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科小样态”
2020-02-28徐瑛
徐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40多年传播,他的教育思想已成为养料浸润在中国教育的精神血脉里。当来自苏霍姆林斯基家乡的哈依鲁莲娜院士来到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看了我们的校园后说,如果苏霍姆林斯基本人来到科技城实小,一定会为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这所小学全面落地而感到高兴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在做教育决策、教育行动的时候,早已有意无意地走向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科小样态与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教育愿景不谋而合。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成立于2011年,2015年9月迁入新址办学,2018年11月28日开始成立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学校逐步呈现“活泼泼育人,育活泼泼的人”的教育样态。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总结,在研究中实践,期待能给儿童一个完整而幸福的童年。我们提出,活泼泼育人,育活泼泼的人。培养活泼泼的人,是我们的立人目标。“活泼泼”不仅仅是指身体的灵活,更重要的是指心灵的活泼、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人是最高价值。我们的教育追求就是让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和谐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融于德智体美劳之中的,也是联系教育发展各个部分的桥梁和纽带。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当理智、情感和身体三者处于完全和谐时,心灵的绽放就会自然地、不费力地、完美地到来。一个人就是整个人类,他不只是代表人类,他就是人类这个物种的全部。教育就是要让人处于完美和谐的发展中,成就完整幸福的人生。学校教育应该从两个部分入手,让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要构建情感教育的校园文化。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大体系,四个生态圈”的范式培养科小人。“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育人宗旨,规避当下重智轻育的“半个人”的教育现状。“两大体系”,是指建构儿童理智和情感同步发展的育人体系,让儿童成为完整的人。“四个生态圈”是指设计和搭建围绕儿童日常生活的课堂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四个圈层的平台,使其达成相同育人目标,丰富育人途径,促进四大圈层互相助力,合力育人,呈现科小“活泼泼育人”的好样态。
一、怀着深情,一笔一笔写日常
科小生活教育的理念中,有一句话我经常说:教育就是陪孩子过日子,把每天的日子过好了,美好的教育也就发生了。校园的每一天日常都如一幅活的画,是由每一个师生员工共同绘制完成的。它满怀着深情,一笔一笔绘就,情感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校园流淌。
清晨,阳光里,风雨中,校外的爸爸妈妈护学岗在马路上坚守,公益志愿,风雨无阻;校门口值班老师和孩子们亲切问候,一个个笑脸,一声声应答的情感互动是最好的情感教育;每天,保安叔叔在校门口站岗,关注校门口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守护孩子的安全;此时,早读课老师早已在教室里静静等候,准备拉开一天忙碌的序幕;尽责的保洁阿姨大叔们来回清洁美丽的校园,让师生在明净的环境里学习工作;食堂的厨师和阿姨们早已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这是最日常的情感教育。日常里,孩子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课堂。
课堂应当是师生深情相遇的学习场。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认知教学实践的场地,也应该是情感教育生长的地方。”
我们认为没有亲密师生关系的课堂是乏味的、无趣的,甚至是让人想要瞌睡和逃离的。课堂亲密师生关系建设的基础是满怀深情地引导儿童在课堂的求知欲、新奇感以及成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惊奇感、求知欲、成功感是需要教师去呵护、挖掘、设计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要有儿童。儿童不是坐在椅凳上冷冰冰的学习机器,他是活泼泼的生命体。这样的教学设计儿童会感兴趣吗?这样的教学环节能让更多的儿童理解吗?这样的语速适合儿童的听觉吗?每一处的自我提问,都需要我们满怀深情和教育智慧。科小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时刻拷问三有:我的课堂有逻辑顺序,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吗?我的课堂有真材实料,能满足儿童汲取课堂学习养分的需要吗?我的课堂有微笑和笑声,能让儿童产生浓浓的兴趣吗?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我确信,没有情感的高涨,就不可能有儿童脑细胞的正常发育。”我想说,课堂教学如果缺少了深情和激情,课堂就会如干涸的枯井,毫无生机,这一定不是最好的课堂样态。
二、坚信生活是情感教育的原野
