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2020-03-02李芳梅祁希希陈冬琼韦福巧
严 瑶,李芳梅,祁希希,陈冬琼,颜 艳,韦福巧,蒙 菲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慢性湿疹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瘙痒、皮肤干燥、苔藓样变、脱屑为主[1]。美国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慢性湿疹患病率约10%,且逐年上升[2]。慢性湿疹反复发作使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抑郁情况,而情绪也影响病情,出现恶性循环,对此寻求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3]。《理瀹骈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在治疗慢性湿疹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中医外治对慢性湿疹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药物治疗
1.1溻渍疗法 溻渍疗法分为溻法和渍法,溻法是将用药液浸湿的毛巾或纱布敷于患处,渍法则是将患处直接浸泡在药液中,此法通过其药物和热作用,能改善局部循环,发挥消炎、止痛、止痒、抑制渗出及清洁皮肤的作用,该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及局部病灶,中药外洗、湿敷、坐浴等均属于此范畴[4]。冯常青[5]采用溻渍方(蛇床子、苦参、黄连、白鲜皮、地肤子、防风、紫花地丁、地榆、荆芥、甘草、花椒)外敷治疗慢性湿疹,对照组则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3 周后,两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 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IFN-γ浓度较前上升,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表明中药溻渍外敷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西药治疗更佳。陆璇霖等[6]采取千金饮(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木大力王、两面针、甘草)加减湿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皮肤康洗液湿敷,结果治疗第5 d、10 d、14 d,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9.59%、87.76%、95.92%,对照组分别为46.67%、68.89%、80.00%,说明千金饮加减湿敷比皮肤康洗液湿敷疗效更优。张元瑜等[7]采用润肤止痒洗剂(黄精、蛇床子、杏仁、侧柏叶、地肤子、千里光、甘草、瓜蒌、夜明砂、苦参、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湿疹,每次用药125 ml,按1∶10 比例稀释,每天2 次外洗,每次20 min,对照组外用0.1%糠酸莫米松洗剂,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治疗组为75.0%、25.0%,对照组为71.9%、56.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是0,对照组是18.8%,表明中药外洗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不良反应方面较西医更具有优势。
1.2中药涂擦 中药涂擦是将药物研成粉末按照不同的作用调制,包括膏剂、油剂、散剂、霜剂等,具有清热解毒、祛腐排脓、消肿止痛、收口生肌等功效[8]。柳冬梅[9]采取患处涂擦三黄搽剂(大黄、黄芩、黄柏、苦参、苯酚)联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而对照组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皮肤油脂、角质层含水量、经皮肤水分丢失值)、免疫功能指标(Th1、Th2)、血清因子(外周血IL-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肿瘤坏死因子-2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结果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治疗组可达90.70%,而对照组为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明三黄搽剂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喻文球等[10]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自制黄连皮炎膏治疗慢性湿疹有效率可达93.3%,疗效值得肯定。宋慧丽等[11]采取复方苦参止痒软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对照组仅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皮损瘙痒评分、靶皮损面积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皮肤生理功能(皮肤油脂、角质层含水量)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表皮水分流失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复方苦参止痒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在减少皮损面积、减轻瘙痒程度、改善皮肤生理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1.3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治疗是将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后倒入熏蒸治疗仪中,然后将仪器喷口对准患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余胜斌[12]采用中药(红紫草、防风、地肤子、生地黄、花椒、白鲜皮、蛇床子、桃仁、甘草、赤芍、冰片、大黄、苦参)熏蒸治疗慢性湿疹,对照组采用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结果治疗20 d 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7.50%,表明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较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景万仓等[13]采用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虎杖、蛇床子、马齿苋、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土茯苓、硫磺、冰片)熏蒸治疗慢性湿疹,观察患者皮损情况,结果有效率达77.5%。张健等[14]采取中药(鸡血藤、当归、地肤子、防风、金银花、白鲜皮、薄荷、蒲公英、生甘草)熏蒸联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4 周后两组比较,血清IFN-γ水平治疗组高于对照组,IL-4 水平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瘙痒评分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熏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湿疹在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1.4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将药物经加热处理后敷于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起到疏经通络、温中散寒等作用[15]。郑胜等[16]采用蛇床汤热熨治疗慢性湿疹,具体操作是将蛇床汤(蛇床子、威灵仙、当归尾、大黄、苦参、地肤子、砂仁壳、葱头)的药物研成粉状后用纱布包裹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适宜温度,取出放于患处,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两组疗程均为4 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治疗组在皮损及瘙痒程度方面改善更明显。
2 非药物治疗
