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与中德文化交流

2020-03-01何泽逸卓光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海涅文化交流鲁迅

何泽逸 卓光平

推 介 语

地处二千五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绍兴,绍兴文理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推进人才培养实践,以期形成自己的模式和特色。自新世纪以来,学校在推进校地融合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发掘“民族魂”鲁迅的民族精神价值和“文豪”鲁迅的国际文化影响,打造了“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使学生既拓展国际文化视野又得到学术能力锻炼,以此来推进卓越人文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促进部分优秀者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让更多同学接受优秀文化熏陶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可以说,“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系列活动不仅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还对高校卓越人文人才的培养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推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的三位同学有关“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研究的论文三篇。

摘 要: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开始关注德国文化,他从关注尼采逐渐延伸到关注海涅等世界文豪的著作和思想上,而海涅也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9年5月14日,绍兴文理学院携鲁迅文化基金会举办了“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鲁迅与海涅的精神联系以及当代价值,而且也促进了中德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拓宽了中德文化交流之路。

关键词:鲁迅 海涅 跨时空对话 文化交流

从2014年起,绍兴文理学院就携鲁迅文化基金会连续举办了多场“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9年5月14日,绍兴文理学院再次成功举办了“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更多的人去深究鲁迅与海涅思想精神的相通性,认识到鲁迅与海涅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

一、鲁迅与海涅的精神联系

早在日本留学时,鲁迅就开始关注德国文化。1902年到日本去留学后,鲁迅了解到给日本带来巨大变化的“明治维新”曾受到德国文化的影响,于是便开始对德国文学产生了兴趣。直到弃医从文以后,鲁迅也一直关注德国的教育,曾一度想前往德国留学。此外他还尤其喜欢阅读德国书籍,鲁迅在东京搜购德文的新旧书报,在公寓里依靠字典自己阅读,通过德文这块“敲门砖”去阅读世界各国文学,在此过程中鲁迅认识到了很多德国的作家以及学习了许多德国文化。但是由于译文非常稀少,东京的书店觉得没有销路,便不销售,鲁迅只能列出书单,托相识的书商向丸善书店定购,再等待两三个月后从欧洲寄来,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鲁迅在翻译方面的造诣颇高。在他阅读德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尝试用德文翻译德国著作,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德文翻译德国文学;二是通过日文翻译德 国文学;三是通过德文翻译别国文学。在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他首先关注到的是尼采,后来随着视野的拓展,他对海涅也推崇备至。这两位世界文豪一个被称为“中国新文学之父”,另一个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们的精神思想有着一种相通性。鲁迅在留学日本时期用骚体韵文翻译了两首海涅的爱情诗。1914年2月,周作人在《艺文杂话》中引用了这两首译诗。并且鲁迅早年对海涅诗歌的翻译至今一直被研究界视作是最早从真正意义上在中国译介海涅。鲁迅是在翻译海涅作品的过程中慢慢了解海涅的,因此对海涅作品及其思想的理解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1930年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中,还以海涅为例,谆谆教导青年作家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消除“文学至上”思想。那时候的鲁迅对海涅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而在翻译了《海涅与革命》后,鲁迅才意识到海涅“一向被我们看作恋爱诗人,但也有革命的另一面。他将永远存在,而且更加灿烂”a。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具有批判精神的鲁迅发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于是他更加尊敬海涅并深入地研究海涅作品的思想。他发现海涅与自己一样,不光是一个是诗人,一位批判家,更是一名战士,他们共同关注人的价值地位,追崇人道主义精神,还会结合国情分析本国的民族性。自从找到了他与海涅在思想上的联系,鲁迅就在海涅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直到晚年鲁迅还会关注日本对海涅的研究,这也为后人能挖掘中的两大世界文豪的当代价值奠定基础。

二、鲁迅与海涅的当代价值

“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让后人看到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通之处,而且也更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海涅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鲁迅与海涅都是极具思想家气质的作家,他们一生都在追求进步的思想。他们既是旧制度、旧文化的批判者,也是新社会、新文明的追求者。虽然鲁迅与海涅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两者批判的主要内容也有一定的偏差,但是这不妨碍两人崇尚科学和进步的思想。

