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2020-02-28杨悦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4期
关键词:频道纪录片创作

◎杨悦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融媒体时代发展下,延续了传统纪录片的特征,并以此为起点,出现全新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纪录片在制作理念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具有纪实性和真实性的电视类纪录片就出现在观众视野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纪录片在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然而同样占比较大的是没有内涵的长集电视剧及娱乐节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纪录片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甚至消失在电视荧屏上。

在过去的这几年中,有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后,我国诞生了制作精良且影响深远的纪录片作品,比如较典型的《大国崛起》《故宫》《话说长江》等,然而这些作品实际上是在向观众传达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东西,可以说是一部国家形象的宣传作品,并不能达到市场上的契合度,就很难谈到收视率和商业回报率。

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1.创作理念的转变。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后,国内掀起了一阵纪实风,以反映客观事实为出发点,节目呈现的是原生态的客观事实,声画组合方式上有了一定的默契度,生化并茂的作品出现,并且基本运用了影视同期声。

这与六七十年代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个时候的节目是严格按照脚本来创作,仅仅凭借单调的解说来贯穿整个片子。这就造成了声音画面的分离,起到的是解说和指导的作用。

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的纪录片创作理念突出了个性化的特点,影视符号的大量运用,在整部作品中出现了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性的成分,从此被一个叫个性化的烙印卡在了纪录片身上。此时的纪录片创作形式逐渐多样,比如画面解说式的《话说长江》,访谈解说式的《中国外交风云》,客观纪录式的《望长城》,主观表达式的《幼儿园》,更有客观再现式的纪录传奇佳作《复活军团》。这个时期创作最多的还属客观纪录式的纪实主义派,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被搬上大荧幕,《最后的山神》《毛泽东》《邓小平》《沙与海》等富有生机和活力和才华的片子脱颖而出,个个独树一帜,风格迥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纪录片这种富有个性的电视作品逐渐引起人们注意,纪录片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壮大。从而形成了一种其他电影电视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表现形式。纪录片开始以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并成为当代人们的一个重要衡量现实及社会生活的模板,成为在这个时代一种高尚文化的体现载体。

但是,没有了创作脚本指导的“纯纪录片”,忽视了主观的影响作用,刻意的去强调“原始生态化”,于是,纪录片的产量开始下降,各种类型的纪录片收视率也开始衰减。虽然上海、深圳电视台相继开设了纪录片频道,但随着纪录片栏目收视率逐渐下降。虽然独立制片人和DV纪录片的创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前者很少,后者的形式和质量又很难保证。中国的纪录片仍然需要理论观念上的控制、文学创作上的竞争和创作理念上的突破。

2.海外影响范围扩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纪录片对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了纪录片《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随后,拥有德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免费频道的RTL电视台(RTLTelevision)引进了我国纪录片“超级工程”,并在黄金时间播出。纪录片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内产品,在海外进行传播与销售。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纪录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纪录片海外国际频道播出。如果说两年前,国际纪录片世界还只是“理解”了这个记录渠道,那么2013年的这一渠道已经得到了全球市场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录制频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纪录片纪录国际频道已经影响了超过66个国家和地区,有近5000万名国际用户。经过2013年的精心准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频道的纪录片已经完全实现了高清广播,并于1月13日在香港地区登陆广播。此外,随着与国际合作生产等领域的跨国合作,“央视纪录片”国际品牌已经初步建立,央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全球纪录片行业正在快速上升。

二、电视纪录片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1.政策推进效果逐渐转化为市场红利。

针对纪录片的后续发展,我国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中强调了:纪录片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可以展现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电视纪录片的多样化发展也可以满足民众对于精神文化层次的多种诉求,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作用很大。

因此,近年来,我国对于纪录片的政策逐步深化,多面化,这就促进了纪录片的发展和进步,政策效应的逐步展现也就可以转化成市场红利。

2.创作主体数量增速快,多为民间力量。

近年来,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动了电视纪录片的播出和制作,省级卫视及纪录片专业频道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CDRC前沿发布暨纪录片的全媒体与全球化传播高峰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民营制作机构力量已有较高提升,投资到作品的预算每分钟最高达8.8万元,实力已经能与中央电视台看齐。

2016年,有一批民营公司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军或继续深入植根与纪录片领域,这些民营公司的纪录片作品数量占比不 小,影响力同样也不可小觑。

3.互联网平台为纪录片的走红提供契机。

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发展,互联网+风潮的逐渐壮大,纪录片的点击量占全网电视节目视频点击量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新媒体作为纪录片产业的未来核心驱动力量之一,仍有诸多助力与发展空间。

同时,新媒体作为新的,最前沿的传播阵地和宣发渠道催生了“网红纪录片”的诞生,纪录片意外在AB站这种移动端播放软件中走红,传统文化纪录片成为“爆款”,弹幕网站成为爆点,引发大量主动传播,《我在故宫修文物》正是一个典型例子。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博大V的宣传推广已成为纪录片推荐的最佳互联网平台。

4.借力国家战略,纪录片传播力影响力受到进一步认可。

每逢重大的时间和事件节点,一大批纪录片就会陆续占领电视大荧幕。在国家重大节日推出的相关主旋律题材纪录片,因创作手法的突破,受到网媒以及网民的紧密关注。网络新闻的发布数量、所提及的微博传播数量以及相关视频的点击量都是庞大的数字。

在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开始注重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国家战略的对外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纪录片在对外交流与传播的环境是相对客观的,这种易于被人接受的“软性宣传”优势,明显超过新闻、电视剧等其他产品。

猜你喜欢

频道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一墙之隔》创作谈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