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研究
2020-02-28杨薇薇
杨薇薇
(南通城北文慈眼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白内障为临床中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同时并发高度近视将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同时白内障发生时间相对较早且多数属于核性,患者晶体核较大且硬,并发高度近视时其眼球结构通常呈现出退行性病理变化,进一步增加患者治疗难度。传统治疗中通常采取囊外摘除术,然而该术式切口大,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且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失功能的良好恢复,部分患者还可能产生视网膜脱离等情况[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的临床治疗方案也逐渐开始应用,特别是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与发展为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分析此类患者治疗中联合采取认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9年1月1日起,到2019年7月12日止诊治的40例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2/18,年龄区间处于52~86岁,均值(67.5±1.3)岁。
1.2 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于接受手术前三天以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术前以OA-2000全自动三维扫频生物测量仪测量人工晶体度数。0.9%氯化钠溶液充分冲洗泪道,并于术前30分钟通过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实施散瞳,术中以盐酸奥布卡因进行点眼表面麻醉,患者均联合采取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予以治疗,利用开睑器实施开睑操作,于眼部右上侧做3mm左右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实施水核分离,于囊袋中行超声乳化,吸除皮质,为了避免患者前房过度加深而导致牵扯前房角,术中操作是可适当降低患者的灌注液的高度,及经虹膜与晶状体前囊间向睫状沟方向注入复方氯化钠溶液恢复眼内压后入眼内操作,残存皮质吸干后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操作完成后进行切口封闭与包扎。
1.3 评估指标
统计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2.1 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恢复情况统计
本组40例患者术前预留度数-2.00D~-3.50D,术后裸眼视力>0.5者共计6例(15.00%),视力0.2~0.4者共计29例(72.50%),<0.1者共计5例(12.50%);术后眼压<21mmHg者32例(80.00%),21~25mmHg者6例(15.00%),>25mmHg者2例(5.00%)。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
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1例(2.50%),未发生囊膜破裂等其他并发症情况。
3 讨 论
由于高度近视者其眼底出现了一系列病理变化,对于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而手术之前无法准确估计患者术后的视力水平。同时有研究中发现[2]-[3],轻度和中度白内障疾病对于高度轴性近视眼患者,远视力水平的影响显著高于最近视力水平的影响,也就是术前近视力好于最佳矫正远视力。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患者通常表现为晶状体核和以及中央部的后囊混浊情况,同时患病早期即对患者视力水平以及屈光度等形成显著影响,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致盲率较高,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本次研究中,联合采取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从结果来看40例患者的总体疗效较好,体现在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同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并且眼压<21mmHg者占比高达90%。分析原因在于该手术方案通过植入准确测量的人工晶状体能够对患者术后屈光度进行合理调整,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患者患有白内障之后手术后视力水平恢复和眼底病变程度以及部位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由于高度近视者的眼轴明显增长,造成巩膜拉长以及玻璃体液化变性,出现眼后节的特征性变化(如后巩膜葡萄肿),并且超声乳化手术中前房涌动以及超声能量损伤等,容易造成术后眼压不稳,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眼压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这也提示联合开展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价值,促进患者术后眼压的有效恢复。
综上所述,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患者,采取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