我们坚信,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生活更是情感教育的原野。在生活这本教科书里,儿童容易习得同情感、责任感、义务感、羞耻感、正义感、灵感……儿童需要通过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他人和自己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时,他把大自然称为思想和语言的源头,“在大自然这个思想和语言的源头去教会孩子们思考,去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否则,教育教学就会沦为师生共同的沉重负担,成为令人窒息而无法超越的劳役和苦难。”我们要培养的儿童是能在生活天地里探索、求知、实践,获得丰富的个人体验的“活泼泼的人”。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是天生的动物学爱好者、植物学观察者、物象天候的好奇者,而成人们却硬生生地让儿童抽离大自然这本神奇的教科书,活生生泯灭儿童的各种好奇心、求知欲。现在的儿童是书桌前的儿童,是天天忙碌、时刻忙碌的儿童,被捆绑在只有知识和技能的怪圈里,久而久之,失去生活滋养的儿童情感世界会变得萎靡或畸形。
科小一直践行生活教育,我们提出,好好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生长更好的教育。我们相信,生活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在生活这片原野里,才能孕育勃勃生机和无限情义。我们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儿童的生活教育之路。科小地处大阳山脚下,诺贝尔湖旁,依山傍水,生态优美。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就能看到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物候变化。师生共同学习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既是为了唤醒并重塑民族的共同记忆,又是在激活当代文化的内在基因,旨在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下面我就以学校原创研发的“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課程为例,来谈谈我们是如何为儿童设计丰富的生活课程,以此丰富儿童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的。
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节气课程需要有特定的情境,学校配套地建设了实践空间,还原一个微社会给儿童。
1.校园生活馆——节气体验馆
在衣馆,服装剪裁、扎染、印染、编织都在这里开展,这儿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的潜能。在食馆,节气美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民俗活动之一,他们在这里做青团子、煮蚕豆、包饺子、包粽子,享受节气美食带来的美好生活。在住馆,开设节气课程、制作节气花,做好的居住饰品纷纷展出,收获成功的喜悦。
2.智能暖棚——节气科学宫
学生在智能暖棚,研究中草药,上二十四节气课,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习种植技艺,不仅了解到水培、土培的种植技术,还根据季节的不同,利用先进的科技为植物测量湿度、温度,调节光照时长,为植物的生长保驾护航。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用自己挣来的虚拟货币——蝌蚪币来购买生态蔬菜,我们也称之为孝心菜,他们放学后带回家炒一盘绿色美食,与家人分享,这份小欢喜特别温馨。
3.行知农场——节气种植场
面对巍巍阳山,有一处神秘花园,那是孩子们最爱去的行知农场。晨间小农夫第一件事就是来给自己的半分地浇水;午饭后来这里捉虫,唠嗑,看看番茄、蚕豆长了几片叶,开了几朵向日葵;放学了,还要来和园子说声再见。因为行知农场,他们劳作、观察、记录、分享,对节气种植有了不一样的关注与期盼。
节气课程里,我们诞生了一位中国节气女孩——齐香媛。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有一门功课,老师要求要坚持一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切磋交流沟通,是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集体作业,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手工,可以测量计算,可以试验验证,可以观察记录,可以聆听录制,可以动用所有的感官和心智,是共同完成的一门作业。一年里,我们完成了节气花开的明信片设计,我们完成了1000多页自然笔记观察,完成了手工编织,开展了竖蛋能手、斗蛋达人、故事大王、话剧演员、节气诗社活动,开展了小小达尔文、小小法布尔、小小竺可桢评选。为了弄清楚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我们一家来到河南登封告成的观星台,参观了3000年前周公旦的测景台,观摩了元代郭守敬的观星台,知道了中国人早于欧洲好几个世纪就精确计算出了回归年的长度,把一年巧妙地划分成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制定了先进的历法,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还通过各种仪式固定下很多普天同庆的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腊八,这是中国人认识天地变化规律和季节更替节律的智慧总结。”她被邀请到各地电台科普节气,在喜马拉雅讲节气故事,她入围中国儿童少年文学家提名奖。2019年12月,她被邀请参加全国创新年会的少儿演讲分享。
三、设计藏在教育细节里的温情
教育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是个生态建构的过程。教育生态浸润并决定着整个教育的价值诉求和氛围,而细节作为一种最常态、最自然的制度、行为、话语表达和环境设计,则是教育文明最具有说服力的显示。生态决定细节,细节呈现生态,彼此呼应。
环境育人,育人最美好的环境就是处处洋溢爱的光芒,爱需要被看见、被感知,它才能如涟漪般荡漾开去,成为爱的一池碧波。每个在爱的碧波里生活的人,又怎能不升腾起爱的水花?