海涅生活在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交替的时期,身为犹太人的他从小就受人歧视,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因此他从小就埋下了批判封建社会和崇尚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海涅看到了文学艺术不再是一种高雅地反映现实社会的方式,就是沦为一种麻痹生活用來取乐的工具。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他主张作家以艺术家为内核,从民众的利益出发,通过艺术(海涅这里即为文学创作)为民众剖析历史与时事(尤其是政治事件)诸现象背后的因果关联,对其起一种启蒙作用。在海涅看来,“现在是思想斗争的时代,期刊是我们的要塞”。于是他主动地当担起社会责任,主动关注民众的社会需求,并从他的作品中体现自己的悲悯和关怀。他的这种做法延续了他的一生,他的这一行为也被后世许多人崇拜并效仿,通过文学作品抨击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将心中应有的社会蓝图呈现在作品中,不仅能使萧条的文学艺术复兴,而且还能使其成为反映政治的工具。这样的想法就连鲁迅也推崇备至,当时在向国人大力介绍摩罗诗人时,鲁迅尽管没有直接列举和介绍海涅,但就他所介绍的摩罗诗人的创作与精神特点来说,海涅无疑也就是他心目中的那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b

另外,无论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还是海涅的《还乡集》,都体现了两位大文豪以“过客”的身份记录年少时在故乡的往事和回忆,那是一个离乡人的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难言之隐,但是更多的却是以一位外客的身份重新审视故乡的变化,而在文字之中我们看到的是批判和嘲讽。鲁迅与海涅一方面对于故乡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故乡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另一方面也对现实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有力的抨击。相比而言,鲁迅更侧重于对故乡底层人民的精神麻木进行客观的呈示;而海涅则更多的是通过象征等手法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庸俗社会。当然,两人也都对故乡的未来有所期待。c这种虽然直接但充满希冀的期盼对两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有所指点,鲁迅希望故乡人能够彻底地意识到自己的愚昧,挥手过去,迎接充满进步思想的新世界,而海涅则希望新的一代不受束缚,有自我思想地去享受自由,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这种思想的呈现就是留给后世最大的价值宝藏。

另外,“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学交流活动不仅就鲁迅对海涅的认识及其自身与海涅的共同点、以及鲁迅翻译海涅的作品及其作品精神特质的了解,鲁迅与海涅对故乡的“反叛”等方面进行探讨,还从鲁迅和海涅在中德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这一重要方面做出了定位和判断,也为我们研究鲁迅与海涅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三、鲁迅、海涅与中德文化交流

自“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论坛的圆满结束,鲁迅与海涅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人们不仅通过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深层次地了解了鲁迅与海涅的思想联系和他们在文学上遗留的当代价值,而且还深化了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程度,拓宽了两国文化交流之路。

海涅作为德国伟大的抒情诗人在中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海涅做深度研究, 虽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但是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对海涅的作品做过积极的、精辟的评价。就如1920年3月3日郭沫若的《致宗白华》书信中说:“诗的主要成分总要算是‘自我表现了,所以读一人的诗,非知其人不可,海涅的诗是他的一生的实录,是他的泪的结晶。”1926年郁达夫在《文艺诗集》中说道:“海涅是歌德以后的最大抒情诗人,他的络笑怒骂……都是明珠似俞韵语。”而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数不胜数。艾思奇译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杨武能编译的《海涅抒情诗选》 ,等等。介绍、宣传、翻译海涅作品还有不少志士仁人,举不胜举。这些学者、专家都为中德文化的交流付出了很大精力,谱写了不朽的光辉史篇。d

随着海涅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鲁迅对海涅的喜爱逐渐溢于言表。在此次对话活动中,“黄健教授指出,鲁迅是真正理解海涅思想并认识到海涅文学价值的。他不仅把握住了海涅浪漫抒情的艺术特色,也把握住了其人格意志和精神品格的特點,并把他介绍到中国来,从而推动了海涅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德文化的交流”e。而在鲁迅与海涅两位文学巨匠的后裔和中德两国文化研究专家的见证下,鲁迅与世界研究所于2019年5月14日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立,这是国内外第一家以世界视角研究鲁迅的机构。此外,鲁迅文化基金会在此次活动之后也受到海涅故乡杜塞尔多夫的邀请,参观了市立博物馆,在莱茵河畔参观了海涅的故居,开展鲁迅与海涅的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海涅心灵和思想的相通性,更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海涅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也促进了中德两国的文学交流和中德两国文化界的友好往来,同时还进一步促进了海涅故乡杜塞尔多夫与鲁迅故乡绍兴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交流合作。f此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人们对两位世界文豪的研究却并没有止步。可以说,“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让更多人了解鲁迅与海涅的精神联系以及当代价值,而且也促进了中德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拓宽了中德文化交流之路。

a 王锡荣:《鲁迅与德国文学简论》,《上海鲁迅研究》,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版,第21页。

bcef寿永明、卓光平:《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化交流中的鲁迅与海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d 李智勇:《海涅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湘潭大学学报》第3期,第111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师对话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2019R432029)和绍兴文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最终成果

作 者: 何泽逸,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成员;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海涅文化交流鲁迅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孔乙己
让人心安,是为大善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海涅寄石头
阿迅一族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