2.1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中医理论指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临床多选用风池、大椎、膈俞、脾俞、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具有养血祛风功效的穴位[17-18]。针刺疗法既可采用针刺穴位,也可采用梅花针叩击皮损处。蔡翔等[19]采用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湿疹,针刺主要选取局部阿是穴,再随证配穴,如瘙痒明显者可加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根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理论,采取不同的手法,西药则选择外搽10%尿素软膏联合口服依巴斯汀片,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7.1%)高于对照组(82.1%),考虑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进而促进炎症消退及皮损修复,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火针是针刺疗法的延伸,火针的温热之性,不仅能助阳,而且能引体内的火热毒邪外泄,达到祛风除湿止痒功效。欧阳泠星等[20]将慢性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在皮损中心及皮损外缘上下左右各选1针刺点,以毫火针针刺,后用艾灸悬灸,隔日1 次;对照组则白天口服阿司咪唑片,睡前口服盐酸赛庚啶,每日1 次治疗1 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火针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湿疹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好。刘茵等[21]治疗慢性湿疹采用火针联合西药治疗,火针主穴选取局部阿是穴配合天枢、曲池、风市、血海等,西药选择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照组仅西药治疗,通过对比患者湿疹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症状改善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8、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结果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0.9%,而对照组为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对于慢性湿疹疗效肯定,与药物治疗相比成本更低,无明显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2.2灸法 灸法不仅能开放皮肤腠理,引热外行,而且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马梅青等[22]采用药艾熏灸患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药艾成分:苍术、白术、茯苓、白蒺藜、防风、荆芥、泽泻、茵陈蒿、陈皮、豨莶草、路路通、蝉蜕、甘草,内服中药选择除湿祛痒汤加减(苍术、麦冬、赤芍、白术、当归、泽泻、茵陈蒿、川芎、土茯苓、紫草、茜草、芡实、地肤子、蝉蜕、蛇床子、苦参、防风、白蒺藜、合欢皮、甘草),治疗24 d后,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及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进行评估,结果有效率达72.7%。李梦等[23]治疗慢性湿疹,分三组对照观察,分别采用细药灸条灼灸局部阿是穴、火针针刺皮损及边缘、外搽卤米松软膏治疗措施,治疗后三组瘙痒程度评分下降,灼灸组评分降低最明显,表明细药灸条灼灸局部阿是穴治疗慢性湿疹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式。孙捷等[24]采用中药药烟熏灸患处合口服西药治疗,将熏灸药物(紫草、大黄、薄荷、白鲜皮、艾绒等)置于炉式熏灸器内,然后将熏灸器置于离皮肤5~10 cm 处,每天1 次,每次30 min,西药选择口服左西替利嗪;对照组采取外用糠酸莫米松配合口服左西替利嗪。治疗2 周后,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56.7%。临床对比发现炉式熏灸器药烟熏灸治疗慢性湿疹在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3药线点灸 药线点灸是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治疗的方法。壮医药理论指出只有邪毒入侵,或正气不足,导致三道两路(谷道、气道、水道和龙路、火路)受阻,人体平衡遭到破坏,天、地、人三部之气不能同步运行则发病,药线点灸能调节气血,驱邪外出,恢复人体平衡[25]。药线点灸在治疗皮肤瘙痒方面具有明显疗效,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考虑与调节机体神经免疫机制相关。吴椋冰等[26]运用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湿疹,选择皮损部位梅花穴,配合手三里、曲池、血海、足三里,再随症选穴,每日1 次,对照组使用派瑞松乳膏,每日2次,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为64.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周俊琳[27]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湿疹,中药内服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山栀子、通草、车前子、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药线点灸主穴选择葵花穴,配合双侧血海、百虫窝、三阴交、曲池等,结果总有效率高达96.67%,并且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证实药线点灸配合中医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理想。药线点灸操作简便,止痒迅速,能及时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可推广使用。
2.4穴位疗法 现在临床常用的穴位疗法有穴位埋线、穴位贴敷、耳穴贴压等。李煜等[28]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埋线主穴为: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等,60 d埋线4次,每次间隔时间14 d,中药选择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制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对照组仅给予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5.7%、72.4%,说明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内服。谢晶晶等[29]采用穴位敷贴配合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敷贴药物包括细辛、肉桂、麻黄、苍术、附子、防风、地肤子、薄荷,将药物加工成片剂,然后置于无菌敷贴中间,贴于大椎穴,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积分下降80.76%,说明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效果肯定。
3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湿疹确有疗效,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皮损面积及减轻瘙痒程度,能降低复发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避免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未透彻,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缺乏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因此建议深入挖掘各种治疗方式的作用机制,从而寻求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模式,可采取多学科协作,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支撑。考虑到患者经济因素,因此不建议两种以上治疗方式联合使用。目前外治方式多样,建议通过相关研究,找到最佳治疗方式,利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