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家刚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总结

2020-03-02范丽丽施学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邪清肺咽喉

范丽丽,施学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喉源性咳嗽由我国中医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1],简称“喉咳”,属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古代医籍中虽无此名称,但文献记载有“燥咳”“风咳”“干咳”“郁咳”等病名,是指因外感邪气及脏腑功能失调、痰凝气滞、异气刺激咽喉,以咽痒则咳,无痰、少痰或咽喉部异物感明显,甚则咳引胸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2],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邓家刚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 年,在喉源性咳嗽的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笔者跟师临证已近三年,兹将邓家刚教授诊治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诊治之先须明辨病因病机

1.1风邪为发病首因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而喉源性咳嗽是由咽喉部疾病引起,简称“喉咳”,属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邓家刚教授认为本病以“咽痒即咳”为主症,“无风不作痒”“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玉机真脏论》),表明风邪是该病的首要发病因素,“风火相旋搏结咽喉而生痒,咽痒则干咳不己”(《证治汇补》)。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胜上扰,邪滞咽喉,导致肺失宣发肃降之功而发为咳嗽。因此,“风邪作祟”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内风与外风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

1.2风邪恋肺,脏腑失调为主要病机 《素问·咳论》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脏腑功能失调,痰湿、瘀血、气滞等病因皆可令咽喉失养,肺失清肃而作咳[3]。《素问·阴阳类论》曰:“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土失司则生化无权,导致脾不升清则难以上养于喉,引发咳嗽,多伴有咽喉异物感明显,痰多质粘,神疲乏力等症。气机失常,郁结内生,久则化热,或肝火上炎,木火刑金,灼炼津液,宣降失常,咽喉失于濡养而咳,多伴有咽干、口干、口苦、情绪波动、焦虑等症状,常因情志不畅诱发。《罗氏会约医镜》曰:“凡干咳嗽,暴得者乃火郁于肺中,久病者系内伤亏损,肺肾不交,津液枯涸而然。”临证发现肺肾阴虚者津液不能上承,肺失清润,咽失滋养,则易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咳甚声如犬吠,夜间发作或加重,咽痒咽痛、口燥咽干、盗汗、腰膝酸软、便秘等症状。邓家刚教授临床强调脏腑辨证,常将喉源性咳嗽分为风邪犯肺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肺虚恋邪证、痰湿蕴肺证等论治。

2 遣方用药当圆机活法

2.1善于反性配伍组方用药 所谓“反性配伍”是邓家刚教授在长期从事《金匮要略》《中医学导论》及《中药学》教学和科研中,对张仲景小柴胡汤、大黄附子汤、半夏泻心汤、附子薏苡败酱散等经典名方及后世各家相关时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用药规律而提出的组方配伍理论。邓家刚教授认为:喉源性咳嗽多因感寒而起,旋即邪传里化热,故多数患者见有咽痒干涩、痰少色白等寒热不著或寒热兼夹之象,且迁延数周甚则更久,临床用药以疏风利咽、宣肺止咳为治疗原则,组方用药时切忌纯用大队苦寒或辛热之品,而应选择寒温兼顾的反性配伍法组方用药。邓家刚教授最常用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合方化裁,以金银花、连翘苦寒之品清热解毒以解风热之伤,以防风、荆芥辛温之物解表祛风以透未尽之寒,再配以宣肺止咳、利咽开结之品,则可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2.2擅长伍用壮瑶药物 壮瑶医药是广西特色的医药资源,邓家刚教授曾多次深入金秀、河池等民族地区考察壮瑶药用资源及走访当地瑶医,对壮瑶医药有较深的认识。在临床上,邓家刚教授非常重视广西特色中药和壮瑶药的应用,如广藿香[4]45,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喉源性咳嗽之脾虚湿阻证,症见胸中烦闷不畅。五指毛桃[5]是壮瑶医常用的药物,具有补气健脾、祛痰平喘、祛风湿、止痹痛等多种功效。五指毛桃补气之效功同黄芪而又不致过于温燥,且兼能化湿,极其适合岭南气候多湿邪的特点,适用于喉源性咳嗽之卫表不固、肺虚恋邪等证。矮地茶[4]361又名不出林,具有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适用于久病热伤血络、瘀血内阻所致喉源性咳嗽,咽喉见有明显滤泡增生等症。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能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适用于肺肾亏虚,干咳气促,气弱乏力等症。枇杷叶[4]204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善治肺热咳嗽,症见咽喉气逆喘急,少痰色黄质粘。化橘红[4]74、陈皮[4]191可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擅治痰结气郁所致咳嗽痰多、呕恶痞闷等喉源性咳嗽。木蝴蝶[4]64清肺热,利咽喉,用于喉源性咳嗽症见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等。龙脷叶[4]97擅长润肺除痰,适用于喉源性咳嗽症见肺热、喉痛等,符合甘淡清轻治上焦的用药原则,是两广常用的喉科保健佳品。

