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探访百丽转型现场:鞋王的“黑天鹅革命”
2020-02-28高若瀛
高若瀛
深圳南山区兰香一街与兰桂二路交汇处的淡蓝色大厦,23层两个特殊的房间,是每个女孩的梦想之地。
一间朝南的办公室,入门两侧的空地上放了四十多双女款老爹鞋。这并非是在彰显这间屋子主人的品味收藏,相反,他要从这堆外貌神似的自家品牌旧款鞋子中找到迭代灵感,设计出新的鞋子卖出去。
鞋子的主人此刻正坐在小板凳上,单手托腮、皱着眉,盯着一个年轻姑娘的脚。他和姑娘之间,还隔着近百只铺满五六平米地板的春夏款女鞋。三四秒后,他摇摇头,指了另一双。姑娘踩了踩鞋,转身走了两步。主人使劲眨眨眼,又指向另外一双。
事实上,地板上这片“鞋海”,已经是从另一个特殊房间海选出来的佼佼者。那里更像是线下的品牌门店,摆台、鞋架、收银台、灯光装饰一应俱全。全国几千家线下直营门店,不过是这里的精准复刻。
这两个房间,是胡兵改造百丽集团同名主品牌百丽的起点。作为百丽集团副总裁、百丽品牌总经理,胡兵是隐藏在这个时尚女鞋品牌背后的男性操盘手。
从市场到设计:暗黑马丁的算法
时间拉回到2019年9月,当通体黑色、没有多余装饰的定制版马丁靴“黑天鹅”,在旗舰店运营黄德斌的办公桌上放了三天后,毫无灵感的他,内心极度抓狂。并非他没有才华,此前爆款老爹鞋“小虎牙”之名,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小果冻?”盯着胶质鞋底,黄德斌脑中闪现出这个稍显可爱的名字,但随即在小组讨论中被否定掉了,因为这不符合“黑天鹅”的定位。
“黑天鹅”是百丽品牌2019秋冬暗黑风马丁靴系列的名称,取靴身形似天鹅优雅脖颈之意,也寓意优雅、神秘、特立独行。
设计本身无处下手,电商中心百丽品牌运营总监颜洁儿,最后还是在不同数量的鞋孔上找到了发挥空间,而最能代表007的那个神秘男人,可谓耍酷界的鼻祖。
如果说“007”是灵光乍现的结果,“黑天鹅”及其所代表的暗黑系列,其灵感来源更像一套数学算法。
这套算法的基本逻辑是:每个季初,在线上或私域流量,用小批量的新品测量消费者的反馈,销量不好的鞋子随后就会下架。这只是单款鞋的小趋势验证,而结合行业趋势、竞品研究以及国内外强带货能力KOL的意见,设计团队会在消费大数据的辅助下,预测出3个月后冬季潮流的新主题。
“暗黑风马丁靴”的出炉,背后除了设计师对于潮流的把握,此前不断测款得到的数据,也起到了验证把关的作用。
“2018年能力还不行时就要不断测;2019年能力提高了,数据可以让我们走得更稳。”胡兵解释这背后还有很多套算法,像当前要测算某个春款或凉鞋,前期的购买量虽然会很小,但是配合单独一套算法,反复验证,可以得出更精准的结论。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线上定制爆款的打法,此前已被多次验证。
2018年利用聚划算的大数据推出了乐福鞋,当年双十一也是算出了消费者的偏好,主推的定制款冬季长靴礼盒,1.8万件库存被“秒空”。
2019年年初,电商中心想着和聚划算再推出一款网红级的春夏单鞋。在两个月的沟通过程中,聚划算根据平台大数据,预测出了爆款元素“一字带”。而百丽这边则联动研发设计和市场开发新品。618期间,这双马卡龙色的一字带凉鞋,7天时间卖了1.2万多双。
“黑天鹅”系列以及其中的爆款007,不过是这套系列打法的如法炮制。对于线上爆款,胡兵给出了“符合百丽品牌定位,能为消费者提供极致性价比”的定义。
或许在部分消费者眼中,极致性价比就是价格足够低。但在这位百丽品牌操盘者的理解中,过低的价格会损害品牌价值。
爆款的定价原则,也是基于品牌调性、产品品质和用户认知。胡兵需要做的就是在全线产品中,找到这款鞋的位置。
“我们将‘黑天鹅007定位在中等偏上的位置,这款鞋采用了百丽经典款鞋楦,鞋底很舒服,买还送品牌定制手袋,所有这些加在一起,(2019年双11)预售到手价458元,这才是我说的极致性价比。”通过复盘2018年长靴礼盒的操作,团队最终将2019年双11爆款的备货量定在了1.5万双(“黑天鹅007”仅双11预售就超过1.5万双,备货量后期有追加)。
“迭代是我们的工作方法。”胡兵说,这个从互联网企业学习来的思维,颠覆了他的认知,包括对商业乃至对周围所有事物的理解。如此一来,很多事情就有了新的可能。
于是,在11月10日傍晚,很多网友惊讶发现,一身黑衣黑裤的集团老总,跑到直播间给自家鞋子站台。直播时段观看量,甚至超過了此前的品牌代言人马思纯。
从设计到产品:靴子的落地
