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国内宋代题画诗研究述论

2020-03-01刘泽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内宋代

摘 要:两宋是中国文学与中国绘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系联的时代,而作为二者结合的典范——题画诗就成为探讨两宋语图关系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近二十年国内宋代题画诗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发现宋代题画诗研究呈现一种片段化的研究倾向,主要集中于宋代题画诗综合性研究、題山水画诗研究、苏轼与黄庭坚题画诗研究以及题画诗之美学研究等,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二十年来国内宋代题画诗的总体研究面貌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近二十年 国内 宋代 题画诗 研究述论

引 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a。两宋是文学与绘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系联的时代,如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其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张舜民《跋百之诗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c;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其一:“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d;白玉蟾《题欧阳氏山水后》 :“何人作此无声诗,展开如入溪山镜”e。而宋代题画诗作为宋诗题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诗画互融的创作实践活动中,历经渐染熏陶,取得很大成就。

一、近二十年国内宋代题画诗研究概况

通过总结近二十年古代题画诗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对宋前题画诗进行研究的比较少,而对宋、元、明、清题画诗进行研究的则比较多。

其中宋代题画诗的著述成果比较丰硕,除了邓乔彬、吴企明、陶文鹏、张宝石、祝振玉、张毅、程杰等老一辈学者对宋代题画诗进行过研究外,刘继才、陈才智、钟巧灵、谷曙光、傅怡静、杨万里、陈天佑等许多中青年学者也为宋代题画诗的研究及未来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二十年学术界对宋代题画诗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宋代题画诗综合性研究、题山水画诗研究、苏轼与黄庭坚题画诗研究以及题画诗之美学研究等方面,呈现一种交错、断续的状态,对于熟知的、显而易见的研究对象会倾其全力进行反复剖析,而对生疏的、不易梳理的研究对象就涉及很少,显得不平衡。

二、近二十年国内宋代题画诗研究分类

文章依托中国知网数据库、超星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主流数据库,以及全国重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把以宋代题画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论文进行整理。

这里有两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其一题画诗的学科界定问题,有学者把题画诗研究定为文学研究,有的定为艺术学研究,有的定为比较学研究,有的定为跨学科研究,有的定为综合性研究。题画诗研究的落脚点在诗歌,题画只是修饰诗歌的定语,因此题画诗研究应定为文学研究。

其二题画诗的命名界定问题,现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分歧,如以山水题材为例,标题出现过题山水画诗、题画山水诗、山水题画诗、山水画诗、山水类题画诗和山水画题画诗等,应该对此类命名定义进行统一,同样的含义不应该出现多种不同说法,笔者认为比较恰当的表述方式是以“题山水画诗” 来命名山水题材的题画诗。

(一)从时间分布进行梳理

在 2000年至 2019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出现以宋代题画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15篇、期刊论文共有80篇左右。著述方面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中国古代题画诗专题或综合研究类,5部左右;其二是中国古代题画诗选注、汇编类,2部左右。

在 2000年至 2005年间,出现博士学位论文 1篇、硕士学位论文 1篇、期刊论文 8篇。博士论文如赵晓涛的《 游于艺途——宋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 复旦大学 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如翁晓瑜的《黄庭坚题画诗研究》( 四川大学 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如陈才智的《苏轼题画诗述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 6期)、张宝石的《东坡题画诗的文化解读》(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 10期) 等。在 2006年至 2010年间,出现著作 3部、博士学位论文 2 篇、硕士学位论文8篇、期刊论文 21篇。学术著作,如钟巧灵的《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刘继才的《 中国题画诗发展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等;博士《北宋山水题画诗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李源清的《宋代题动物画诗研究》 (广西大学 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等;期刊论文,如彭敏的《论苏轼题画诗的寓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 2期)、钟巧灵的《宋代尚画之风与题画诗的繁荣》 (《学术交流》 2008年第 5期) 等。在 2011年至2015年间,出现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期刊论文 21篇。博士论文,如贺小敏的《南宋诗学与书画艺术的融合研究》 (南开大学 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如李广艳的《黄庭坚题画诗研究》(漳州师范学院 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宋春华的《元祐文人集会中的题画诗研究》 (广西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等;期刊论文,如赖仕贤的《黄庭坚题山水画诗中的画论与诗情探究》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吴华峰的《从三首题画像诗看北宋诗坛对杜甫的接受》 (《中国文化研究 》 2012年第2期)等。在 2016年至 2019年间,出现著作1部、硕士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 26篇。学术著作,如吴企明的《诗画融通论》(中华书局 2018年版);硕士论文,如陆艳阳的《宋代题人物画诗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如赵文焕的《论黄庭坚贬谪时期的题画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吴瑞侠与吴怀东的《梅尧臣题画诗考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 等。

