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28徐冬梅
□ 文| 徐冬梅
引言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若能有效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但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优化,而且还能适当缓解统计人员工作压力,促使农业经济在信息化统计模式下有所改善,便于助推农村经济,进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给予助力。据此,应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实践应用范围,保障农业统计质量。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作用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是保障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2019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报告中可知: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9.2%,农机利用率超过了70%,这表明农业创新改革迫在眉睫。而农业统计作为关键环节,理应善于扩大互联网的应用范围。
农业统计实则可对现下农业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统筹管理,经由信息采集处理,可为农业经济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且促使农村发展逐步达成既定目标,便于统计职能展现出真正价值。
互联网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打造高端技术人才团队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要想有效应用互联网技术,还需保证技术人才的充足性。以往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农业信息的核对都以人力为主,并且对于统计人员互联网技能方面没有较高要求。而今为了促使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逐步朝着信息化方向转型,理应积极打造高端技术人才团队。一方面,可对现有统计人员技能予以强化,运用培训等方面积累互联网知识。另一方面,需选拔优秀的技术人才,以此增添基层农业统计改革活力,促使农业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创新方向。
比如某地区基层部门专门采用“联合式培训”方式,将技术人才安排在基层部门中,促使其他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向其学习技术知识,以此为后续互联网的实践应用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防止因统计人员认知度不高影响互联网应用效果。
加大高新系统研发力度
互联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上。为了保证互联网为其带来便捷条件,应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系统研发力度,促使互联网系统具备突出的适用性。以采集处理系统为例,经由此系统可对基层农业统计数据进行科学采集与深层次处理,便于给出可靠的统计结果,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在系统研发阶段,需从组织架构、操作流程、使用功能等方面结合工作目标研发新系统,促使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能够一改传统工作模式。
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中所设计的数据结构应包含用户表、地区表以及村庄农作物表等,并为每一种农作物类型设置专属ID,促使系统在获取不同地区农业发展信息时,能够实现自动化分类,便于增加农业统计的精准度。据此,应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优化互联网系统性能,强化互联网实践应用效果。
合理编制电子统计制度
基层农业统计常需要按照各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多元化统计报表。而在互联网视域下,应针对电子统计报表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农业机构有针对性的了解农业发展动态。比如可将农机设备、土地承包、生产力等统计报表编制成细化电子报表,之后可凭借信息处理技术对其予以整合处理。在这期间,可参照新制定的管理制度对系统操作方法、报表编制要求、电子数据存储空间进行有效管理,由此改善工作质量,促使我国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取得进步,并且实现农业统计信息的共享化传递。
实现农业统计动态监管
基层农业统计具体是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有效汇总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改革。如借助农机设备调查表,可对各地区农机设施利用率加以统计,之后可对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给予助力,也能验证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而在其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农业信息统计的动态监管。好比可在农业机构与乡镇政府之间设置互动平台,不但可对统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监督,而且也能促使统计信息更加可信,乡镇政府可直接在互联网平台上对统计数据进行核对,之后在双方配合中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可运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组建监管小组,促使组内成员能够及时运用交流软件对互联网系统中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予以监管,并且也能为其打造一个良性互动场景,相比以往人力传播形式更具时效性。所以,互联网的应用很有必要。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作为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步骤,若能在其中引进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基层农业统计效率,促使统计信息为农业统计转型任务的完成带来重要的参考作用。据此,应从高端人才团队、高新系统研发、电子统计报表制度、农业统计动态监管等方面着手,促进农业产业的兴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