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制度优势 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机理

2020-03-02张晓明

岭南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效能优势国家

张晓明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一、“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变为专家手中的课题,进而把专家手中的课题变为国家议题的过程

国家出台重大文件涉及到重大议题,都是一个经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把现实中问题变为专家学者手中课题,把专家手中课题变为国家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议题再从上到下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民主集中的过程,也是一个汇集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

首先,“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党不断认识的智慧结晶。重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从邓小平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333,到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3]372。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4]253,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5]553,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6]635。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7]633,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21,再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9]255-256,最后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5。以上不难看出,从国家制度建设重要性,制度建设成熟和定型,到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再到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最后到党领导人民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对“中国之制”(制度)“中国制治”(制度治理)“制治之效”“中国制度治理效能”这一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深化、不断拓展、不断成熟的。

其次,党对“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认识离不开对广大学者研究成果的选择性借鉴。在新中国成立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通过“中国制治”实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等理论命题。这些理论命题是对西方专家学者“无政府的治理”“多中心治理”“元治理”“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小政府大社会”“分权治理”等代表性观点的批判性借鉴,也是对中国学者关于“政府治理”“地方治理”“乡村治理”“社会治理”“全球治理”“良制善治”等观点合理因素的吸收。

最后,党对“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认识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党和国家层面关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政治议题不仅来自于专家手中的课题,而且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政党全面领导与科学领导统一问题,政府有为和有限结合问题,政府和市场互补问题,中央和地方合力问题,国家和社会合作问题,选择性集权和分权相结合问题,制度坚持与完善相联系问题,主体主导与开放包容问题,横向衔接与纵向对接相结合问题等等。这些现实中的关系问题就是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治党治国治军问题、内政外交国防问题,这些问题是在“两化叠加”(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叠加)[10]、“四大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11]305、“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11]305背景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发展不足,也就是发展充分性问题;一个是发展不当,也就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一个涉及到发展的动力机制,一个涉及到发展的平衡机制,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来解决,需要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5中来解决。

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党领导人民实现政府有为、人民有力、市场有效、社会有机的分工协作过程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在党的统领下实现政府有为、人民有力、市场有效、社会有机的过程,不是去政党化、去政府化的过程,而是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人民主体有机结合的过程,是着眼于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着眼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互补作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合力作用、国家和社会“两个伙伴”的合作作用的过程。

首先,“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党领导的过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质的规定性,明确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6。党的领导,不仅要从党内组织和工作关系的角度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且要从党和其他组织、机构、事业关系的角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不仅是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直接领导,也是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间接领导。党统揽全局不是包揽一切,党协调四方不是代替各方,而是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情况下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也就是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意义上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各条线、各部门的作用,发挥社会与市场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其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依靠人民的过程。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还是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说到底都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都是体现党的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都是为了解决发展不足和不当问题,实现充分发展和平衡发展,从而解决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从横向上满足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全面需求,从纵向上满足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12]14的可持续需求。

最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也是一个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机的过程。政府有为不是政府包揽一切,也不是政府无所作为,而是转变职能,政府职能转变的经济维度,就是既要放松对经济生活的管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平衡与弥补市场经济自发秩序负面后果的保护性社会机制。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维度,就是既要放松对社会生活的管控,让社会更多地承担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能,也要做好培育社会的职能。也就是说,一方面政府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发展经济、了解人民、理解社会,并且及时回应人民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对市场自发中涉及的安全感、社会分化中涉及的获得感,社会分化后对人民的回应中涉及的幸福感进行作为。也就是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好的,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让市场有效、让社会有机,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面回应需求、引领需求、在分工和协同中让国家治理体系成为有机整体。当政府、市场、社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合理规范作用,并且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相互推进的时候,才能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政策优势转化为执行优势的过程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转化过程,这些环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需要我们深入地把握才能实现。

首先,“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化解中国问题中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优势。在新时代谋治理,根本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论主张制度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论主张制度化,关键是把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制度化。这个精神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和真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是实现“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这八个字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制度优势。

其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党的全面领导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国一盘棋的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就是将全国一盘棋的优势转化为促进平衡发展的优势,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优势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优势,就是要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形成的全面综合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政策优势,只有转化为政策优势的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制度的认同感,才能实现制度的整合力。

最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把政策优势转化为执行优势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政策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策,这个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策不是说政策好了,人民理所当然、不言而喻就好了;而是需要我们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政策,也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人为努力去对接为人的政策,不去对接、不去努力,政策不会自动转化为人民的好日子。因此,我们要把政策优势转化为执行优势,也就是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活政策,让政策为自己所用,让政策为自己服务。任何政策都有问题导向、都有目标导向,自己要去领悟和对标、对表,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执行,政策优势所承载的红利才会变为现实。

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聚焦问题、多措共治、有效治理的综合创新过程

首先,“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综合创新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制度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再版和翻版。不简单延续历史,并不等于不对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简单套用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并不等于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不等于不吸收其有益经验;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将古今中外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入国家治理进行综合创新实现有效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聚焦问题、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化解矛盾、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过程。

其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党治、法治、德治、智治、自治和共治“多治并举”的协同过程。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国家治理把制度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的过程。制度优势是一种势能,势能是外在的,性能是内在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需要把势能变为性能,把优势变为优性,这个转变需要通过治理活动来实现,这个治理活动,就是党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和共治的过程。这个党治,就是通过治党实现党治的过程,治党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因为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治党、党要管党;党治就是党治国理政,也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党长期执政,党治就是发挥党的引领作用。法治就是依法治国,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起建设,就是要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德治,就是以德治国,就是从国家层面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在公民层面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自治,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就是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智治就是智慧治理,就是运用“互联网+”进行治理,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共治,就是共同治理、也就是协同、协作、协商和协力的治理过程,也就是要实现综合治理、整体治理,发挥整体效应,提高整体效能,实现治理效能的综合性获得感。

最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一个有效治理的过程。中国的国家治理,不同于西方的“分权治理”,不是小政府、大社会、也不是小政府、大市场,而是有限政府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是以政府为主导、绩效为导向的有效治理;不仅有效果、还要有效益、还要有效率,也就是以效率、效果、效益三者有机统一的效能治理。这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效能治理不是不要科学、不要民主,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相结合的有效治理,也就是既要结果有效、也要过程有效,也就是把有效的治理和有效地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这个有效治理也是一个民主治理过程,就是通过有效回应民众的治理。这个治理也是一个科学治理和治理科学的统一体,就是坚持治理的科学性,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治理;也就是说我们的有效治理是与民主治理、效能治理和科学治理内在统一的治理。

五、结语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科学转化的过程,这个科学转化过程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作为一种以国家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治理,是一种建立在通晓古今中外治理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整合治理,是一种立足现实、聚焦发展不当和不足,实现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的科学治理,是一种面向未来、实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主治理。这种以国家为主导、具有科学、民主、整合内涵的善治,其话语权在于其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在于其有机整合基础上的综合创新,在于其坚持主体性基础上的公共性,在于其过程和结果的有效回应性,在于其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关键在党的领导、根本在政府主导、核心在人民主体、重点在市场有效和社会有机,也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同时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形成整体力量、发挥整体效应、取得整体成效。因为人民的要求和需求是整体的,满足整体需求需要综合治理、整合治理,只有通过整合治理才能实现人民的综合性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不仅要对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且要把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与世界和平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国家治理效能不仅体现在国内而且体现在国际,我们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人民谋和平结合起来,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才能做好双赢、共赢,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

猜你喜欢

效能优势国家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矮的优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画与话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