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0-02-28赵志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双心胸痹病机

赵志鹏

(山东省莱阳市中医医院,山东 莱阳 265200)

经国外研究证实,抑郁症的发病在心脏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冠心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的概率有时可以达到40%[1]。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抑郁症和冠心病在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互相促进作用,这就导致发生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增长到了原来的250%。国内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女性患者更有可能发生合并,究其原因可能与女性自身的激素水平存在一定联系。为了提升对合并症的治疗效果,应当对该合并症的发病机制作深入研究,并探寻高效的治疗方案。文章从中医角度论述了这一点。

1 中医病因病机

在中医领域里,冠心病所属的范畴是“胸痹”和“厥心痛”,而抑郁症则被归入了“郁症”的范畴之中。中医认为,胸痹的病机是心脉痹阻,心是其病理位置所在,但和其他脏腑的损伤也存在一定关联。郁症的主要病机是为情志所伤,肝气发生郁结。肝是其病位所在,但和心、脾、肾等部位密不可分。在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而肝属木,两者存在相生关系,因此可以发生相互的影响。当其中的一处脏腑发生病变,则另一处也极有可能发生病变。至此,将脏腑及五行知识作为基础的中医理论说明了胸痹和郁症之间的关联性。在现代医学中,不少专家学者将中医的基础理论作为研究依据,从经络、症候等方面对上述两类疾病进行了探究,为治疗双心疾病在病理机制方面提供了新的路径。张学娅从整体的角度上论证了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认为治疗时应当对心脑同时进行干预。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脉络损伤在双心疾病的发病中极为基础与重要,而且血瘀也是该类患者的一个重要症候元素。另有其他研究在以少阳枢机为理论依据的前提下,论证了胸痹和郁症额的病因,即心脉被气滞血瘀痰浊所痹阻,导致气机升降发生失常。彭金祥等人认为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气机是否舒畅与肝的作用密不可分,如果肝气发生郁结,气机发生失调,脏腑内的气血流通受到阻滞,那么出现心肝同病的几率就会变大。

综上所述,从中医的角度解读双心肌病的发病机理存在较多的理论派别。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检验。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2.1 养心血,疏气机,心肝同治

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看,肝和心的关系犹如母子一般。双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预后都会因为这组相关关系而互相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双心疾病患者体验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修复患者的全身症状。此外,中医药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顾勇清等人利用疏肝解郁汤治疗双心患者,最终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高雅等人使用养心安神汤来治疗双心患者,发现患者的抑郁水平明显降低,负性情绪状态得到明显调节,胸闷和胸痛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明显减少。颜思阳等人使用清心莲子饮治疗双心患者,发现心血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得到缓解。乙伶等人使用疏郁散治疗双心患者,发现中医证候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中药都能为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提供有效支持。上述所用药物的治疗思路是同时进行心肝论治,以养心血和疏气机来实现治疗。

2.2 针对形神失和,开展药物和心理结合治疗

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来看,形即形体,神即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神形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人体。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存在形神两方面的失调,故可称为“形神失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和抑郁症在发病机制上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应激、炎症以及复杂的遗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会导致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双心疾病时,应当对患者先采取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状态,消除患者的内疚;然后使用运动疗法来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帮助患者修通服药进程;最后还需要实现科学、完善的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和消除疾病症状。在用药时,一定要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究,避免因药物服用不当而给患者造成其他的身体损伤。部分研究人员在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引入若干心理干预手段,发现心理干预不仅缓解了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再住院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部分研究显示,将黛力新和心理干预共同作为双心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起到直接的疏通效果,而且在治疗冠心病时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部分学者对双心疾病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疗手段,还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在缓解冠心病症状方面有显著作用。尽管心理治疗能够很好地治疗双心疾病患者,但是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心理治疗的用途与含义,因此在心理领域的治疗进程仍然十分落后。为了突破这一局面,应当尽量将心理治疗的指标客观化的呈现出来,以完成对实际疗效的评定。

2.3 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双心疾病患者的症候要素特点与众多因素有关,例如患者的年龄、合并的疾病类型以及心绞痛的类型等。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症的症候元素比仅患冠心病时呈现出的症候元素要更加复杂,这种复杂的主要特点是添加了大量肝郁和肾虚这两方面的内容,而这一特点又和合并症的病机密切相关[2]。针刺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种独特形式。通过针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相应的靶器官会产生一定的效应。与此同时,经络和脑功能分区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对不同的穴位进行针刺也能促进相应区域功能的改善。将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为双心疾病患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刘小软等人使用针刺疗法,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气滞痰郁进行治疗,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显著疗效,但是如何将针灸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使用仍需进行研究。许丞莹等人针刺双心疾病患者的手厥阴心包经和督脉,帮助患者缓解了胸痹症状,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在治疗的有效性方面富有成效。王萍等人对双心疾病患者进行针刺放学治疗后发现,这一手段能够有效激活患者的脑细胞,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因而对该病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尽管针灸在治疗双心疾病方面存有一定疗效,但是关于针灸的临床研究较少,因而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治疗技术。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虚血瘀和脉络损伤等病机存在紧密联系。由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以心和肝两个脏腑的病变为主,因此在治疗时应当以服用中药为主,并结合情志疗法等中医疗法。目前,诸多中医类型的研究已经为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但是仍存在一些未能攻克的难关。具体来讲,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在中医里的诊断标准和辩证分型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在对双心疾病进行诊断时仍依靠中医医生的主观经验,在问询患者时,患者所报告的症状较少,因而容易被医生所忽视,再加之抑郁症状往往隐匿的比较深,不会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许多中医医生无法做到对抑郁症的准确识别,最终导致漏诊或是误诊。与此同时,抑郁症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对其建立足够的重视程度,而且许多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程度较低,因而不注重该病的治疗。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目前仅能采取小样本实验,在扩展样本方面存在较大阻力。尽管古老的文献中对这一双心疾病有所探究和记载,但是也难以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作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为了提高对该病的应对能力,今后应当开展规模更大、相续性更强的研究工作,在探究中医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完成对治疗手段的调整与优化。

猜你喜欢

双心胸痹病机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