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疗效对比研究
2020-02-28曹奕波邰云飞
曹奕波,邰云飞*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作为脑外科常见疾病,容易出现颅内压升高,进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精神与活动状态降低等,故而本病也是神经外科主要疾病之一。本病患者多有头部外伤史,且多发生在伤后3周,小儿与老年人是主要群体,约为颅内血肿疾病的10%、硬脑膜下血肿的25%[1]。本病发病机制并未统一,血肿外膜缓慢持续出血,以及血肿扩大可能和本病发生有关[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我 院2 0 1 4 年2 月~2 0 1 9 年1 月 收 治 的1 0 0 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确诊满足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标准[3],均接受小骨窗钻孔引流术治疗。男性5 7 例、女性3 2 例;年龄25~78岁,均值(55.8±2.6)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73例、无外伤史27例;病程17~90d,均值(40.3±10.5)d。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小骨窗钻孔引流术治疗,麻醉方案为局部浸润麻醉,若患者比较躁动则采取静吸复合麻醉。取仰卧位,头偏于健侧,以头圈固定。切口选在血肿最厚处,切口长度5~6cm,止血后将头皮牵开,颅骨钻孔后将骨窗直径扩大到3~4cm,悬吊硬脑膜后以十字剪开,切除部分血肿腔外包膜,以吸引器连接10号硅胶管,缓慢吸除液化血肿,血凝块与部分呈豆腐渣样血肿也一并清除。用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同时吸除,直到颜色清亮为止,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不修补硬脑膜,直接缝合,术后引流24~72h。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随访复发率,同时评定术前与术后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卡式行为状态评分(KPS),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15.73min、术中出血量78.49±20.31ml、术后引流量45.28±6.92ml,术后随访半年,复发2例,但经再次手术后效果良好。
2.2 比较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CSS评分、MMSE评分、KPS评分
术后C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而MMSE评分、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若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则建议及时予以手术方能治疗。尽管本病病机未能明确,但确诊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则尽早予以钻孔引流术治疗[4]。本次针对100例患者应用小骨窗钻孔引流,发现术后患者的CSS、MMSE、KPS评分均明显改善,说明小骨窗钻孔引流效果良好。且随访期间,仅有2例复发,经过再次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虽然小骨窗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需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操作空间尽管较大,但依旧要谨慎与仔细,避免损伤脑组织[5];骨窗扩大后,切口创面渗血可能会进入硬脑膜下腔,此时要彻底止血,避免感染;在术后冲洗时,务必彻底,避免复发,也可缩短术后引流置管时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