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融合模式下中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衔接探究

2020-03-01翟海茵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会计专业财务会计

■翟海茵

(北海职业学院)

引 言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职业院校要“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要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在高职院校开展“3+2”5学年一贯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的衔接,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证科目相对应的课程,并形成课程标准,结合职业资格考试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

《财务会计》作为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学生日后能否胜任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工作及在专业领域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本文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课衔接程教学设计的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

1 中高职衔接《财务会计》教学现状及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缺乏递进式衔接。当前的高职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中职教育则侧重于工作导向,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中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独立,缺乏密切联系,造成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形成递进式衔接。

第二,教学内容重复。由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导致《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在中高职阶段出现重复的现象。高职院校招收普高生的人数通常多于中职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往往以普高生为根据,以零起点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不顾普高、职高两类不同生源的知识、能力、素质背景的区别,采用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又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影响中职生源的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岗位技能训练。《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由于学时安排、实训条件有限等原因导致在高职阶段的实训时间较短,实务练习较为简单,甚至有些实训项目与中职重复雷同。许多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的学习,岗位技能比中职没有明显提升,这样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技能与职业岗位不匹配,还要再去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习,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 中高职衔接《财务会计》教学设计

2.1 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

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研究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只有准确定位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职业教育才能实现顺利衔接。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企业中难度较低、但劳动频率较高的基础岗位,如收银、营销等。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在技能构成上强调初级职业通用能力的熟练性,能力构成上要求日常工作的通用能力。中职学生只需掌握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具备会计基本技能和简单核算能力,最重要的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地方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等的一般岗位。因此,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能力,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能编报、审核财务会计报表。另外,高职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升学、后续学习的可能性。

会计专业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决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既要准确把握中、高职两种不同层次教育的教学范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度,又要在课程内容上做到纵向逐层递进和横向相互融通。

2.2 教学设计以考证要求为标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和方法应符合考证要求,纳入职业资格考证,实现课证融合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供切实保障。由于财政厅已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因此在高职阶段则要求学生要考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证书。

根据课证融合的要求,在设置各部分课程内容时都要达到考证要求。中职《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难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会计基础》相似,侧重于学生单项核算基本技能与准则执行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主要为会计基本的理论知识、法规准则和核算方法,包括:会计法律法规、货币资金核算、应收和预付款项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财务报告编制。高职《财务会计》的难度与助理会计师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相当,侧重于学生综合核算技能与准则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强化会计方法的运用,加强会计技能的训练,将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课程内容可以学习企业常见业务的处理,使学生掌握并能正确执行相关财务法规制度或财经方针政策,独立承担一个方面或某个会计岗位的财务工作,学习内容除了中职阶段要求掌握的部分还应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金融资产核算、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等。

2.3 课程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中高职《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中职阶段的课程内容一般侧重“打基础,点到为止”,而高职阶段的课程内容则强调“纵向深入,横向拓展”。对于中高职重叠的内容,教师存在着讲或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避免重复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知识和能力的断层。高职阶段在复习巩固中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还要结合不同的职业技能相关性和特定职业场景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适应更高的会计工作层次和更广的会计工作范围。以中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重叠度较高的存货核算和固定资产核算为例。

存货模块在中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原材料的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实际成本法下发出和结存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期末清查的核算业务,会填制和编制该业务核算中的会计凭证。在高职阶段纵向深入,掌握存货入账价值和期末价值的确定,计划成本法下发出和结存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同时进行横向拓展,增加存货中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等其他存货的收入与发出核算和业务处理流程。

学习固定资产业务处理时,也可以采用递进式衔接方式,逐步拓宽学习内容与提升学习难度。中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确认条件,懂得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核算。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中职阶段可以点到为止。到了高职阶段,在原中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几种主要渠道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组成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和减值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以及固定资产后续处置和清查的程序及核算。

2.4 依托实践教学优化技能衔接

由于技术性和职业性是中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因此要重视实践技能训练,分阶段利用用友、网中网等会计软件步步推进中、高职学生职业实操技能的衔接。将模拟真账和仿真练习融入教学过程,尽量选用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节和业务处理流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灵活性、变通性。

在中职阶段,着重进行单门课程基础核算能力的训练,比如基础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实训,这些技能具有固定操作流程,通过大量重复训练加深学生对各岗位业务的印象。高职阶段,在加强个人核算能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分岗分组位进行综合实训,利用如财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会计综合实训平台等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在不同岗位中的流转程序,进一步理解会计核算之间的勾稽关系。在高职阶段还可以开展财务决策类实训,结合公司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组成经营团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任务相互配合完成会计核算,以及进行业务分析和财务决策。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将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融合,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5 师资保障和教学资源共享

师资队伍不仅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保障,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确保质量的关键。专任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学历结构,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还要熟悉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和内容。此外,专任教师要会根据中高职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把握、区分两个阶段的教学侧重点,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

中、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交流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首先是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可以到中职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或业务指导,中职学校的教师积极到高职院校学习交流经验。中高职教师还可以共同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研究、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或者共同编制符合“3+2”5年一贯制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等。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进一步优化升级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会计专业财务会计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