2.3注重辨体施治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认为,喉源性咳嗽病因及发病原理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属于西医学中的变态反应性疾病[6],且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多选择抗生素或者抗过敏治疗。邓家刚教授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临证发现喉源性咳嗽患者的体质类型多为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特禀质等,临证多选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整处方用药纠正患者体质偏颇以达治病效果。例如气虚质人群平素体质虚弱易感风邪,搏结于咽喉导致肺失宣降诱发该病,可加用黄芪、白术、党参等;阴虚质人群机体津液、精血等阴液相对不足,咽喉失于津液滋养,肺失濡润,气逆作咳,可加用沙参、麦冬、玉竹等;气郁质人群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正气不足,邪毒内干,上犯咽喉,或因郁结化热,灼伤津液,气机宣降失常,可加用佛手、陈皮等;痰湿质多因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肝胆疏泄功能失职,聚为痰湿,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可加用薏苡仁、白扁豆、广藿香等;特禀质多先天禀赋不足或受禀赋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差,易诱发喉源性咳嗽,可加用灵芝、五指毛桃等。

3 典型医案

患者,男,37岁,广西南宁人,主诉:咳嗽2周余。就诊时间:2020 年9 月20 日。患者自述2 周前因吹空调后觉咽喉疼痛,自服“阿莫西林”抗生素药物,流涕、鼻塞等症状好转,仍见咳嗽,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咽痒如蚁行感,干咳,呈阵发性呛咳,气紧,痰少色黄质粘易咯,口干口渴,饮水稍见缓解,睡眠不佳,难入睡,胃院闷胀,纳差,嗳气,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稍弦。体格检查:咽喉充血,红肿,咽后壁见多个滤泡增生,鼻咽部黏膜平滑无异样分泌物,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无特殊。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咳嗽,风邪犯肺证。治法:疏风解表,清肺利咽。予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化裁:金银花20 g,防风10 g,连翘12 g,荆芥10 g,蝉蜕10 g,桔梗10 g,苦杏仁10 g,牛蒡子12 g,神曲10 g,枇杷叶12 g,木蝴蝶12 g,桑叶12 g,菊花12 g,白扁豆15 g,茯神15 g,甘草10 g。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3 次服。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咽痒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守方再进3剂。电话随访患者咽痒、咳嗽等症未再发作。

按:该患者系外感风邪咳嗽未愈,以咽痒即咳为主症,再加之秋令节气多有燥邪依附,以咽痒、咽干为主要症状,体格见咽喉充血,红肿,咽后壁多个滤泡增生,系风邪犯肺导致的咳嗽,咽干少痰为燥邪所犯。临证以疏风解表、清肺利咽为原则,在以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基础上进行化裁。方中以金银花与连翘配伍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适用于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防风乃“风中润剂”,药性颇为缓和,温而不燥,治风通用,善祛内外之风;荆芥解表散风,荆防药对药性平和,祛邪而不伤正。本案处方以金银花-连翘与荆芥-防风两组药对为君,旨在疏风解表,体现了邓师寒热反性配伍的用药特点。苦杏仁、枇杷叶、木蝴蝶、蝉蜕、牛蒡子等药入肺经,可调节肺脏宣发、肃降之功,诸药可宣肺止咳、化痰利咽,共为臣药。“燥主秋令”,与肺相应,肺为“娇脏”,风邪挟燥,从口鼻入,最易使肺津受损,清肃失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胶粘难咳,故桑叶与菊花相配,走肺络可轻清凉散以疏风清肺,走肝经防木火刑金以清肝宁肺,两药配伍共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白扁豆、茯神、神曲健脾宁心,亦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共奏疏风、清肺利咽之功。

4 小 结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临证较难治愈。邓家刚教授认为喉咳皆因“风”作祟,指出“风邪作祟,脏腑失调”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上擅长反性配伍组方用药,常以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合方化裁,结合体质学说辨体施治,特别注重壮瑶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风邪清肺咽喉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冬清肺火用橄榄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