如果说那两个特殊的房间是“黑天鹅”灵感的源头,从那里出发沿着南海大道一路向北,驱车30公里来到位于深圳龙华区的新百丽工业园,后者就是让这双黑靴子落地的地方。
在园区德氏风格的楼宇间穿梭,暗红色砖墙和随处可见的橫幅,让人仿佛置身校园。与初进园区安静的氛围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走进6号楼3楼CD1-7百丽品牌的生产车间,机器巨大的轰鸣,让人忍不住抬高说话声调。
一同进来的孙福春,习惯性瞄了眼墙上的电子屏,一个扎眼的红色数字让他眉峰一蹙。他顾不上跟记者打招呼,先一个健步左转,走到了第一小组的工作区。红色数字显示该组在上午9点到10点段的半成品完成率只有80%:原本计划完成15双鞋面,到时间只有12双录入了系统,“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和小组长沟通半分钟后,孙福春发现问题不大:这个小组做的春款休闲女鞋,皮料比较硬,工人在磨毛时颇费力气。磨毛作为一道制鞋的基本工艺,是将皮料四边磨薄,以便折边和皮料更美观地拼接在一起。这个小组还存在对新款鞋工艺不熟的问题。小组长调整了组员配置,看能否在接下来几个时段追平产量,如果不行,就接着调整。
作为百丽品牌生产经理,孙福舂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在三层楼、十多条精益生产线之间。2008年龙华区新百丽工业园建成投产,从熟练工到一线管理者,孙福春一路见证着这里的变化。
最直观的感受是,同样是在这个巨大空旷的生产车间,以前这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
一通到底的长条桌案旁,工人坐在各自的工位上,左右两边都是同一道工序:走车工劈平的产线前,就是一排缝纫机;贴合鞋面的产线前,就是一排胶水瓶。所有人都是一双鞋近百道工序中的小小一环,他们要做的就是机械地重复动作。
如今,生产车间半侧被分隔成一个个“U”型工作台。
三四个U型区域里的十几名工人,构成了这个偌大车间新的生产单位——小组。电路轨道悬挂在头顶,设备像模块可以按照不同款鞋的生产工序,随意安插调动。车间另一半,分区打包放置着备用材料、不同款式的半成品鞋面。
从裁断、片皮、贴合鞋面、走车工劈平、补强、拉模烤胶、压模贴楦,再到粘合鞋底、放鞋垫、拋光打磨、装进鞋盒,粗略估计,一双皮鞋需要50多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
以前,要想了解所有工序,需要从车间一边的大门,走到数百米之外的另外一个门。如今,走过4个U型区、不过二三十米的距离,就能见证一双鞋的出炉。
这样改变带来的好处是,原先在大流水作业中,一旦发现哪道工序出现问题,很可能此前一批材料都用不了了,造成极大浪费,工序也容易出现积压。如今调整生产方式后,“组员发现问题随时可以停下来,组长必须迅速解决。”孙福舂说。
伴随着生产流程的打破重组,原本坐着的工作方式也被颠覆。即使放眼全国,全员站岗作业的场景,在鞋类生产车间仍不多见。显然坐着的时候,车间里全是“埋头苦干”的场景。如今,员工可以交流、走动。
工序卡在车工劈平这里,随时可以调同组的其他人过来一起加工。刚开始,的确有很多人因不适应站立式操作而腿脚肿胀,一双正常的鞋都穿不进去。如今的员工甚至会调侃:“适应后腿不肿了,连颈椎问题也治好了”。
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变化,也决定了绩效考核不同于以往的个人计件。在这条精益管理的生产线上,没有个人绩效,只有全组工分。
对于一个小组单小时产量,孙福春并不能很快给出具体数字,但他却能快速按照全组工分,均算出每个人的产能。而工分对应着标准单位时间里的产能,这是在精益管理上线之初就已经设定好的数值,“每个人必须为提高全组工分努力,不然平均下来,收入会受到影响。”孙福舂说。
薪酬统计方式的变化,逐渐拉动着员工参与优化生产的积极性。常为百丽内部津津乐道的一个例子是,为了能又快又准贴合拉链,一个组员自己发明了一把工具尺,全员共享,整组产能得以提升。
作为直接管理者,孙福舂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充满挑战。上游采购皮料的到货日期,新订单、补货单需要的机动产能,单小组全天完成率,每个小组全体的工分绩效……越来越多流动的数字涌入了他的工作,他需要快速找到每个异常数字背后的问题源头,及时给出解决指令,并将进度反馈给上一层。
