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思想在线上思政课中的实践
2020-03-0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第一中学张炜红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第一中学 张炜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写进教育方针,对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做出了强有力的回答。《左传》记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若以教育相联之,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话题。在立德、树人与教育之间,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联系: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合适的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塑造人、发展人。教育,多通过学校、教师、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等载体实现,其中思想政治课是通过学科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新学期开展的线上学习,是应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调整与变革,在利用网络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课堂教育提出了一些新挑战。如何活用线上课堂的网络功能、有效把握教学效果;如何化解学生不适应、不自觉的消极情绪;如何利用时事素材,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落实“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都是思政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和审视的问题。笔者从课堂实践中总结了创设标语、巧用情境、精选视频和诵读家书四种途径,探索线上思政课中“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实现方式。
一、创设标语,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线上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隔着冰冷的屏幕,随着时间切换着不同的学科内容,听着屏幕那端单调的话语,不少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总会产生倦怠。学生较低的参与度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展示创设的标语,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标语的提醒下保持专注,改善怠惰的行为和思想,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每节课的正课之前,在课件的第一张,笔者根据学生的思想状态,用鲜明的标语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同时结合标语,以聊天的方式用具体事例与学生进行简洁和平等的交流,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针对部分学生线上学习的不自觉行为,笔者准备了一条标语:“自律,就是你该做事的时候,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认真去做。”当学生开始松散时,告诫他们:“今天你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成就你未来的高度。”当学生缺乏信心时,告诉他们:“当心中没有光明,黑暗就会不断扩大。”希望他们用心中的光明驱散思想的黑暗,照亮自己前行的方向。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热点与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楷模,学会担当,认同自身的社会角色,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更加热爱祖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
二、巧用情境,以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灵世界
高一年级“政治生活”的教学,若单纯以教材内容为主,比较单调枯燥且生涩,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部分教材内容抽象,学生无法了解其中的含义,这会对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负面影响。生活化的素材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感受到政府的管理和作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政府的措施,认同政府的行为,支持政府的工作。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通过带领学生利用关键字如“国务院”等进行搜索,让学生共同查看网页中显示的成千上万条关于国务院总理如何亲赴一线指挥工作的新闻;又如,通过直观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和全社会的动员能力。鲜活的素材,让学生深深震撼,让学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在忙碌中井然有序,感受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同心协力与全体人民的齐心守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与民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将课本的知识鲜活地还原进生活,让生活中的素材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生动理解课堂内容的同时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学生在屏幕上写着“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等字眼,表达了生在一个和平而伟大的国家的幸福感,这是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的体现,也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思想。
三、精选视频,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容易产生倦怠心理。长时间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更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若选取适度得当的视频播放,既能调节学生疲倦的神经,也能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教师也能从学生处得到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例如,中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演讲,是笔者选取的视频之一,金一南教授以中华民族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为宏大背景,结合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胜利”做了深刻讲解。这种不同于常规课堂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更让学生在观看、收听演讲的过程中,思考着自我的成长、责任与担当,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爱国情怀的浸润下学生也会坚定地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又如,《暖暖的中国》中的演讲者陈铭,饱含深情地向大家讲述仅用10天时间造就的“史诗级工程”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让全世界都见识了什么是“中国力量”。在艰巨而急迫的任务面前,一个又一个个人的“我来”,一个又一个集体的“我来”,一个又一个企业的“我来”,一个又一个行业的“我来”,在演讲者特有的语言、语调、情感和方式中,感动着视频那端的学生。“泪目、感动、震撼、哭泣”等出现在互动板上的语言无不表达着学生的情感。“无论中华民族在什么样的时候,遇到怎样的危难,总有人山高路远,不辞千辛万苦,为你而来。”演讲者的结束语久久停留在屏幕上,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心灵上的震撼。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对学习也更有了一种推动的力量,为实践立德树人积累了知识。
四、诵读家书,以书言志让学生感悟人间大爱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表达情感、诉说抱负的一种方式。一封家书就是一个细腻而温暖的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也凝聚着人间真情,彰显着家国情怀,传递着大爱的力量。诵读家书,是用语言和声音去体味这种大爱,去感受它的力量。在线上教学中,笔者借用央视《朗读者》节目,让学生查找选取自己喜欢的家书,诵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同时进行录音。在空中课堂上,邀请部分学生通过播放录音与全体同学共同分享。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在有“温度”的家书中走进了家书主人丰厚而温暖的内心世界,与家书主人产生了思想的碰撞,体味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感悟着人间的大爱,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坚定战胜困难、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居家学习的自律与自觉,并化为实际行动培养立德树人的思想。
2020年,全世界迎来挑战,国家、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努力,值得所有人深思与铭记。承载着国家未来的青少年,更应该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也更应该加强立德树人的实践。在线上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以更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主题式演讲、课前三分钟专题展示、时政述评、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但所有方式,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都是为了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在思想层面培养立德树人的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