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2020-03-02赵苏阳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赵苏阳

【摘 要】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生活运用过程中能够体现个人的综合素养,展现人文素养。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深入推进,学校教学中在人文素养培养上还不够科学全面,很多教师开展数学教学还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教学效果缺乏人文素养培养实效。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析,探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类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实现个人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人文素养,要践行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与要求,全面扎实地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一、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意义

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基于数学学科来探讨人文素养又具有一定的学科局限性,包含着明确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数学思维、数学运用、数学认知、数学创新等方面。

1.深化数学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

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是对于数学教学实施的全方位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开展数学教学,学生在全面深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探究数学问题,扎实深入地掌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做好数学知识理论的全面认知理解。

2.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意识

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是人们在生活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理论。学生具备数学学科人文素养,对于数学知识理论也就有了全方位的认知理解,也就能全面认识数学理论,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自身的数学思维意识。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当前应试教育仍旧占據了教学的主要市场,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围绕应试目标,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比较单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基于应试考试需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都是立足于课程标准内容,注重考试范围的筛选,仅仅抓住考试重点讲解,没有开展全面深入的数学教学。这种侧重部分内容的数学教学形式看似抓住了重点,但是由于缺乏教学全面性,使得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僵化

教学实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取的都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讲解作用,学生则是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僵化的被动学习会大幅弱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施措施

践行新课改教学要求,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数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就需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人文素养。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导师,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对于书本知识缺乏兴趣,导致其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理论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将实践与数学联系起来,其数学思维意识不足,对于数学知识理论掌握不够扎实深入。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可以让学生讨论班级上同学的生日,先以现实情况分析,看看有没有生日相同的同学,如果没有,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通过这种实例探讨,学生就会提升数学思维模式,掌握生活实例的数学分析方法,激发出数学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

2.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运用。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实践研究分析,积极导入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科人文素养。例如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内容,对于这个内容的认识理解,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生活例子,如高铁轨道就如同平行线一般,不断延伸,但是始终没有交叉点,这就是平行线的基本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都见过高铁, 也喜欢乘坐高铁出行,教师通过这个教学实例的导入,让学生在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深化认识理解,就能逐步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人文素养。

3.运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活跃的数学学习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得到了拓展,尤其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传统数学课堂无法实现的内容,都可以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综合呈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学生数学学科人文素养。例如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内容,图形世界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丰富图形,学生需要自己去展开思维想象,缺乏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认知理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不同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深入开展研究分析,探索生活数学知识,在这种直观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人文素养。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是学生必须要扎实掌握的基础学科。学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各门自然学科的学习之中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在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中也会运用数学知识,日常生活之中数学知识运用得更加深入,这些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都是建立在数学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施中必须要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希波.人文化育人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回归与守望[J].才智,2018(13):127.

[2]杨牛扣.例谈初中数学人文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数学教学通讯,2018(08):72-73.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