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让每个生命更美好

2020-02-28许敏峰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情感课程

无锡市五爱小学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诞生于抗日烽火的岁月,前身是雪枫干部子弟学校(为纪念为国捐躯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而命名)。70多年栉风沐雨,学校与共和国同成长,继承和发扬“五爱”传统,用“五爱”精神治校育人。改革开放后,学校得风气之先,在全国较早开展和谐教育研究,也因此有幸成为朱小蔓情感教育实践探索的早期基地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朱小蔓老师以及她的学生一直与五爱小学保持着密切的科研联系。近30年来,学校在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感召和引领下,前后三位校长薪火相继,始终坚守从人的情感发展入手研究素质教育的校本落实与发展。学校逐渐培育并形成以“爱”为核心的“五爱学校文化体系”:通过价值引领促进主动发展,形成“有爱的温度”的管理文化;立足儿童立场构建和谐学堂,营造“有爱的味道”的教学文化;以“知爱、乐爱、善爱”为目标,建设“有爱的灵魂”的发展文化,从而实现“以爱育爱”的教育价值追求。

一、学生,沉浸于“有爱”的学校生活

情感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通过思想、观念和言行的经验积累而升华获得。因此,爱可以发现与点燃,可以浸润与传递,但就是无法凭空“教给”与“教会”,爱必须“我在其中”。五爱教育人认识到,“爱的灵魂”只有在“有爱”的学校生活中才能在学生心田生根、发芽、抽枝散叶。

1.“爱”的课堂教学点燃童心

课堂是学校教育永远的主阵地。五爱的课堂始终流淌着真挚的“爱”的情感,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获得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老师走出学科本位的桎梏,更多关注立足于学科特点的学生学习过程,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生态,真正落实“立足儿童”的课堂教学观。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致力于改变传统模式,提倡以学为主,把研究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探索并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和谐学堂”。我们始终认为,课堂的本质就是“学堂”。比如,品德课上老师使用对话策略,把教学文本转化为来源于学生生活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一個个话题,引领学生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亲身感受,带着体验参与对话,使学生在完整、真实的问题线索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语文课更成了诗意的课堂、民主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和生命的课堂。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允许学生“嘁嘁喳喳”“沸沸扬扬”,保护学生质疑、争论、批评和反批评的权利。这与其说是在学习文本、学习求知,不如说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爱心互动。当课堂真正成为学堂,当教学成为真实的交往过程,当一种和谐、愉悦、尊重的教学境界逐渐形成,教与学的过程才有了师生生命的活力飞扬,教学生活才有了爱的味道。

2.“爱”的校本课程润泽童心

一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其中的文化与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发挥重要作用。五爱小学“爱的主题”校本课程是一个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开放性的活动课程。“爱的主题”课程继承了传统的“五爱”教育,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内涵与更富现代意义、更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界”的课程主题相融合,对学生6年的在校活动做整体设计和规划,做到“活动丰富不重样,目标明确螺旋升”。我们力求让这种“爱的活动”成为儿童能感受到、能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期待通过孩子们投入与动心的活动,让“爱”像空气一样包裹和浸润他们,使“爱”的种子如春风化雨般潜入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尽情绽放,成为他们一生幸福生活支持性的精神力量。

“爱的主题”活动课程是全校师生在共同的合作探究中“呱呱坠地、蹒跚学步、茁壮成长”起来的。课程规划与开发的过程也因此成为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心灵之旅”。在此过程中,老师们刻意模糊学科界限与职务分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并建立彼此尊重与信任的专业关系,通过享受批判性的专业生活,不断生成和融入个人化的课程智慧,从而丰富和完善课程建设。“爱的主题”课程让五爱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转化为探究性课题,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自主开展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他们在课程中所体验到的思维碰撞、情感交融、态度转变,与“爱的主题”课程目标达成。比如,形成合作分享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热爱生活与直面问题的积极态度、关怀他人与奉献社会的公民责任等,是完全一致、彼此融合的。

3.“爱”的学校公共生活滋养童心

“生活即教育”,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我们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地发展、改造和重组的过程。我们追求的是这样一种学校生活:五爱学子每天从走进校园那一刻起,就能过一种充满“童趣”和“童乐”、自由而有规则、积极而有意义的学校公共生活。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和给予彼此快乐喜悦的享受。为此,我们立足儿童立场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节庆、仪式等活动;以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话语权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建立“学生提案”“校园志愿者”“学生观察员”等一系列对话机制;为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搭建平台,使学生的智慧能够有效融入学校管理的决策和过程中,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我为学校改建献一策”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自我存在价值的同时,学会站在公共生活立场思考学校的存续与发展。

