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与X 线在法医外伤后骨折鉴定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03-01戴易燕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误诊率诊断率肋骨

戴易燕

(金华精诚司法鉴定所 浙江 金华 321000)

骨折是临床多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摔倒、工伤等所引起,患者在受伤后需进行法医鉴定,但由于在不同骨折类型中,多发性肋骨骨折在早期存在隐匿性等特点,故此需与骨折部位、影像学手段、愈合过程进行结合,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预防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利于合理审判[1-2]。本次通过对外伤后骨折法医临床学鉴定进行分析,并探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鉴定所进行治疗的外伤后骨折患者200 例,分为两组,其中100 例为观察组、100 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外伤后骨折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病变。观察组年龄20 ~40 岁之间,平均(30.11±1.45)岁,其中男50 例、女50 例。对照组年龄21 ~40 岁之间,平均(30.67±1.82)岁,其中男51 例、女49 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X 线诊断:主要是采用X 射线穿透人体胸部,在胶片上曝光,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式包括两种,即CR摄片和DR 摄片,其中DR 属于X 线摄影方式,主要是采用平板探测器,从而将数字影像直接生成。CR 作为一种计算机X 线摄影方式,其主要是将X 线作为载体,将数字影像直接生成。X线在诊断过程中进行多方位摄影,其能够涉及人体胸部正位和斜位,而在对肋骨诊断时,主要是在透视状态下诊断,能够对骨折现状进行直观分析。对于隐匿性的异常反应,其前后、上下的影像技能存在重叠现象,由于人体肋骨间呈现C 形,导致其前后和上下相互重叠,进而影响X 线摄片的效果。故此,在进行检查前,需结合检查指标和要求以及文献资料,分析诊断准确性,并进行后续检查,使其能够符合临床要求。

1.2.2 观察组 实施CT 诊断:CT 作为断层图像扫描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多种类型,比如增强CT、螺旋CT、普通CT 模式,并与重叠问题和平片结构的类型结合,调整分辨率。由于骨折具有特殊性,应在骨折前明确骨折类型,并将不完全性的肋骨骨折作为基础,采用螺旋CT 进行诊断,其主要是体积扫描,在分析螺旋CT 的成像时,应与图像资料结合分析,并与图像重组的类型结合,在技术处理阶段,应对曲面类型进行明确,在表层遮盖阶段,应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处理[3]。与CT 轴位置图象显示的内容和图像处理功能结合,再加上螺旋距、层厚、距离等因素,在扫描过程中进行准确率分析,通常情况下准确率大于95%。

1.3 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比较诊断率、误诊率和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诊断率

观察组外伤后骨折患者诊断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率对比(例)

2.2 分析误诊率和漏诊率

以临床确诊后为标准,观察组外伤后骨折患者误诊率3.00%、漏诊率2.00%均低于对照组的误诊率15.00%、漏诊率1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n(%)]

3.讨论

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其在外伤中占比较高,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对于外伤后骨折的诊断,就诊记录、案情材料分析均为重点,需认真对待[4]。目前临床对于外伤后骨折的诊断方式较多,比如CT、X 线等等,而不同方式各有优劣,无法完全取代。故此,应将影像学技术作为基础,在影像材料分析过程中掌握合理技术,实现诊断价值。

例如肋骨骨折由于检查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通过一次影像学检查被完全发现:(1)与肋骨骨折本身解剖形态呈“C”形结构及肋骨走行方向呈由后上向前下方弯曲走行密切相关;(2)X 线影像上肋骨有后肋、前肋及腋段肋骨之称,而腋段及前段肋骨的形态只能在适当的体位和摄片条件下才可显示其外形的细微变化;(3)不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错位、移位的线型肋骨骨折于损伤当时不易被影像学检查显示,而在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骨痂生长、骨折愈合、塑形等过程后因显现骨痂致局部密度影增高或局部骨质膨大而易被发现;(4)还可能CT 逐层扫描时未扫描到等因素;肋骨还有一个因素是先期有些骨皮质骨折不明显,后期就会显现出来的。

骨折在临床十分多发,而在法医鉴定的阶段,其存在不同类型的损伤情况,目前临床将影像学检查作为基础,对于各种事故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反应和伤残情况,且对于能够涉及的骨折情况,需对其数量进行明确。在不同骨折类型中,安全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容易发现,而对于多发性损伤,其具有一定隐匿性,易增加临床误诊或漏诊情况[5]。故此,在法医鉴定阶段,完整的证据为关键,且由于外伤和骨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骨折部位和骨折数量进行测定时,均存在隐匿性,故此在线条分析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各项意见,并进行多种判断和检查,在外伤后进行分期检查,能够使临床诊断准确性得以提高,使司法诊断的公信力得以增强。

对于外伤后骨折患者来说应及时进行复查,其主要是由于该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而在法医鉴定阶段,其存在不同类型的损伤,临床一般以影像学技术诊断,但由于在各类事故中易存在其他异常反应和伤残情况,故此对于可能涉及的骨折情况,应对其具体数量进行明确。对于完全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严重骨折情况一般容易被发现,但外伤后骨折通常存在一定隐匿性,进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在CT 扫描中,患者断端未出现明显骨折表现,而早期进行修复处理十分必要,在患者受伤后一段时间内,患者胸廊呼吸运动可存在移位情况,故此需与纵膈气肿和合并气胸等情况结合,对骨折做出准确判断。而在影像学诊断中,应要求后期检查,从而对最后的骨折数进行明确,避免疾病复发。

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外伤后骨折患者诊断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外伤后骨折患者误诊率3.00%、漏诊率2.00%均低于对照组的误诊率15.00%、漏诊率15.00%(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外伤后骨折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其中以CT 诊断为主,能够将检查结果作为依据,从而对鉴定结果进行明确,值得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误诊率诊断率肋骨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迷人肋骨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80例肋骨骨折X线及CT诊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