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

2020-03-02潘军

文理导航 2020年7期
关键词:意识素养信息

潘军

【摘  要】地理新課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对中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加工整理地理信息,进而表达结论的能力的培养。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应以信息素养基本问题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地理信息素养包括地理信息意识、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信息道德,并相应提出了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地理信息素养;培养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其中在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中都强调了对中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加工整理地理信息,进而表达结论的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认为,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一、信息素养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概况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最早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在国内有“信息素养”和“信息素质”两种不同的翻译。学者彭绍东认为“信息素养”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内涵,而“信息素质”强调的是个人的身心发展总水平,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用“信息素质”一词更为贴切;有的则认为较之“信息素质”,“信息素养”体现了后天培养、学习的过程,赞成“信息素养”的说法。笔者认为后者更有说服力。信息素养的含义是逐渐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美国的众多学者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取技能、信息的评价应用等方面对信息素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保罗·车可斯基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基本是以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为基础。目前比较成型和规范的信息素养标准是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提出的九条标准。我国有专家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技能;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等,实际上是从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三方面提出的信息素养标准。

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与各学科的整合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策略。除此之外,也有人意识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培养信息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二、对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的借鉴

地理信息素养里的信息是指地理信息,即经过加工的、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数据等。地理信息素养的定义、培养标准和培养策略研究应把现有的信息素养的理论成果和地理学科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一)关于地理信息素养的定义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并分析总结,信息素养的定义通常采用划分其组成结构的方法解释其涵义,一般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相应地,一个具有地理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地理信息意识、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特征。

地理信息意识是指对地理信息作用、价值的一种认识,也是对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的一种自觉性的心理需求。地理信息意识有强弱之分,意识强的人对地理信息有较强的敏感程度,具有对需要地理信息的时机的准确判断和敏锐发现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信息能力具体包括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等地理核心技能。收集地理信息是指运用多种搜集工具从众多地理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如通过野外观测、实际调查、面谈访问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地理图象、图表、影音书籍、互联网等获取第二手资料。整理地理信息是指把主要地理信息绘制成图、制作表格等归纳整理的能力;分析地理信息是指使学生学会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运用地理图象、图表等手段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评价预测等技能。

地理信息道德是指地理信息的创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都必须遵守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加强自律的同时,需树立相应的法制观念,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二)关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

地理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制定应以定义的组成结构为基础,从地理信息意识、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来进行。

1.有地理信息素养的人应具有敏锐的地理信息意识。具体来说,能认识到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具有对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活动的积极体验(如依赖感、赞同感等);具有与地理学习有关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倾向,愿以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了解、查询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能自觉表达出地理信息需要,并能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搜集工具查询地理图象图表等地理信息源来满足这种需求;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地理数据资料的发展趋势。

2.有地理信息素养的人应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能力,即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等地理技能。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地理图象图表是最重要的具有鲜明地理特点的信息源,能够通过野外观测、实际调查、面谈访问、读图识图、图书馆、网上查询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能够把主要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相应的图表、表格进行总结归纳;能够运用数据统计、GIS数据处理软件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运用地理图象、图表等手段进行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评价预测、交流等活动。

3.有地理信息素养的人应具有高尚的地理信息道德。在野外观测、实际调查中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在读图识图、网上查询中要尊重知识产权,不歪曲地理事实真相;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评价交流过程中不故意发布错误的地理信息,遵守相应的道德伦理。

(三)關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借鉴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地理信息意识。地理教师应改变原有地理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创设适当情境,开展地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价值、功能的认识,获得亲身参与解决地理问题的积极体验。

2.充分开展野外观测、实际调查、面谈访问等地理探究活动。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生应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野外观测、实际调查,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培养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读图、识图、制图能力的培养。地理图象、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蕴涵丰富的地理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大类。显性信息一般是可以直接从图中获取的各种地理事实、地理现象等;隐性信息一般是隐含在图中需要挖掘、分析、总结才能获得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成因等。加强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应该进行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归纳思维及分析加工能力;加强绘制图表训练,培养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开展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地理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提高对各种媒体手段的应用能力;培养中学生对GIS的认识和简单应用能力。

5.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可以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采用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地理信息素养,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国君.谈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1,8

[2]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2

[4]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猜你喜欢

意识素养信息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