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技术课程面临的困局及破解之道

2020-02-28杨征铭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技术课教研劳动

杨征铭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口 571158)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小学生身系国家的未来,肩负历史的使命。中小学生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能培养其基本生存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使其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人和对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论述。[1]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推进劳动教育,须加强劳动技术课程这一劳动教育实施载体的建设。当前,劳动教育虽然有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中依然是基础教育系统中的短板。劳动技术课程的设置与实行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如何破解劳动技术课程面临的困局,推进劳动教育的贯彻落实,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现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劳动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困境

(一)课程地位边缘化与发展不平衡

各地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劳动技术课程真正开设且教学活动开展情况较好的学校,依然是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少数学校,尤其是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校。大多数学校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处于无计划、无安排、无考核的混乱状态。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至今仍摆脱不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以及狭隘教育观念的束缚。这些学校虽然在课表上安排了劳动技术课,但是实际上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劳动技术课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对学生升学“毫无用处”,而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其课时常常被挪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形同虚设,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二)师资、经费紧缺与基地设备不完善

缺少一支得力的教师队伍来实施课程教学,是多数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处于边缘地位。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无法与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平起平坐。加之一些学校领导谋求升学率、学生寻求考高分、其他学科挤占劳动技术课程课时,劳动技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备受打击,无法安心备课施教,劳动技术课程因此也吸引不到优秀教师来任教。劳动技术课程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课程,添置设备、建设实践基地、聘请教师和专家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的经费短缺,教学设备不完善,缺少甚至没有可供实践教学的基地,课程开展困难重重。

(三)无系统的教研工作,教材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市、县教研部门没有专职劳动技术课教研员,多数学校没有建立劳动技术课教研组,劳动技术课教学工作还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研究的状态。劳动技术课程教材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内容未能与当地实际相切合,有些内容在一些地方根本无法实施。不同年级课程内容重复,深浅不当。有的注重实践,不讲理论,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倍功半,效果有限。有的学校劳动技术课教学依旧是“书本里讲技术,黑板上种庄稼”,不组织学生实践,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课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四)缺乏考核制度,课程脱离其他学科教学活动

大多数学校对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没有相关考核办法,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改进,导致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与实际脱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对学生劳动技术课的学习效果也无有效考评办法,学生的学习情况得不到有效反馈,导致其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目前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更多偏重于参加校内的体力劳动,不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进行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技术素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无法达到,五育并举更是无从谈起。

二、完善及加强劳动技术课程的策略与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早在1987 年就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3]现代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加强劳动教育本身就是加强德育的重要措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多学校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轻视劳动教育,导致劳动教育工作较为薄弱,造成一些青少年学生对劳动人民缺乏感情,缺乏劳动习惯和起码的自我服务能力。

现今,影响劳动教育开展的主要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学校担心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会影响教学质量,把劳动技术课和文化课对立起来。经验表明,劳动技术课程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不仅没有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反而提高了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原因在于:科学知识和原理可以在劳动中得到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创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就更有动力。可见,劳动技术课与其他文化课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摒弃对劳动教育及劳动技术课程的错误观念。国家层面要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技术课程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把劳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展对劳动技术课程开设及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估和督导工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端正办学理念,加强对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配备专人主管劳动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工作;各个学校也应将劳动技术课程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划定劳动技术课程应有的固定上课时间。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二)多渠道解决师资、经费、实践场地等实际问题

1.转聘训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转,即从学校教师中挑选热心劳动教育,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员改任或兼任劳动技术课程教师。聘,即从校外聘请科技人员、能工巧匠等担任劳动技术课兼职教师。训,即从现有教师中选拔部分人员外出学习,或在本地集中培训后,担任劳动技术课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培养劳动技术课教师纳入师资培训计划,以教师进修学校或者当地职业院校为阵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劳动技术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举办短期培训班,使专兼职教师掌握学习一些“短、平、快”项目。同时,在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技术课,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并胜任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劳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要专兼职相结合,以专职教师为主。劳动技术课程教师的待遇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平等,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

2.因地制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教育经费时,应设立专门经费,用于支持学校为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添置设备、建设基地、聘请兼职教师和培训教师。同时也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让社会力量,特别是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劳动技术课程的建设。由于各地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必须本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精神,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劳动技术课程的实践基地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建成的成人教育中心、职业教育中心,要充分利用好已有设备,接纳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与一些企业或科研机构挂钩,建立校外劳动基地,使学生既接受了劳动教育,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在校内开辟一定面积的田地作为劳动技术实践基地,同时利用好山林、草场作为学农实践基地。注重发挥家庭在劳动技术课程中的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召开主题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教师、家长、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家庭是训练劳动技能的最佳场所,让家长督促指导学生在家里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与社区志愿服务。[4]

(三)建立教研网络,选编适用教材

建立健全各级教研机构,配备劳动技术课程教研员,建立劳动技术课程中心教研组,制定教研制度、教研计划和学生实践活动计划,形成一个上挂下联、纵横交织的劳动技术课程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经常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各个学校观摩劳动技术课教学,和一线教师交流经验,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材教法,检查课程的开设计划以及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困难,使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各省要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和劳动技术课程指导大纲,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编写适用于本省的教材。各县市除了选用适用于本地的教材外,还需重视乡土教材的编写工作。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师资设备情况、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力量自编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同时可结合教学需要,选用或改编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材,以解决教材匮乏的问题。劳动技术课教材应突出实用性,要努力解决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要做到学生人人有教材、教师人人有参考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且贴近生活。

(四)纳入目标管理,健全考核制度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和教学实施情况纳入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学情况,考察教学效果。对学生,重点考核劳动态度和掌握劳动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考评结果记入其学籍档案,作为评定其思想道德表现的依据以及评选三好学生的基本条件。只有强化学生上好劳动技术课的意识,提高接受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教学成果才能得以巩固。

(五)做好四个结合,促进劳动技术课程开展

劳动技术课程必须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要注意做好四个结合,即劳动技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有关学科教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劳动技术课程固然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始终将育人摆在第一位,把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寓思想教育于劳动技术课程中,使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劳动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通过各种公益劳动,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各种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学生善于自理、乐于助人的品格。引导、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活动,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珍惜劳动果实、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开展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有全局观念,应认真探讨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必须注意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劳动生产知识,还能够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5]将各学科知识渗透到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更好地巩固其已学的学科知识。

三、结语

为保证劳动技术课程的顺利开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平稳推进,首先,要提高认识,端正办学方向,解除“劳动技术课程会影响文化课教学质量”的顾虑,把劳动技术课程摆到重要位置。其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创造必要的环境和解决好师资教材与实践基地等问题。从实际出发,因校、因地、因时制宜,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再次,要开展系统的劳动技术课程教研工作,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劳动技术课程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子。最后,要真做劳动教育,做真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劳动技术课程的学习提升心志,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提升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内在生命力,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以劳促全”,持续实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6]

猜你喜欢

技术课教研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浅析高中足球技术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小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小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