设计细节一:站在儿童立场设计校园文化。学校校园文化是历时半年反复斟酌研讨而定,我们希望给儿童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校园。校园文化场馆应该是儿童学习的场域,校园的色彩要符合儿童对色彩的审美需要。
设计细节二:为儿童的生活设计生态圈层课程。科小家委会的建设在逐步成熟,各班家委会的校外亲子活动在学校的引导下呈现出规划性、主题性、儿童性的特征,丰富了儿童的校外生活。每年评选美丽家委、美丽家长、最美护学岗、最美教育随笔评赏团等。家庭教育课程设计呈现课程的长期性、线上线下交互性、学习体验同步化的良好态势,引导家长不停地学习,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并能坚持知行合一、父母提升、儿童成长。科小开设了家庭陪育师的系列课程,社区课程规划呈现更强的联动性、渗透性。科技城是国家研发单位的聚集地,周边大院大所集聚,中科院地理所、中国214兵器研究所、未来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园已在科技城开工,这些都是儿童课外生活学习的资源宝库;周边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儿童走进自然的天然课堂,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出门见山,拐弯遇草坪,科技城紧邻美丽的太湖,镇湖的刺绣、东渚的工匠文化都是科小儿童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我们带出去,走进来,搭建平台,儿童无限享受。2019年我们和东渚长巷村村委会在春分时合作儿童插秧的劳动活动,霜降时进行收割,让儿童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艰辛。这个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劳动教育的调研在科小,科小的生活劳动教育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设计细节三:促推科小教师成长的管理模式。校园里每个人都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品质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教师最需要成长的是什么?是精神的成长,是对教育的理解和情感的生成,要有爱的能力。如何让爱可见,让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爱可见,是科小一直在致力做的,让教师每一个人自带光芒,彼此照亮。科小传媒设计了科小美丽教师系列、科小斜杠青年系列、科小“研说家”系列、88号思想汇系列、科小可见的后勤管理系列等报道,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走进这些年轻努力的灵魂,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绽放在校园的情感田园。科小还为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的学习活动圈层。有坚持了6年的科小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科小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科小情感教育名师工作室学习班、科小行政读书学习圈、家庭教育陪育师课程助教组、语文名师中心组、青年教师写字强化班、科研写作提升班等,旨在让老师们能在不同的学习中内练基本功,养成学习习惯,提升认知和思维水平,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
设计细节四:设计科小儿童专属的生活日。科小生活日,是师生共同期盼的日子,每学期有这么一天,师生在校园里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日系列活动,有生活技能过关赛、生活集市、生活体验岗位、班级摊位承包经营,师生亲密关系在活动中生根链接,一起设计策划,一同体验集市的欢乐。每学期都是不同主题,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在这个校园里,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形成更多信任和情感共鸣,尽可能去发现和挖掘我们每个人自带的美好光芒,让彼此看见,让清澈的情感之流在校园里流淌,激荡每一位师生的心灵,赋予师生向善向美的生长。
人就是最高的价值。活泼泼育人,育活泼泼的人,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在美好的教育生活里,人的不断活泼泼地生长就是全部的意义。
走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科小样态正在逐步呈现出我们期待的模样,我们会继续沿着苏霍姆里斯基伟大的教育思想之路前行。
徐 瑛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荣获“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蘇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义务教育项目改革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