二、教师,播种和滋养爱的能力

朱小蔓老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提出,在学校,校长和老师首先应是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的人,他们本身是人格积极、好学上进的人,是追求个人精神世界充盈的人。这样的教师才能感染、鼓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据此我们认为,只有教师成为“爱”的能量体,才有可能培育具有“爱的灵魂”的五爱人。近年来,五爱小学已有55%的师资来源于并校、调入或轮岗。当教师轮岗成为教育新常态,“以爱育爱”的学校文化追求如何化为每个五爱教师的自觉体认、怎样培育五爱教师播种爱的能力,无疑成为学校治理与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一种必须!

1.价值引领,确立“爱”的教育立场

有人说,价值观像“一盏令人向往、值得追求、能感受到无限温暖的远方的灯”,当这盏“灯”的光辉照耀整个校园时,当这种精神诉求影响到全体师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时,它不仅可以让一所学校焕发出色彩,而且也能使师生的生活充满德行和意义。因此,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共同体建构的支柱,需要精心设计和耐心培育。我们认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首先应该源于校本,要以学校的传统和现实为本,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这所学校的,是关于这所学校的和为了这所学校的。我们要以一双慧眼与一颗敏感的心,对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梳理、分析和挖掘,要继承学校文化传统中那些积极的价值原则,把它们作为激励和团结全体师生的情感纽带;要走进师生去发现蕴藏其中的积极价值观的“星星之火”,通过设计活动唤醒师生心中存在的而尚未被认识的核心价值观因素。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不能像普及科学知识那样,仅仅通过单向传播和灌输来统一师生头脑,而必须通过活动、交流、辨析等方式主动倡导。我们开展了“我心中的五爱”系列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社区成员一起参与学校价值观的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师生对学校价值观的认同感,还较好地协调了学校整体价值观和家长群体价值观的关系,以尽可能地达到和谐状态。我们还定期开展“主题论坛”和“主题研讨”,让每位教师有机会参与,說真话说实话,彼此分享,相互启迪,自我教育,引领老师主动建构“爱”的生命价值与文化意义,自觉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学校行政团队作为学校核心价值的引领者,珍视学校里的各种人与事,通过教师大会、学校网站、个别谈话,宣传践行学校核心价值,使之深入人心,在学校生活中生根开花。

2.共同体研修,形成“爱”的教育能力

我们在深化省级重点课题“和谐教育理念下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中意识到,学校共同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凝聚起来的,有分工,也有协作,有群体交流与分享,也有个体思考与坚持,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让个体生命得到充分舒展和成长。如今,教师专业化走向多元和精细。个人再聪慧,也只有一个思想。如果自己的观点能与专业团队交流分享,就能实现思想的丰富和增值,就能获得丰厚的智慧支持;如果个体能与专业团队合作成就事业,就是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和享受生命精彩的幸福者。我们以专题研讨的方式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以扁平化管理促成年级发展共同体;也以志趣相投凝聚教师兴趣发展共同体。我们还坚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形成“成事中更成人”的工作策略,建立“项目负责与协作”的工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甚至学校部门负责人能退到幕后,让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普通教师负责活动规划、设计方案,在活动中调整和协调人财物,其他项目由协作者主动配合做好各自分内工作。目前,五爱小学的不少活动都是在项目负责人的组织带领下、在协作者的支持配合下完成的,而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已经成为五爱小学一种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事实上,每次活动后,不管是项目负责人还是协作者,都在收获成功的同时发现了自身价值,收获了职业尊严与幸福。

3.文化熏染,汇聚“爱”的教育源泉

新时代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情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理应是一个“文化人”。当下,有些教师缺少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和自觉的文化追求,一种对社会、人生和教育的坚定信念,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将教育浅化为没有灵魂的知识技能堆砌。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多读书,倡导教师过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要有自己的“嗜好”。我们定期开展五爱文化沙龙,请文化名流进校,展示优秀文化产品,让教师用文化滋养生命、丰润生活,让文化深植于心。事实上,只有当教师们开启文化视界,成为一个有情、有趣、真实、生动的人,校园才能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五爱教师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用生命的爱撒播阳光、种子,换得鲜花遍地、桃李天下。

许敏峰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价值观情感课程
我的价值观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情感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台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