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转隶背景下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3-02李连庆LILianqing

价值工程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救援队伍装备

李连庆LI Lian-qing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贺州542800)

0 引言

改革转隶后,消防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党和人民对消防队伍寄予了厚望。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消防队伍要全面提升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当好消防救援事业改革发展的开拓者和践行者。下面,笔者根据在基层调研掌握的情况,结合工作实践,探讨消防救援队伍如何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作战指挥机构,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作战指挥体系,是新形势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类应急救援任务、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转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担负起“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任务,职能范围不断拓展。以笔者所在的广西贺州市为例,从近3年的2854起灭火救援出动数据看,火灾扑救仅为640 起,仅占总起数的22.4%,公务执勤1381 起,占总起数的48.4%,其余出动均为救援、救助,且该类情况处警比例正以10.2%的速度逐年攀高。综合近年来消防救援队伍在处置较大灾害事故的过程分析,消防救援队伍实战打赢能力明显滞后于应急救援形势发展需要,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灭火和应急救援执勤训练工作,切实提高消防指战员实战能力和专业素质成为新时期消防救援事业的重要任务。

2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的“五大短板”

2.1 职业化思想认识有偏差

消防救援队伍自2018年改制以来,消防指战员对职业化的定位和认识有偏差。通过调查问卷和谈心谈话发现,个别指挥员和部分消防员对职业化的认识不清,错误认为改革转制后队伍走的是“职业制”、端的是“地方碗”,“没必要跟部队一样”、“都改制了还要求那么严”,去军事化思想严重。在职业化训练上片面讲究“速成班”和“多面手”是目前队伍发展的一种“病状”,加上一些单位甚至领导干部思工作、谋工作、抓工作依然延续老思维、老办法、老脑筋,思想认识跟不上身份的转改,职业的“契约精神”和敬业的“工匠精神”不足,“经验主义”战斗养成和“惯性”积弊仍不同程度存在。

2.2 实战化打赢能力有短板

根据“三定”落编人数统计,全国消防行政编制平均水平为万分之一点二。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消防行政编制员额数往往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队伍执勤力量薄弱。在日常的考核督查以及比武竞赛中,只重视必考项目的训练,致使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练为看、练为考”的现象,同时指挥员、站长助理、班长、驾驶员、装备技师等不同对象的训练没有真正按照岗位需要和层级区分。加上各级指挥员缺乏复杂环境下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对应急救援新领域、新科技、新战术缺乏主动学习研究,导致自身综合素质与职责使命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2.3 专业化队伍建设有瓶颈

已组建的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化工灭火救援编队以及高层建筑处置等专业队,受地方财政的制约,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缓慢,装备配备水平低。专业队攻坚组的技、战术训练未建立国家标准,高空拯救、水域救援等专业队训练标准及认证体系采用的都是国外标准,与当前的灭火救援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基层各队站由于人员有限,且不固定,同一个队站同一批人不同类型的培训都均有参加,培训班的模式又基本是短期培训,加上专业队人员获得感不强,导致专业队伍建设不细不专。

2.4 信息化应用发展有局限

机构改革前,每个条线都在开发应用平台且大都处于相对封闭的运行状态,“孤岛”现象严重,缺乏政府统一牵头建立可为全灾情提供数据服务的平台,制约了跨部门、跨区域实现关联分析、综合研判、联勤联动等深度应用。在大多数的实战中,大量信息化系统局限于机关指挥中心支撑应用,而灾害现场信息获取手段单一,无法第一时间为指挥中心提供真实准确数据。加上基层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在人才梯次培养上针对性、实用性上不强,导致在实际灭火救援中信息化运用效果并不理想。

2.5 社会化联动机制有难题

国家机构改革后,满足消防救援工作职能任务拓展的需求正在进一步磨合和完善,在应急联动过程中,应急部门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效果尚不明显,政府部门、行业系统“条与块”“条与条”“块与块”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交换渠道不稳定、共享不及时、联网不畅通,应急联动整体战斗力不高,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在处置大型灾害事故工作往往需要跨职能部门的综合联动,消防救援队伍在与其他部门联动过程中,往往会因请示汇报和命令多方下达不一,造成在应急响应时间上产生延误,加上一些社会化保障物资、机械无法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导致灾情处置效率不高。