尽管在公开报道中,精益管理改造生产线,经常出现在百丽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中。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里并没有令人惊叹的机器人军团,那个想象中的全线自动化场景。
比如制鞋最初的工序——裁断皮料,仍需人工利用刀模,借助机器巨大的压力,手动压出一块块鞋料。在孙福春看来,机器无法有效识别皮料上的微小瑕疵,即使达到人眼识别的效率和精准度,这样的投入占比相比产出并不划算。
鞋子是一種非标品,生产工艺的复杂之处在于,从车工缝制皮料、加固里衬到粘贴缝制拉链,机器远达不到人手对鞋型弧度的把控,更不要说粘合皮料和中底这种高依靠手感的工艺。
操作工人需手动调整模具的角度夹住皮料,最大程度使皮料贴合鞋楦,一瞬间热压贴合,稍有偏移,鞋子就废掉了。百丽每个季度上百个SKU,涉及方形、圆形、尖头鞋等各种模型,孙福舂说,依靠机器替代并不现实。
这似乎也呼应了高瓴CEO张磊选中百丽的初衷。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社会不能发展到最后变成高科技1%的人挣了大多数的钱,最后让百分之七八十的普通人,分点钱做转移支付,天天在家玩游戏。不能因为高科技就剥夺掉这些工作,更好的办法是用高科技,让更多传统企业人参与到产业创新过程中。”
从产品到终端:链式反应
毫无疑问,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是为产品设计研发端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做出的必选题。而后者无疑正将压力源源不断传导到孙福舂们所管理的生产一线。
“爆款都急,我这里对技术中心催得急,需要他们提供标准化的刀模;对皮料供应商催得更急。”此前一双爆款订单,为节省时间,孙福舂需要供应商提供走好车线的鞋底。走车线是道十分麻烦的工序。以前时间充裕,孙福舂会拿来鞋底自行加工。
在反复跟对方沟通了好几天,孙福舂赶在交期前拿到货。而他的5个小组10天加急生产了1万双鞋。听似焦虑,孙福舂说话间却满脸笑意。他回忆两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车间工作环境不好,越到后来产线也开始时常空置,总感觉看不到未来。
“你看现在,地面重新翻修过,车间也不像以前拥挤杂乱,还能腾出专门给员工的休息区。”孙福舂总在惊叹管理的神奇,车间80%还是原来的设备,不过是调整了生产流程,单位产能就提高了,浪费也减少了。如今,孙福舂正在思考提高总体产能,“过段时间必须再招聘培训些新人进来,现在有点跟不上订单了”。
从迭代引发的链式反应如此之快,以至于在过去两年间,百丽自己还没有沉淀梳理。但从高层对外不多的发声中,外界仍能窥见这场变革的方向:小步快跑、精益管理、数字化转型,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三个关键词。
早在2009年,百丽集团CEO盛百椒曾将企业是否成功,总结为如何占据“价值链中能够持续获得可观的利润的优势位置”。彼时百丽“纵向一体化”的体系,使其把控住了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利润。
继而,百丽高速扩张后期的故事也为大众所熟知:经历2012年至2013年百货业关店潮、错失应对购物中心的门店调整、消费场景的转移与电商试水的失利……
早在2017年退市转型之前,作为集团主品牌的百丽,已经捕捉到了危险信号: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直接冲击了原有的新品开发和销售体系。
以往,百丽的“纵向一体化”曾经引以为傲,集团会组织一年四季四次订货会,零售大区过来选货,订单确认后,集团再同意组织生产,进行分销。
“每个季度季初就把所有鞋子设计出来了,后三个月好多变化出来怎么办?有消费需求在这里怎么办?你不做,可能别人在做。”胡兵当时的判断是:原来的老路走不通了。在转型试水中,除了设计研发和供应链,迭代思维直接颠覆的就是生产组织的强计划性。
具体到每季400-500个SKU的开发,传统做法是按照休闲鞋、上班鞋、优雅鞋等品类算好比例、做好规划,设计师再设计。
而迭代的做法是,仍按计划总量先开发100个SKU,剩下的每周通过测算、捕捉潮流趋势再设计,小批量投产测算后,剔除反響平平的产品接着重新设计,如此迭代往复。