(二)从内容分类进行梳理

1.宋代题画诗综合性研究

北京大学李更的硕士学位论文《宋代题画诗初探》 (1992)是硕、博论文里对宋代题画诗进行开创性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从社会文化的高度进行理论探讨与总结,认为题画诗成为造型艺术配角而直接参与绘画创作,是古代哲学思想内容的现实性与绘画审美传统观念的空灵化所造成的必然表现;西北大学林颖的硕士学位论文《唐宋题画诗研究》 (201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宋题画诗,以题画诗的审美功能为落脚点,认为题画诗的诗画融合 “是艺术发展的要求,也是拓展唐宋两代诗歌题材和表现手法的重要艺术形式”f,同时进一步发掘唐宋两代题画诗在诗画互渗方面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叶林艳的硕士学位论文《宋代题画诗研究》 (2013)从诗情画意对宋代题画诗的影响出发,认为题画诗 “具有传统的制约规范,以及在此制约规范之下建构的审美要求”g,通过画境美与诗性美相互融合后的审美理想的寄托,突出题画文学对宋文士之生命安立和精神安顿的重要作用。

2.宋代题山水画、动物画诗研究

扬州大学钟巧灵的博士学位论文 《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 (2006) 以宋代题山水画诗的创作背景为立足点,认为宋代是“题山水画诗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h,而文人也“善于根据所题咏画作的不同品类,使用不同的笔墨,使题诗与原画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保持和谐一致”i,借助山水画的视觉空间与诗歌的比兴联想,创作题山水画诗就成为摆脱喧嚣与繁杂、获得清新与宁静的最佳方式;河北师范大学齐亮亮的硕士学位论文《北宋山水题画诗研究》 (2009) 认为“山水题画诗成为北宋题画诗创作的主流”j,并针对北宋山水题画诗的分类标准、精神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剖析;钟巧灵的《论宋代题山水画诗“画中有我”的自寓性》 发现特定文化下的创作心态与山水画描刻的实际情境,是直接导致题山水画诗表现出 “画中有我”自寓意识的重要原因;广西大学李源清的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题动物画诗研究》 (2010) 通过对宋代题动物画诗的多视角解读,明确了宋代绘画的形意关系以及“贱肥贵瘦”的审美时尚理念,进一步揭示出宋人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情趣。

3.宋代题画诗之诗画融通研究

复旦大学赵晓涛的博士学位论文《游于艺途——宋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 (2003) 以宋代诗歌与绘画产生关系的文化背景为立足点,从宋代文士的绘画意识与画家的文学意识两方面展开考察,认为题画诗创作是赏画与题诗双重艺术体验的有机统一,其对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贺小敏的博士学位论文《南宋诗学与书画艺术的融合研究》 (2013) 主要以南宋诗歌思想发展为线索,参照书论与画论,结合南宋士人心態与文艺创作,着重阐述“这一时期诗学与书画艺术的交融互补的历程”k;赖仕贤的《黄庭坚题山水画诗中的画论与诗情探究》从黄庭坚题画诗体现出的“尚韵重意的画论观”l与“诗画相融的审美追求”m进行阐释,试图梳理出北宋文人画思潮里的绘画理论;杨志翠的《宋代文人集团及其题画诗对山水画审美发展的影响》 认为宋代文士由于政见不同,相互倾轧,逐步形成避祸心态,而寄情山水的题画诗,就成为自我心灵慰藉的理想载体,同时这种创作实践也影响着山水画的审美观念与发展方向;钟巧灵的《诗画相逢两相应——论宋代题山水画诗与山水画的和谐》 发现宋代文人进行题山水画诗创作,善于“根据所题咏画作的不同品类,使用不同的笔墨,使题诗与原画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保持和谐一致”n。

4.宋代题画诗之美学研究

西南大学原军慧的硕士学位论文《黄庭坚题画诗中的美学思想研究》( 2008) 认为黄庭坚在题画诗里提出“韵”的概念,开辟出“韵”作为一个独立美学范畴的途径,还延展了“韵” 的内涵;四川师范大学余萍的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山水题画诗及其审美意义研究》( 2009) 通过分析宋代山水题画诗的不同审美方式与形态,一方面阐述出宋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氛围及审美风尚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探析出宋代山水题画论文,如傅怡静的《宋代题画诗集与画谱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等;硕士论文如齐亮亮的诗蕴含的审美意境以及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与境界对后世的影响;陈春艳的《试论苏轼题画诗的写意性》认为苏轼题画诗是“意从肺腑出”,而其也擅长把淡泊精神转化、寄寓在空蒙含蓄的水墨丹青之中,既抒发出诗人的“恬静闲适”,又表现出诗境的“淡泊淳美”;刘儒与李寅生的《朱熹题画诗审美意蕴浅析》认为朱熹题画诗表现出异于宋代诗学的审美特征,并以“自然情趣、哲理精神、道德风骨、幽默诙谐”o丰富了宋代题画诗的审美意蕴与审美趣味。