3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策略分析

3.1 推进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依托消防指挥调度系统建立一体化、跨部门、跨区域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信息技术,持续优化力量调派方案和作战编程,建立消防救灾数据库,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完善应急联动单位灾情联合研判机制和警情互通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强化多部门联合演练,修订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力量作用,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工作理念,探索制定灾情分级响应规定,明确应急联动专家组出动条件,定期会同专家组开展实战拉动演练,协同开展作战指挥,共同进行预案修订工作。

3.2 组建类型救援专业队伍

坚持以思维转变为先导、以素质升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健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出台骨干遴选机制,建立灭火救援专业人才库,开展等级达标考核,建立资质认证体系,并实行刚性训练、全程淘汰、增补机制。按照“专业化编队、模块化调集、扁平化指挥、全过程保障”的原则,建立“编队、单元、作业组”三级编成体系,优化建制队实战化战斗编程,建强尖刀班,配齐配强攻坚组。结合专业特性,配齐攻坚装备,采取社会师资力量与内部业务骨干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轮执轮训相结合等方式,强化对地震救援、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建(构)筑物坍塌、水域救援等专业训练的学习与研究,高效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转型。

3.3 强化专业救援装备配备

开展装备效能评估,根据不同灾害事故处置特点,综合考虑装备类型、数量、性能等因素,进行统型化、标准化配备,定期委托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单位对车辆装备进行性能检测、质量认证,对不符合战备要求、无保养和维修价值的装备予以强制淘汰。加强装备建设统筹,要坚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对现有装备进行摸底排查,在保证常规装备配备的基础上,科学评估、统筹规划、分级建设,推动装备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强化装备专业培训,邀请厂家工作人员到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固化每日装备学习活动模式,结合日常实战演练,强化装备器材的配套使用测试,重点对举高类消防车、大功率水罐车等进行最大作战能力测试,验证理论值与实际性能值之间的差距。

3.4 积极创新执勤训练模式

强化党委议训,严格落实党委常态化议训管训制度,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执勤训练硬性措施,明确考核办法、奖惩措施和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战训工作“一票否决制”。突出科学组训,常态化举办消防大讲堂、消防夜校等活动,以学风带作风;建立完善岗位专训和普训机制,落实周测试、月考核、季度竞赛等制度,以理论指导实践,用考核检验组训。创新“3+1+1”体能练兵模式和“五练三考一讲评”岗位练兵模式。瞄准问题研训,针对高层建筑火灾、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火场紧急避险等典型课题,开展想定作业和“一周一案例”研讨活动,在队伍建设、人装配置、高效救援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用好战训大讲堂、战例复盘和桌面推演等受欢迎、有效果的载体,引导指挥员带着问题反思,着力提升灭大火、打硬仗能力。

3.5 营造精兵尚武浓厚氛围

建立优胜劣汰良性循环,强化个人岗位考核,形成本领弱帽子飞、能力差岗位丢的常态,将岗位的理论素养、基础体能、业务技能作为量化内容,列清单,晒积分,切实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比武竞赛推行落实红黑榜表彰机制,对比武训练成绩优异的指战员,加强典型宣传,通报表扬,并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广大指战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的内在动力。完善岗位练兵奖惩机制,把个人练兵成绩与评先评优、提拔晋升入党考学、立功受奖、休假疗养、个人绩效挂钩,积极营造“练兵有为、练兵有功、练兵有奖”的浓厚氛围。重视队伍精神文化建设,培养救援人员坚毅、果敢、团结互助的精神。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队伍在转型升级中面临巨大挑战,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能力需求,主动承担“国家队、主力军”的职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从指挥体系构建、专业队伍建设、专业救援装备配备、实战训练以及精兵尚武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消防救援队伍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以强大的实战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救援队伍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3D打印大救援
防晒装备折起来
救援行动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