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己达人”目标引领下的德育校本课程构建

2020-02-28杨勇诚徐峰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本育人学科

杨勇诚?徐峰

编者按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从区级层面推进“德善”品格课程建设,围绕江苏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德善品格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B-b/2018/02/124),大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以“成己达人”为德育课程,通过优化培养模式、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插上了“隱形的翅膀”。

有位哲人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值得敬畏,一个是人头上的星空,另外一个就是人心中的“道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德”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首位,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难看出“立德”是“树人”之本,培养“人”要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

为了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各校普遍明确了德育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价值,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和设计了德育校本课程。从德育视角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为理论类的主题教育和实践类的活动课程两大类。从整体看,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发了德育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学校育人的目标过于宏大或笼统,导致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模糊状态,也就是说,德育校本课程还处于有“实”但无“名”状态。

一、“成己达人”及德育校本课程的解读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围绕学生差异化发展目标,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传统、现状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人”这一目标。从课程视角来看,我们分析了“成己达人”的育人内涵以及其价值追求,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成己达人”围绕“成己”“达人”两个维度,学校希望通过德育校本课程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成己达人”强调“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成己达人”是要提高和练达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和社会,最终实现“双赢”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

德育校本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养料”,给他们成长所需的“营养”,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这里的“养料”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其中既有学校专门开设的显性德育校本课程,比如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校本类读本等;又有界于德育课程和教学两者间的隐性德育校本课程,如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德育校本课程,最终都是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体验和学习中提升自我,达到“达人”。

学生的“成己达人”需要高品质的课程,德育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对于学生的成长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讲过“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在生活情境中经过漫长的濡染才能形成,学校的德育要立足社会,让学生在学校这一“小社会”中通过真实的德育体验实现“成己达人”。

二、“成己达人”的德育校本课程框架的阐释

从课程规划目的来看,德育校本课程是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应该成为德育校本课程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学校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成人达己”和“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人”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学校德育校本课程要为学生的成人服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全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一是构建“第一课堂”,积极引领全学科课堂改革,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二是抓好“第二课堂”,围绕“成己达人”德育主题,在学校德善品格教育的框架下,整合挖掘学校各种资源,将以往丰富的校园活动重新进行整合与提升,让德育活动课程化。三是做好“第三课堂”,德育校本课程最为关注的是要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避免德育校本课程“为了学而学,玩一玩,走过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校本课程培养接班人功能。

三、“成己达人”德育校本课程实践构建

“成己达人”的实现需要深入挖掘各方面的资源,学校为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一系列德育工作模式,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1.挖掘学科价值,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落实学科育人的最优资源,对此,学校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各学科特点,积极挖掘学科育人功能,提炼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综合实践等学科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突出学科课程的育人特点,强化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力求达到全科育人的目标。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学科课程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范式,倡导“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比如英语教学,结合教学实践,编写了《公民视界》校本德育课程,内容涵盖热点透视、文化博览、走向世界、品格教育等方面,从教育内容、策略、评价等方面阐释如何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对学生进行国际公民教育。另外,我们将有限的《道德与法制》课做了最大限量的放大,把学科教学融入“成己”教育中,以“生活+活动”为教育课程,通过实施选修《一米阳光》课程,引导学生崇善、向善、学善、行善,实现课程育人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学校按年级开设习惯养成、心理健康、艺体精神、道德讲堂、人际交往等品格选修课程,通过构建一整套较为科学的学科融合,保证了学科育人的价值。

2.统筹传统活动,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而提出的。德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但是多元的活动,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全面的育人体系,其效能是有限的,容易造成德育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这些年,学校的德育活动已逐步实现了主题系列化、课程常态化、学生自主化,形成了规范的德育活动+课程操作及评价体系。学校坚持做好传统节日教育,使学生通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将其道德认知水平、行为习惯融于多元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积极提升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学校德育活動,确定了“两周三礼四节”系列活动,“两周”是上半年的“传统文化周”、下半年的“国际理解周”;“三礼”是初一“入学礼”、初二“青春礼”、初三“毕业礼”;“四节”是“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在“国际理解教育周”中,初一年级各班选定一个国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学习研究;初二年级召开报告会,与同学分享境外学习的经历等;初三年级进行国际课程推荐会等。学校把传统活动与外国文化有机融合,既聆听国外的声音,又讲好中国的故事,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嘉年华”。通过整合学校德育活动,使得碎片化的各种教育活动趋于整合,逐步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既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能彰显学校的育人特色。

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德育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内化中得到发展,内化需要学生经历不断地体验、理解和实践。在初中阶段国家确立了生活德育论的立场,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德育为活动式、生活化的德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坚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为此,我们学校通过德育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德育的经历,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

德育课程要回归生活和社会,要与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走进社会或与大自然接触,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成己达人”的指引下,我们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德善”讲堂、“品格”论坛等活动,完善“唐仲英爱心小分队”志愿者服务制度,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服务”为重点,引领学生形成知行合一、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节假日,由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会策划,在学校和学生干部的组织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如参加全区“同饮太湖水,共护母亲湖”活动、社会福利院走访、在重阳节当天开展“日行一孝”“我为长辈做件事”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能力,锻铸其优良的意志品质,还让学生有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实践证明,“成己达人”作为德育课程的价值旨归,从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育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德育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视角,根植于学生生活世界的沃土,希望学生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不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德育课程“土壤”真正实现其教育“成人”的价值。

本文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德善品格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编号:B-b/2018/02/124)。

杨勇诚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教育硕士,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苏州市特级校长。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三批培养对象、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徐 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全国百名班主任之星,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区学术、学科带头人,区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区德育能手、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猜你喜欢

校本育人学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