5.宋代题画诗总集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傅怡静的博士学位论文《宋代题画诗集与画谱研究》 (2007) 主要以唐宋诗画关系为核心论点,从第一部题画诗总集与别集、第一部官方画谱与私刻画谱入手,重点探讨著者情况、编纂特征、思想含蕴、诗画理论等方面内容,并进一步考察诗歌与绘画在多个层面发生的互渗互融;西北师范大学杨旭东的硕士学位论文《〈声画集〉与宋代题山水画诗》(2009) 以孙绍远编纂的《声画集》 为主要研究文献,以宋代题山水画诗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声画集》的编纂动机与分类标准进行考察,然后阐述北宋中后期山水画的创作主体及发展概况等,最后探讨宋代文士在理论与实践双向交流下,实现诗画艺术融合的最佳途径;傅怡静的《论中国首部题画诗集〈声画集〉的画史价值》 着力探讨《声画集》 里题画诗对于探索发现唐宋两代绘画史料的价值和意义,并由此证实编纂者孙绍远“因诗而知画”的美学理念。

三、宋代题画诗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一)宋代题画诗的研究现状

近二十年学术界对宋代题画诗的研究,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如学术著作在 2006年至 2010年间出现 3部,2016年至 2019年间出现 1部;博士学位论文在 2000年至 2005年间出现1篇,2006年至2010年间出现 2篇,2011年至 2015年间出现 1篇;硕士学位论文在 2000年至2005年间出现1篇, 2006年至 2010年间出现 8篇, 2011年至 2015年间出现5篇,2016年至 2019年间出现 1篇;主要期刊论文在2000年至 2005年间出现8篇,2006年至 2010年间出现21篇,2011年至 2015年间出现21篇,2016年至 2019年间出现 26篇。可以看出学术著作与博士论文的总量较少,而且出现次数也在下降;硕士论文的总量不多,而且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期刊论文的总量较多,但是有些文章质量稍欠。关于宋代题画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有些学者认为宋代题画诗的研究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可以挖掘的学术潜力不大、学术空间较小。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学术成果进行数据分析,会发现学术界对宋代题画诗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宋代题画诗综合性研究、题山水画诗研究、苏轼与黄庭坚题画诗研究以及题画诗之美学研究等方面,呈现出一种点面分离、断续不接的状态。

(二) 宋代題画诗的研究发展前景

按照题画诗的题材进行分类,还有很多研究类别没有涉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广阔学术空间,如宋代孙绍远的《声画集》 把题画诗分作 26门类:“曰古贤、曰故事、曰佛像、曰神仙、曰仙女、曰鬼神、曰人物、曰美人、曰蛮夷、曰赠写真者、曰风云雪月……”p,而清代陈邦彦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把题画诗分作30类:“天文类、地理类、山水类、名胜类、古迹类、故实类、闲适类、古像类、写真类、行旅类、羽猎类……”q如以竹木类、花卉类等意象为主的植物题画诗,其涉及诗歌、绘画、植物学等;以仙佛类、神鬼类等意象为主的宗教题画诗,其涉及诗歌、绘画、宗教学等;以古迹类、宫室类、器用类等为主的古物题画诗,其涉及诗歌、绘画、考古学等。另外宋代题画诗的作者对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等人,南宋的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而梅尧臣、苏辙、僧道潜、晁补之、僧惠洪、周紫芝、陈与义、刘克庄等人的题画诗很少涉及。

结 语

宋代题画诗在前代题画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题材意蕴的丰富和艺术表现的成熟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代题画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题画诗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精读与梳理相关古籍入手,结合绘画艺术、诗歌意象,及宋代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再借助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宋代题画诗的研究空间。

a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

b 〔宋〕苏轼撰,〔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525—1526页。

ce傅璇琮、倪其心、孙钦善、陈新、许逸民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670页,第3762页。

d 〔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55页。

f 林颖:《唐宋题画诗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g 叶林艳:《宋代题画诗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hi 钟巧灵:《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j 齐亮亮:《北宋山水题画诗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k 贺小敏:《南宋诗学与书画艺术的融合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lm 赖仕贤:《黄庭坚题山水画诗中的画论与诗情探究》,《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第92—93页,第96页。

n 钟巧灵:《诗画相逢两相应——论宋代题山水画诗与山水画的和谐》,《学术论坛》2006年第5期。

o 刘儒、李寅生:《朱熹题画诗审美意蕴浅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p 孙绍远编:《声画集·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q 陈邦彦编校:《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总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作 者: 刘泽华,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中国古代诗画比较。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国内宋代
浅析国内会计准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的差异及两地准则趋同建议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