体的心理紧张,引起认知失调。”随着理论的发展,当前的认知失调论认为,只要是人们的态度以及所经历的事和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冲突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姜同学就是这样,后进生之所以无所谓,是因为在其心目中,存在的是“后进生常犯错”“我犯了错误”两种并不失调的认知。
失去父母的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一定受到了伤害,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同学之所以有今天差生的形象,一定是从小时候开始就缺失了家庭的关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落后。而在学校,老师的爱要分给无数个学生,不能看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弥补不了学生在父母那里缺失的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老师的耐心越磨越少。对于老师的教育,起初他们会往心里去,觉得丢人,但是天长日久学生自己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少,最后破罐子破摔,差生就差生,无所谓。
三、“烂泥”就真的“扶不上墙”吗
难道这种“扶不上墙”的“烂泥”就无可救药了吗?这只是老师在愤怒的时候说的一句无心之语,恰恰这句话说出了对付“烂泥”的关键所在,即:帮助学生找到自尊心,然后再批评他。因为一些学生之所以犯错后还丝毫没有悔改之心,恰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用一个较低的自尊心来达到与犯错行为的协调,所以,他才说“我就是没记,就是蒙的”,态度毫不愧疚。
四、以爱施教,温暖冰封已久的心
赞美是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首要途径。我视频连线姜同学,先与他聊聊家常,轻松的聊天内容减轻了他的顾虑,他也愿意慢慢地跟我讲些心里话了。我讲述在校时候的事例,指出他平时是很有礼貌、内心很善良,为人诚实厚道、愿意帮助他人的孩子,帮助他建立了自尊心,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了,态度更是谦逊了许多。接着,我为上课质问他的不当做法表示了歉意,同时让他知道老师是在关心他,为他的学习着急、担心。他着急地说他当时语气态度也很恶劣,一时冲动出言不逊,还请我原谅他。我窃喜,赞美的方法奏效了,抓住最佳时机,委婉地点出他的错误,想借此改变他的认知,进而改变他的行为。
(一)承诺是转化学困生由被动到主动的奠基
我对他说:“小姜,你看这样行不行,以后你可以不写老师留的作业,你就写认为简单的语文内容就行,课后词呀、书下注释呀、古诗呀、课文呀、问答题呀,把字写对,这样可以不?”我怕他不接受,又补充道:“全班我就给你一个人特殊待遇,你看怎么样?你在老师心中是特别懂礼貌、特别善良、特别重感情,老师希望你再努力点,这样就不是不交作业的孩子了。你可以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你觉得怎么样?”我把学习难度降到他能接受的程度且有弹性,他若每天都写些基础知识,并且是主动去写,动脑思考写什么,不愁他不进步!果然,他同意了。只要他提交作业,我都给他鼓励性的语言刺激他好好写下一次的作业,一连几天,他都能按时交作业了,我也算攻破了第一道堡垒。
(二)以活动激发兴趣,以成功体验促进学习动力
为了激发上网课的兴趣,我让学生小组配乐朗读,提交音频或视频,课上播放,评选出前三名。我知道姜同学对于朗诵还是有一定兴趣的,我期待着他的良好表现。果然,在他们小组的朗诵拔得头筹后,我隔着屏幕大加赞赏他的朗诵,具体指出他朗读的精彩之处,并倡导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我把他的头像设置为“全员都看他”,让他接受众人的赞赏,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以他为例子,告诉其他同学只要能像姜同学一样努力用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我看到他的脸上,绽放了久违的笑容。我知道,我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可是学困生的转变岂是那么容易的?一次成功的体验并不能治疗他13年来的顽疾。在我每天的“糖衣炮弹”下,姜同学渐渐习惯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课的时候他又开始溜号,呆呆地盯着屏幕,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我提问他时他用网络不好、没听到老师的问题为借口,或者说刚才声音很小,他没听清楚。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什么好的策略,索性冷他几天。将近一周的时间内,我没有表扬过他一句,一点特殊的关照都没有给他,甚至有时候还批评他两句。起初他并不在意,过了一周,他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了,赞扬的话也不讲了,我观察他上课开始有所收敛,比前段时间更加专注了,会抢麦积极回答问题了,会在课下找我问问题了。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怕他之前在老师心中的良好形象崩塌了,从小就失去了亲人的关爱,他更加渴望有人爱自己、认可自己,他怕老师会讨厌他的不良做法,他怕再次失去老师的关爱。
一天放学,钉钉传来了消息提醒,我打开一看,是姜同学给我发的信息:“老师,您最近怎么都不搭理我呀?是不是我这段时间上课状态不认真让您生气了,对不起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让您失望,老师,您能原谅我这一次吗?”看了这条消息,我欣慰地笑了,这孩子还有救。我给他回消息说:“孩子,你知道错在哪里就好,老师知道改掉陈年旧疾很难,需要一点点来,但是我更希望你能有坚持的毅力,只有时时自省,才能进步,老师还对你抱有希望,相信你会有彻底转变的一天,加油!”他看了我的消息很开心,从那以后的课上我能看到他严肃的神情庄严而神圣,我知道他是在用意志力克服。
(三)强化巩固学生的“好人感”是转化学困生的又一利器
姜同学现在已经找回失掉的自尊心了,为了强化自尊心,我为他制订了一个21天计划:老师留的简单作业必须完成,困难的必须经过思考,确认不能完成才能选择放弃。如果他每天都能按照这个要求做,就在21天计划表上画上一朵小红花,如果他一天都没有违反约定,我会奖励他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如果这中间有一天没有完成约定,就要接受惩罚,和我视频大声朗读课文半小时。他接受了挑战。我发现这21天中他都能把基础的字词作业完成,这对于一个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来讲是个惊天的变化。我履行了承诺,送给他一个精致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就是那个有心人,我为你感到骄傲!”他接过笔记本,攥得紧紧的,轻轻抚摸着封皮,羞涩地笑了。我的内心也雀跃不已,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对于学习优秀的孩子,我们不由自主地就喜欢他们,恨不得一股脑儿把什么知识都教给他们,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天天不交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你给他辅导就像与他们结下了仇怨的孩子,我们内心是无力的,耐心会被蚕食,失望会代替希望,心力交瘁后还是两败俱伤。我很庆幸,我没有放弃他,我很欣慰,有了上进心会弥补家人给不了的学习动力。
学困生的转变不是一次就会成功,这是条漫长的革命之路。希望我们都能用智慧施教,帮助更多折翼的天使重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