多年来,百丽有一个“50%的秘诀”,即在计划、开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重点设计防错机制。每次推出新品用50%的市场投放量测款,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通过不停补单、不断完善的模式,缓解库存风险。
透过百丽国际执行董事李良的公开发言,不难发现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减少,“比如第一批订单30%-40%,一个季100天按照上千个SKU的变化,可以补两三次货,这个能力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不容易。”
实际上,这种小步快跑的工作方式,不仅仅只对前端设计研发和生产线提出要求。
“百丽国际的未来以品牌和零售为双核驱动。”百丽国际鞋类事业部总裁、新业务事业部总裁盛放这句总结的背后,是供应链改造引发的产品销售体系的转变。
此前,百丽的产品销售体系是由地区零售渠道为主的单核驱动模式,如今变成以品牌驱动为主导的双核模式。尽管决策权始终被总部把控,但终端主导权,一改由零售大区在订货会上选货这样相对“分权”的状态,变成总部品牌大脑为主导,根据消费者需求,聚焦投放这种更加“集权”的模式。
而在胡兵看来,只有集权才能快速迭代,才能整合资源快速响应。但在供应链管理中,“快”似乎并不是唯一指标。过去百丽依靠强大的供应链,可以保证一款鞋20天出货。如今这个数字,并没有因为这场升级改造变得更小。
精益管理优化了生产的具体环节,节省出来的时间需要回到更本质的问题上,“鞋子好不好穿,质量好不好?如果能节省更多时间,原来加固皮面敲50下,现在就可以敲100下。我们需要的是生产周期与前端设计和市场需求的匹配,而不是生产出足够多的鞋。”
胡兵认为,以前的供需关系,地区零售渠道的主导模式可以快速打江山,但今后,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以大数据为抓手,制造爆款的模式正在线上经历市场考验,线下门店的数字化改造仍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百丽仍坚持直营门店销售。
面对总部的聚焦投放,线下零售网络如何有的放矢?
李良将其总结为“全流程化的数据改造”。
“赋能门店、赋能店员”,提供数据化的工具包,让门店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服务模式。这套打法在李良看来,与互联网行业中“去中心化”的逻辑是相通的。很多具体的做法像利用RFID技术为鞋子配备智能芯片,根据试穿频次、时间等数据,监测顾客的偏好,也都是在迭代尝试中。
以品牌为大脑的模式,百丽正在实现线上线下打通货品、会员和服务,实现“三通”、“一盘货”。2019年双11期间,百丽在全国300余座城市、八个零售地区8000多家门店,与线上打通联动,实现线上线下均获得超过25%的同比增长。
盛放对此的总结是,在品牌、产品和线下门店体验保证的前提下,线上才能获得成功,线上是线下能力的延伸,“线上线下融合,才能让产品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消费者。在新的时代,特别需要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下完成融合的变化。”
面对转型这样一个系统性工程,李良说他们没有“寻宝图”,只有清楚的大方向。“什么都想清楚都算好,算清盈亏平衡点才开始做,那是工业化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百丽要做的是拋弃工业化思维,不断试错直到找到一个方法。”胡兵说。
就在11月1日,百丽品牌还做了一件勇气十足的事情:拋弃使用二十多年的logo百丽红。如果说曾经那个“百变所以美丽”的BELLE,更多传达出的是柔美与时尚,如今全黑的BELLE,预示着这个品牌,将在彰显个性与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其身后更为庞大的百丽集团,正像一只浮在湖面的黑天鹅:水面优雅、水下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